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君继“史论”板块推出后,现推出“神话品历史”板块。因为是讲历史,不是讲故事,所以不会直接把神话故事讲给各位看官。
相信我,这可能是你在头条上看到的最严谨,准确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的论述。
来不及解释了,快上车!
Ready?Go!
西王母(又称“西王金母”俗称“王母娘娘”或称“瑶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灵王母”、“九灵太妙龟山金母”、“西池极乐金慈圣母”、“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全称为“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据古代文献《山海经》里记载,西王母象征灾疫和刑罚,为带来疾病与灾祸之妖母,其形象为一豹尾虎齿善啸的怪物。道教文人宣称人身虎首、豹尾蓬头的怪神并非王母真形,而是“西方白虎之神,西王母的使者”,“道书《逍遥虚经》所云:蓬发戴胜,虎齿善啸者,此乃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也。”西王母是中国最古老的女性神祇,早在殷商卜辞中,就有“西母”之称,有论者认为这指的就是西王母。在后代逐渐演变为道教上古神灵,成为中国神话中的一位女神。近代由于罗教系民间秘密宗教的盛行,许多人把无生老母与西王母视为同一神,号称“母娘”。
关于西王母的姓名,唐代段成式作《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记载“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以丁丑日死。一曰婉妗。”故西王母姓名为杨回、字婉妗。
形象的衍变
据古代文献《山海经》里记载,西王母象征灾疫和刑罚,为带来疾病与灾祸之妖母,其形象为一豹尾虎齿善啸的怪物。在后代小说和戏曲里,因其名为王母而认为是天帝等阶的配偶神,故其形象一步登天,逐渐转化为一位仪态万千、年可三十许的绝美贵妇,成为了尊贵的“西方天界之母后”。民间还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王母娘娘的圣诞日,届时王母娘娘要举行蟠桃会,宴请各路大小神仙,群仙为其庆寿于瑶池,又为长生不老的象征。她是天宫中地位最高也是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为女仙之宗,并掌管宴请各路神仙之职,在人间专管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
西王母是中国最古老的女性神祇,早在殷商卜辞中,就有“西母”之称,有论者认为这指的就是西王母。在上古巫书《山海经》中,西王母以一个半人半兽的形象出现,显示出浓厚的图腾色彩,同时也具有某种刑杀之神的气质。
《穆天子传》中也提到了西王母,但是更多的是以远方异族部落领袖的身份出现的,其中西王母与周穆王相会饮于瑶池的情节被后世继承,《竹书纪年》和《史记·赵世家》都称周穆王曾经和西王母交往过。
《汉武故事》、晋·葛洪编纂的《汉武帝内传》及六朝小说中也有汉武帝与西王母的常见情节。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信仰仙道的皇帝,七月七日那天听闻西王母即将降临宫殿而赶忙做好迎接西王母的准备,到了七月七日深夜二更时,西王母驾乘着紫云车降临到汉武帝的宫殿。汉武帝将西王母迎接到宫殿后,西王母则赠予汉武帝七颗仙桃与之享用(有的文献则说是5枚仙桃)。西王母的仙桃又称为“蟠桃”,种植于昆仑仙山上的蟠桃园里,三千年才结一次果实,拥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的功效。传说只要吃一个仙桃就能够延长三千年的寿命。文献中记载:王母命侍女以玉盘盛仙桃七颗,大如鸭卵,形圆青色,王母以三颗与帝,帝食之甘味,收核欲种之,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
《汉武帝内传》(晋朝)引《太平广记》(宋朝)中首次描写了西王母的绝世容颜:“王母上殿东向坐,着黄金褡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璚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
明代洪应明著作的《仙佛奇踪》与宋代人编纂的《太平广记》等古典文献中记载上元夫人在女仙中的地位仅次于王母:“年可二十许,天姿精耀,灵蚌绝朗。”另外在文献中还给出了供王母差遣的贴身侍女(墉宫玉女)的名字:董双成、王子登、许飞琼、安法兴、郭蜜香、纪维容、石公子、婉凌华、范成君、段安香、李方明、宋灵宾 等。文献对其侍女描述为“侍女年可十六七,服青绫之褂,容眸流盼,神姿清发,真美人也。”
