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梦横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为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祖籍邪州(今陕西桃县),后来迁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两岁时父亲劳疾而逝,母亲范氏带他远嫁山东淄州长山县令朱文翰。后朱文翰到澧州安乡县(今河南安乡)任职,又举家迁往安乡。范仲淹少时很有志向,忧国忧民。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先任广德军司理参军,专司狱讼,到任后判案神速而公正。天禧五年(1021)又调监泰州西溪盐仓。为救民免海潮侵袭而越职向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张纶建议修复捍海堤,张纶接受其建议并举荐他为兴化县令。
天圣二年(1024)范仲淹率民伏四万人修堤,中间因母病逝而离职居丧,在家仍写信出谋划策。天圣六年(1028)春,捍海堤完工,潮灾消灭。难民们纷纷回乡,为纪念其功,立祠供奉其像,并将新堤命名为“范公堤“。后来范仲淹又任京官,因直谏而被贬为河中府通判,贬后依然上书反对宫廷大兴土木浪费民财。景佑二年(1035),第二次被贬后回京任礼部员外郎,因与权奸矛盾再贬为饶州知州。庆历三年(1043)再回京任枢密副使,不久任参知政事(即率相),开始领导庆历新政。因保守派极力反对而使新政失败再贬出京,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他依然为民谋福,为国忧心。
皇祐四年(1052),积劳成疾而病逝于转任颖州知州路上,享年六十四岁。到等录,网内珠代“新特燕择人。 范仲淹一生优国忧民,政清民乐,勤劳无私,在生活上也是节俭始终,堪称一代楷模。由于出身寒微,父亲范塘也是居官清廉,从不奢侈享受,这在范仲淹心中扎下了根。早年在體泉寺求学时即清苦异常,每天只能吃两升粟米粥,煮熟冷却后切成四块,早晚各一块。做官之后,不来贵客不肯多吃一点肉。天禧元年(1027),任毫州集庆军节度推官时,还将仅有的一匹马卖掉才凑足路费上任。后来任参知政事时,俸禄很高,但俭朴依旧。
一次,他将全家人召集堂下,告诫儿孙们:“当今吾已为官,享受厚禄,但吾常忧恨者,汝辈不知节俭,贪享富贵。“让儿孙们日后都要节俭自律,勤奋持家。恐i次子范纯仁结婚时,范仲淹又告诫儿子一切从简。有人告诉他,儿媳将用绵罗帕帐装饰新房,范仲淹听了很不高兴,马上传来儿子训斥:“罗绮非为帷幔之物,吾家素清俭,安能以罗绮为幔坏吾家法,若将帷慢带入吾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最后,还是儿媳让步,朴素、简单地结婚成亲。治家严谨也是范仲淹一贯坚持的作法,每晚必细查当天收支帐目,如果支出适当还可,如果浪费一升、一钱,第二日就要追究,设法弥补。
对于自己,他节俭省用,但对帮助接济亲友、邻里却很大方,人称范仲淹“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临财好施,意豁如也”。有次被贬离京,离家之前,搜捡清点家财有绢三千匹,钱财却极少,就让家人全都散发给亲戚、邻居、旧友,自己则带着简便行装上路而去。宝元元年(1038),范伸淹赴任越州,当时一小吏孙居中死后留下孤儿寡母,因家贫无以为生,范仲淹得知后,马上拿出剩余的薪俸派人送去,正愁容满面的孙夫人感激得流下泪来。庆历二年(1042),范仲淹任邪州知州,由于地处西北前线,军务繁忙。难得一次有闲,范仲淹便约同事、属下到酒楼小饮,以解劳困。
酒席还未开始,就听到了一阵哀哭声,一问才知有死者要出殡,但因家贫无钱买棺木入殓而痛哭,范仲淹听后,立即离席,骑马回家,用自己不多的积蓄为死者买齐丧葬之物。约来的朋友们并未因范仲淹中途离席而怨恨,都赞叹不已,有的还掉下泪来,对范仲淹愈加敬佩。为让节俭下来的钱接济更多的百姓,范仲淹在晚年又广设义庄,义田,义宅。皇祐元年(1049),范仲淹已届六十,任杭州知州,儿孙都劝他在洛阳建宅第以备晚年之用,范仲淹却说享乐是不能和行善相比的。于是在苏州建了义庄,买了好田千余亩,名为义田。用田地租赋收入来供养穷困族人。选一长者负责,按时供给粮米,每人一天一升米,每人每年绢一匹,嫁女者给钱五十千,娶妻者给钱二十千,丧葬给钱三十千。
这样,千亩之地供养了九十余族人生活。另外还建造一些房屋让穷困族人居住。又设义学,建学舍,请教师,教育族人子弟念书习文。范仲淹清廉节俭一生,忧国为民、勤政爱民一生,最后因病而逝。临终时上表宋仁宗不提个人得失与要求,只是希望仁宗“明刑慎赏,尊崇贤良“,关心的仍是国事。死后丧葬也是靠亲友帮助才得办成,因为他将财富都接济了他人。在《岳阳楼记》中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不仅是他一生的抱负,更是对他一生的最好总结。
他没给子孙留下万贯家产,留给子孙的只是自己的一世英名,还有节俭、爱国的精神。范仲淹在仕途上几起几落,却始终未改其忧国优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他那不计个人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态度与崇高精神,为历代人民所传颂。他克己为人,廉洁守朴的精神永远值得称道。他不论在中央或是在地方任职,他所关注的都是朝政时弊及如何除弊兴利。虽然他建议并实施的新政由于既得利益权贵们的反对及仁宗的软弱退让而失败,但他针对时弊大胆改革的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学习的。
参考资料
《宋史》
- 上一篇:闲情赋并序赏析_陶渊明《闲情赋》
