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学而优则仕的理解_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而优则仕的理解_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1-14 21:43:40
阅读:

十五岁时,孔子立志“吾十又五而至于学”,就是确立学习的方向,并好好学习不懈努力,20岁左右,因学习出色有才干,被上层看中做了家臣,不大不小也算个官儿了,为官十年政绩非常出色,本是官运亨通之时,孔子却选择了辞官办学。

在孔子以前,中国人的社会阶级很明确,天子继承天下、诸侯继承国,普通人就继承普通的家,自孔子开始创办私人教育之后,阶级制度虽然依旧牢固,以继承制为主,讲究家世、背景,但普通人可以通过学习,展现自己的才华,也能得到上层社会的认可,进入“仕”。

之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人们都把读书当官当做人生正道,《论语》中有一句“学而优则仕”也被当成了劝学之语。实际上,“学而优则仕”的原意,并非劝学,更不是为了做官,而是对学习与实践之间关系的探讨。

《论语》:学而优则仕,虽然从古自今都被误解,却更符合现实生活

学而优则仕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张》,并不是孔子说的,而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所说: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这句话会被误认为是鼓励学习之意,很大程度上是对“优”的理解出现了错误,“优”字通常的含义是优秀,如此理解,“学而优则仕”的意思就是学习优秀了,就可以去当官。但其实,在这句话的语境中,“优”字是富余、有余力的意思,所以子夏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做官有闲暇就去读读书,读书有余力就去做做官。”

《论语》:学而优则仕,虽然从古自今都被误解,却更符合现实生活

当今社会跟古代有所不同,走上仕途并不是读书的唯一出路,你可以去当官,也可以去创业做生意,也可以去当老师,当科学家,都能实现人生价值。所以放在当今环境下,我们应该把“仕”理解成做事业。

当你读了足够多的书,有了足够多的知识,就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成就一番事业。

《论语》:学而优则仕,虽然从古自今都被误解,却更符合现实生活

孔子不是官迷

如果把“学而优则仕”理解成学习好了就去做官,那孔子办学的目的就成了加官进爵,这显然是对孔子的误解。

前面也说了,孔子在自己官运最亨通的时候,选择了辞官办学,在学习这件事上讲究有教无类,就是说人人平等,不论你贫穷还是富有、高贵还是低贱,都可以通过学习完善自己。学习之后是否出仕为官,孔子也有明确的态度:

“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论语·泰伯》

意思是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起来。在无道之君的领导下出来做官,是助纣为虐,在孔子看来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论语》:学而优则仕,虽然从古自今都被误解,却更符合现实生活

如果正好遇到明君做天子,就一定要做官,帮助天子治理天下,否则是不义的行为,做官的目的是“行其义也”,孔子的学生子路在这件事上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

行其义也是什么意思?狭义地理解,就是行君臣之义,广义就是行仁义于天下,用现在话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可见不论是孔子还是其学生,做官都不是他们学习的目的,让天下人都有机会学习、懂礼仪、施行仁义,这就是儒家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学而优则仕,虽然从古自今都被误解,却更符合现实生活

学习与实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最高理想,学习就是修身的过程,通过学习完善自己、使自己有知识、有规范的行为准则,学无止境,修身也没有止境。

以前,人们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涉足教育行业之后,开始注重人格方面的培养,于是有了《诗》《书》《礼》《乐》《易》《春秋》。汉朝之后,“礼乐射御书数”成了小六艺,孔子的人格培养内容则成了大六艺。

《论语》:学而优则仕,虽然从古自今都被误解,却更符合现实生活

学习孔子的大六艺,是修身的最佳途径,修好了身,就要进一步影响到家族中的其他人,管理好家族,让自己的行为规范成为家人的楷模,然后治理好一个诸侯国,这就是“仕”,最后一步才是管理好天下百姓,广施仁德。

如果一个读书人,只懂修身,而做不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书呆子读死书,古代讽刺读死书的人只会照本宣科讲道理,于实际生活中毫无用处就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之所以会出现读死书、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因为不懂得灵活运用书中学来的知识。

