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_岳阳楼记给我们的启示

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_岳阳楼记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2-04 00:13:45
阅读:

本文乃鲤鱼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众所周知,《岳阳楼记》是范仲淹所写,它还被收录进了我国的语文教科书内。今天我们就来对《岳阳楼记》进行一些具体的分析。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是一份策励宣言,也是一次示威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上是第一段,述说重修岳阳楼和作《记》的缘由。这本是一般记叙文的照例作法,但作者却有意识地突出了滕的政绩。所谓“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并非普通的恭维话,而是对滕子京有力的歌颂。话虽简括,却极有分量。“政通”,指政治措施得到顺利贯彻;“人和”,指百姓对滕拥护爱戴。特别是“百废俱兴”这句话,现在已用为成语,在作者说来也许近于艺术夸张,但滕在岳州想必也有较多的建树,使生产力得到一定恢复,人民生活获得暂时安定,否则作者也不能离题太远,盲目对滕做出不切实际的评价。

作者大力表彰了滕的政绩,把上面这些意见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然后“言归正传”,把笔锋立即转到岳阳楼的重建上。这不仅使文章结构显得紧凑,而且还表明滕在岳州治理一年多,地方上已有余财可以修复名胜古迹,滕本人也有余闲可以欣赏洞庭湖的景物了。从文章的局势看,既把作记的缘由交待清楚,又暗逗下文“若夫”、“至若”两段精彩文字,笔墨是十分经济的。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是一份策励宣言,也是一次示威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以上是第二段,综述登楼所见之景和登楼者触景生情的感受。这段叙述兼描写的文字,处理得很简洁。首先点出登岳阳楼所见之景主要是看洞庭湖。对于洞庭湖,只用六句带概括性的景物描写语言加以总述,然后用“前人”一句轻轻撇开,只就登楼的人这一方面着重发挥。而在写人之前,又先强调岳州是通四川三峡和湖南南部的交通要路,是宋代被贬官的人经常来往的地方,于是专就“迁客骚人”这一类型的人物着重发挥,引出下文“悲”、“乐”两段文字。

作者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就是说不同的人看到同一景物是有不同感受的;而“迁客骚人”在不同环境、不同气氛下,感受也有“悲”与“乐”的差异。这里,我们切不可被作者表面上的“悲”、“乐”二者相提并论的对称结构所迷惑,其实作者是有所侧重的,即侧重在“悲”的一面,而“乐”的一面不过是陪衬。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是一份策励宣言,也是一次示威

在这一段里,描写洞庭湖的六句景语比起后面的两段写景文字来,原是比较一般的。但遣词造句,作者仍做了一番安排。高山和江水,已经够雄伟壮观的了,作者却在两者的前面分别用了一个“衔”字和一个“吞”字,这就把洞庭湖的浩瀚气势一下子给渲染出来了。“浩浩”两句写湖之广大,是从空间方面着笔;而“朝晖”两句则是从时间方面去描写的。空间描写着重其永恒不变的一面,时间描写则着重其千变万化的方面。不但笔墨精炼,而且也自然而然为下面两段文字安下根脚。这就是所谓的“匠心”。

若夫霆雨靠非,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榆倾样摧;薄暮买买,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以上是第三段,描绘迁客骚人因景物气氛阴惨不舒而感到悲哀忧伤。这同下一段的描写,都是历来为读者所喜爱、所传诵的精彩段落。这里只想指出:一、这两段中的景语不单纯是写景,而主要是为了制造气氛;二、作者所以制造出不同的自然环境的气氛实际上是为了让读者联想到当时瞬息变化的政治气氛;三、因此,作者是在用景语抒情,而非单纯地追求慕写自然景物,这就是作者把我国诗词中惯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移用到散文中来的一个成功例证。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是一份策励宣言,也是一次示威

在这一段里,有两处需要特别提一下。一、“薄暮冥冥”这一句意思是说一天从早到晚都是阴暗昏沉的天气,而到了黄昏时天已冥冥如黑夜了。二、“去国”两句正是“迁客骚人”特定的思想感情,下文“感极而悲”的“感”,正是照应“去国怀乡”这一句,而“悲”则是照应“忧”和“畏”这种感情的。这些地方,都见出作者用心锤炼之功。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矿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以上是第四段,描写迁客骚人览物而喜的心情,上一段主要是渲染气氛,所以只写湖的外围,写阴雨和风浪,写环境的险恶影响了人的情绪,没有着意描写景物的色彩和形象;而这一段恰好相反,必须要对湖光月色作具体描述,因此所用的景语比前一段就显得着意雕饰,文采斐然,“至若”以下写昼景,“而或”以下写夜景。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是一份策励宣言,也是一次示威

“春和”句写天,“波澜”句写水,“上下”两句又总写天和水,给人以宁静闲适的感觉。“沙鸥”两句写动物,一句写禽在水上,一句写鱼在水中;“岸芷”两句写植物,句型有变化。“青青”一词,近来各种注本都不加解释,其实这个词并不单纯指青色,而是形容草木茂盛,色泽鲜明。

“长烟”两句又写天,十分开朗;“浮光”两句又写水,动静分明。而这四句之中由于有一句“浮光跃金”,就显得即是夜景也不显得色彩单调。“渔歌”二句是写夜间看不见水中、水上和水边的景物,却听见渔人的歌声,以体现人们心情的欢乐。然而归结到人因风和日美、景物宜人而喜气洋洋。这里要注意“宠辱皆忘”一句,正因为说的是“迁客骚人”,所以才会有“辱”的情绪。说“宠辱皆忘”实指因客观景物之美而暂时忘记了“忧谗畏讥”的“辱”的一面,其侧重点仍在消极的“辱”上。这就是我前面说的这一段实是上一段的陪衬的意思。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是一份策励宣言,也是一次示威

以上是第五段,从正面阐明作者自己的意见。三、四两段在艺术上极为精彩,因此这一段必须写出更高的思想境界才压得住卷。作者所说的“古仁人”实即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古仁人”是不以个人处境的好坏而改变初衷的,更不会因为自己被贬谪而患得患失。所谓“不以物喜”依然是陪衬语,重点还在下一句“不以己悲”上,“居庙堂”两句看似泛指,实有作者本人的体验在内。范仲淹不正是由“庙堂”被贬到“江湖”之上的么?

“忧其民”指关心民生疾苦;“忧其君”指什么呢?那是因为国君被小人谗言所惑,把朝政搞乱,所以要为他担忧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是范仲淹的名言,也正是他所具有的宏伟理想。做为一个封建士大夫,有这种抱负是不简单的,当然作者也知道自己不容易做到这一点,所以说愿意向这样的人看齐,学习他们。这是自勉,也是勉励滕子京。

但作者这里还有更深一层的含意义:自己坚信个人所持的政治主张是正确的,这个理想是不会动摇的,因此即使被贬也决不屈服,不轻易改变初衷。所以我说,这篇文章是有它明确的政治目的的。这是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对自己的同志者发出的策励宣言,也是对那些战胜自己的保守派官僚们一次信心百倍的示威。我们必须注意到文章里没有明确说出的这层意思,才能真正抓住这篇散文的精髓所在。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是一份策励宣言,也是一次示威

文章的末尾还有一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点明了作记时间。这固然是文章应有之义,但也并非闲笔。因为它标志着滕子京在岳州任上已治理了多久,自己被贬到邓州已过了多久。这正是作者在提醒后来的读者要注意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才特地标明年月。否则作者文集里所存留下来的文章,并不是每一篇都注出写作年月的。

《岳阳楼记》这篇作品流传至今,即使范仲淹当初是为好友而作,但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恐怕是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了。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