- 下一篇:夏至的气候和风俗_夏至节的风俗吃什么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赏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_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本文系作者梦横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为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祖籍邪州(今陕西桃县),后来迁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两岁时父
-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_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夙夜在公”出自《诗经·召南·采蘩》,是一种对官员勤劳工作的劝勉,大意是指从早到晚,勤于公务。无论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还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本质上
-
怎么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_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是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时引用的。习总书记说:“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
-
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_岳阳楼记给我们的启示
本文乃鲤鱼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众所周知,《岳阳楼记》是范仲淹所写,它还被收录进了我国的语文教科书内。今天我们就来对《岳阳
-
范仲淹写的《渔家傲·秋思》_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运用了什么典故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读了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才知道范仲淹不但能文,而且能武。他的文韬武略在北宋年间可是出了名的。 他
-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全诗_古代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例子
忧国忧民: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是哪位北宋名臣? 最早知道范仲淹,应该是上中学时,老师要求背诵他的《岳阳楼记》。全文三百六十字的《岳阳楼记》,文情并茂,气势磅礴,读之感
-
怎样评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_文学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造句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中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少年时期,家境贫寒,据说勤奋读书,甚至“五年未尝解
-
鲜衣怒马诗酒趁年华什么意思_诗酒年华鲜衣怒马出自哪里
江湖在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独行 “江湖”一词,出于《庄子·大宗师》: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可见那个时代,江湖不过是字面上的意思——江河湖泊的简称。 随着大中华
-
春秋时期的晏子介绍_晏子春秋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是一位聪明机智的,能言善辩的人物。历史上的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曾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朴素的处事风格而闻名于诸侯。孔丘还曾称赞他:
-
渔家傲最有名的一句_有关渔家傲的题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自古文人伤春悲秋,写下了很多感伤的诗词名作。伤春者,大多写春去难留的惜春之感,意喻对青春对时光的不可挽回。而悲秋者,多写面对秋日萧瑟之景的感
-
游游褒禅山记_游褒禅山记笔记
正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样,褒禅山,与王安石的著名游记《游褒禅山记》紧密联系在一起
-
岳阳楼记文言知识_语文岳阳楼记考试重点
【教学目标】 1.掌握初二必背文言文《岳阳楼记》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 2.感受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宽阔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