修身是学习,那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应用实践,把满腹经纶用于治理国家、把仁义道德施行于天下,把学来的知识用于实际工作,这是学习与实践的融合,如何能在两者之间游刃有余,才是“学而优则仕”要探讨的。

《论语》:学而优则仕,虽然从古自今都被误解,却更符合现实生活

误解也是正解

虽然《论语》中“学而优则仕”的原意并不是学习好了就去做官,但由于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生产力又不高,种一辈子地连温饱都能以保证,经商又被人瞧不起,想要改变人生,光宗耀祖,做官又确实是古人的唯一出路,所以人们还是习惯把这句话当做劝学之语。

南北朝时期成书的《千字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读物,教育小孩子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有所成就,其中就把当官看作是学习的出路: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这里的“优”就是优秀之意,这句话的意思也很明显,就是学习好了就应该出仕做官,行使权力参与国政。

《论语》:学而优则仕,虽然从古自今都被误解,却更符合现实生活

再往后,科举制度诞生,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阶级制度,选拔人才(官员)的唯一途径也是通过考试,谁学习更优秀,就能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任命官员的品级,也根据考试排名来定。对于现代人来说,出路越来越多,但若想走好自己选择的路,前提还是要好好学习,只有肚子里有了足够的墨水,行走于社会中,才能游刃有余。

人们虽然误解了“学而优则仕”的原意,但因为时代在改变、人生出路在改变、语意和语境也在改变,唯一不变的就是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最后成为有用之人,按劝学来理解这句话,误解也是正解,更符合现实意义。

当然了,学习之后要灵活应用,这就又回到了学习与实践的探索中,万变不离其宗。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学而优则仕的理解_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十五岁时,孔子立志“吾十又五而至于学”,就是确立学习的方向,并好好学习不懈努力,20岁左右,因学习出色有才干,被上层看中做了家臣,不大不小也算个官儿了,为官十年政绩非常出色

    经典语录
  • 《论语·学而篇》_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 整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孔子弟子记录孔子的语言对孔子的尊称。从后人的角度,允许从

    经典语录
  • 论语第一篇学而朗诵_论语学而第一章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首创 “

    经典语录
  • 蔡姓氏的由来故事_蔡姓历史上的名人

    纸造桂阳(蔡伦),桥留松荫(蔡襄) 蔡伦,东汉桂阳人,字敬仲,颇有才学。汉和帝时为中常侍。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封为龙亭侯。伦曾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原料造纸,世称“蔡

    经典语录
  • 千字文学优登仕开始朗读_千字文学优登仕-好爵自广縻解释

    【千字文】学优登仕 《论语》“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对此句话的理解,大都是“学习成绩优秀的人就可以作官”。 中国上古时期,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取士,在十个青年中选

    经典语录
  • 修身养性心态四字_四字修身名言警句

    视其所以,观其所有,察其所安。《论语》 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为下。《史记》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 谄谀在侧,善议阻塞,则国危矣。《墨子》 月不胜日,时不

    经典语录
  • 晏子春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春秋 名句

    《晏子春秋》是记叙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其中有着一些寓以生活哲理的比喻,经过刘向的整理,共有内、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 一、言无阴阳,行无内外。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

    经典语录
  • 雁门关旅游_雁门关的诗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早在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武

    经典语录
  • 晏子春秋经典语录_

    不得不说,有的时候读读古代人的著作,感触会比现代的鸡汤或者成功学感触深,今天就跟着软尘一起看看《晏子春秋》里蕴含的人生哲理吧! 先来了解下晏子是何人也。 晏子,名婴,他出身

    经典语录
  •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内容_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怎么讲呢?

    【掩耳盗铃的意思】 “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掩耳盗铃出处】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掩耳盗铃的故事】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经典语录
  • 史记中晏子的故事_历史人物晏婴简介

    作者:钟岳文 晏子与《晏子春秋》 提到晏子,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晏子使楚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故事中的晏子集勇敢、智慧、气节于一身,为后世所敬仰。 据记载,晏子名婴,字平仲,一说

    经典语录
  • 论语公冶长篇第九章原文及翻译_论语百度文库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七戒 《论语》原文: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1】,久而敬之【2】。” 解读: 孔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人与之交愈久,愈敬之。” 注释: 【1】晏平仲:晏婴,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