早在汉初,就流传着西王母掌管不死之药的传说,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中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直到汉代道教兴起以后,道教开始推崇王母,那就要抬高她的身份和地位,于是东晋时期的文人编纂出西王母是道教第一尊神原始天尊之女的神话,西王母的身份也再次发生转变,晋·葛洪《枕中书》中记载:“在二仪未分,天地日月未具之时,已有盘古真人,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后与太元圣母通气结精,生东王公与西王母。后又生地皇,地皇生人皇。”《集说诠真》引《仙传拾遗》中又说“西王母居昆仑之间,有城千里,玉楼十二。左侍玉女,右侍羽童。三界十方女子登仙者,都是她的属下。”因此道教称扶桑大帝东王公为元阳父,太真西王母为九光玄女。东王公化万物,西王母化万灵,西王母称其为万灵主母。其圣地为昆仑山脉,并掌管仙界所有女仙的名籍,为诸女仙的领袖。从此西王母的地位一步登天,当初虎齿豹尾的形象也很难再被世俗接受,于是道教文人又为此编纂出了一个巧妙的说法将其分离开来,宣称人身虎首、豹尾蓬头的怪神并非王母真形,而是“西方白虎之神,西王母的使者”,“道书《逍遥虚经》所云:蓬发戴胜,虎齿善啸者,此乃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也。”
唐代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中记载:“金母元君者,九灵太妙龟山金母也。一号太灵九光龟山金母,一号曰西王母。乃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和东王公一起,是天地阴阳之气的显化,协助天地、赞襄化育。西王母还统理所有得道的女仙。凡成仙得道之人,男的先拜东王公,女的先拜西王母,然后才能去朝见三清。“体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道者,咸所隶焉。”
西王母转变成为诸女仙之王以后,九天玄女自然也成为了王母娘娘驾下的一名女仙。北宋景德道士—张君房编纂的《云笈七签》中记载:“九天玄女者,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也。”继云:“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应。’”其中描述了西王母是辅佐黄帝的保护神,她差遣九天玄女下凡协助黄帝战败蚩尤。另外还有《山堂肆考》、《集书诠真》引《通考全书》中称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正是西王母把仙术传授于他,点化他得道成仙的。
玉帝与王母的关系
道教神系中,玉皇大帝与西王母没有明确关系,西王母是由玉皇大帝启迪元功,以先天西华至妙阴气凝聚而成之女神,后王母感帝恩而成为天界第一夫人。在天宫中是所有女仙之首,“为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并执掌着西方的昆仑仙山。玉皇大帝则是群仙之首,三界之主,又称昊天上帝,昊天上帝比西王母要出现得早。西王母据称是由“西华至妙之气”而化生,当然不是肉体凡胎,照理来说不该有男女情欲,夫妻之道。但人们既要把她给神格化,地位抬得极高,但又要将其给世俗化。后来才将西王母演变为玉皇大帝之妻,过着天界的夫妻生活。
而神话传说和神话小说中,玉帝与王母是夫妻关系,当民间信仰将玉皇大帝上升为天界之主时,西王母又转变为玉皇大帝的妻子,并将其尊奉为“王母娘娘”,从此西王母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一位气派雍容、无比尊贵的天界第一夫人。这种身份在吴承恩《西游记》以及民间戏曲《天仙配》等作品中有所体现。
《天仙配》讲述玉帝与王母最小的女儿-七仙女,由于天宫寂寞难耐,便鼓动六位姐姐与她一起去凌虚台观赏人间的美景,偶然看到在下界卖身葬父的青年—董永,便被他那感天动地的孝心与他那憨厚老实的本性所打动,七仙女便在此刻间动了凡心。大姐见她动了凡心便冒着天庭的威严,帮助七妹下了凡间。临走时,大仙女给了她一炷难香,以便七妹有难时好燃香求助。
南朝梁·殷芸《小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会。”
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昊天上帝与瑶池金母有一女儿龙吉公主。
《神仙传》、《墉城集仙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文献中,记载天帝与王母共育有二十四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已明确身份,详情如下:
第四女 - 名叫“华林”,号为“南极王夫人”。
第十三女 - 名叫“媚兰”,号为“右英王夫人”。
第二十女 - 名叫“清娥”(《仙佛奇踪》为“青娥”),号为“紫微王夫人”。
第二十三女 - 名叫“瑶姬”,号为“云华夫人”。
第二十四女 - 名叫“婉罗”(《仙佛奇踪》为“玉卮”),号为“太真王夫人”。
在现今的牛郎与织女或七仙女的传说却大大误解了这位天之女后,其中狠心拆散恩爱夫妻的王母娘娘成为了封建专制的代表人物。
在正本的故事中,牛郎与织女是受到玉帝与王母娘娘的赏识才结为连理,但后来两位过度沉浸于爱情中,不再努力固守自己的工作,造成织女不按时织布影响天理的运作,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玉帝决意拆散这对情侣,然而王母娘娘却留下后路给织女,准许织女于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与自己的夫君见面。至于七仙女则是因为天命已到必须回到天庭,而与董永公开自己的身份,辞别归天。王母娘娘到了现代的一些相关影视剧中带有浓重的女权主义色彩,其中表现出王母娘娘才是天界真正的掌权者,也有的把过去王母娘娘的误解形象转化为原本的慈母形象。
民间信仰
从原始宗教发展的轨迹来分析,西王母的形象应当是从上古巫术仪式中的女祭司形象发展而来。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祭司等职位是有部落中的女性长者担任的,她成为部族的最高权威,是天地鬼神的代言人,负责主持祭祀,而上古时期的祭祀中,杀死祭物(包括活人)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杀死祭物的工作则是有女祭司来完成的——这也是西王母之所以被视为死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汉末年,西王母信仰重新成为民间的一种风尚。哀帝建平四年(前3年),大旱,民不聊生,大批关东百姓离乡逃难,逃难的过程中以稻杆当作西王母筹,作为西王母的香火,求取庇佑。经历郡国二十六,直达帝都,并于京师聚会,歌舞祭祀西王母。
民间的苦难为民众的造神运动提供了契机,西王母作为一名被改造的神祇正式登上了祭坛,这种民间的祭祀狂热最终得到了官方的承认,西王母信仰也因此成为汉代一个重要的民间信仰。这种由民间发起的宗教狂热最终影响到孕育中的早期道教,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不死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对长生久视的追求,因此,道教徒利用上古巫术资料并加以改编,创造出我们所熟悉的西王母和与之相对的东王公,而后在道教通俗化的过程中,东王公被演绎为玉皇大帝,而西王母则改造为玉皇大帝之妻王母娘娘。西王母在道教中的地位虽然始终未降,但其影响力却日益衰退,即在中国有名的女神行列之中,南方所信奉的海神妈祖与东北地区所信奉的山神碧霞元君的信仰也远远超过了西王母。但在此之间有以西王母顶替妈祖和碧霞元君的神职者。随后西王母与无生老母信仰相互混同起来,明代罗思孚所创罗教的至高神无生老母,使西王母的神话逐渐扩大。近百年来,无生老母的形象逐渐被西王母所取代。此时西王母的神格极为复杂,有的近于无生老母的神格,被称为“育化圣母”、“维皇上帝”等,简称母娘。近年考古研究发现,“西王母”可能是古中国西北一部落的名称,只因该部落剽悍凶恶,而被中原的华夏族讹传为刑杀之神。
《焦氏易林》总结了民间向西王母祈愿的种类:赐子、家族兴旺、远游平安、长寿、福禄、趋吉避凶、婚嫁美满等。正是因为西王母具有这些职能,自汉代以来就受到民间的厚礼祭拜。泰山南麓虎山水库下建有王母池,其正殿为祭祀王母娘娘的王母殿,在每年的三月初三,王母池都要举行盛大道场以示庆贺。此外,在北京东便门内有一座蟠桃宫,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著名的蟠桃宫庙会,此庙虽然规模小,但名气却很大,庙内的主祀神是王母娘娘,蟠桃宫这一俗称就是因蟠桃盛会的传说而得名。建于明代的青羊宫斗姥殿中于西边供奉着西王母(居右)、正中供奉着先天大梵斗姥元君(居中)、东边供奉着虚空无上地母慈尊(居左)这三大女神的神像,有时候这三者相互混同起来。
到此为止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我们不生产历史,我们只是历史的搬运工。
实事求是论历史,纵横捭阖论古今。
这里是求是纵横,如果您有兴趣谈古论今不妨订阅我们。
我愿竭诚与各位交流,以上文章仅是纵横君的愚见,有不同意见请在留言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