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又名白龙山,高185米,在转塘西,牛山西北,西抵午潮山,东邻龙门坎村。
《万历钱塘县志》载:“焦山之支西北行,为龙门山。”《钱塘县志》载:“龙门山在粟山西北,地高峻,上有龙门。”
《杭州府志》载:“在县西南四十里,高百丈,长五里,海拔300余米。龙门山上有龙门岭,山坞有白龙潭瀑布。两岸中劈,峥嵘如牛角、虎牙,齿齿相峙,斧凿剑削,瀑布奔流下注,如泼万斛珠玑于碧玉峡,为龙门八景之一。其他尚有石关、鱼石、四顾平、盘谷、鹦鹉石、鹦鹉峰。旁有九曲岭、虾埭兜、冷水孔。山南有倒吊岭。又,南为千丈岩,下有三眼岩洞。
山东面为小和山,山下为龙门坑,在牛滑岭。山西为龙门岭,有狮子岩。
龙门山西为白龙山,有白龙潭。又西为午潮山。
“龙门山十二景”分别是半山亭;九曲岭;石壁土地;鹦鹉峰;积雪泉;钓岭;千丈崖;伏虎洞;瀑布;石关;杂花居;龙潭庵。其中,鹦鹉峰、千丈岸、石关三景在“龙门八景”中已经有了。
半山亭
半山亭,其诗有:
信是来时道,忘来知几年?
涧分蛮暑外,桥度早秋边;
瘦策支还歇,枯藤断复牵;
踌躇当进止,崖背一亭悬。
九曲岭
九曲岭,在白龙潭景区内,下有小龙潭,,岭倚悬崖绝壁,极为险峻,须攀藤沿岩而行,可出白龙潭下山,上可达“石关”,达龙门岭下山,也可能发风岭沿留和路到杭州,因岭有九曲而得名。其诗有:
一歌登一曲,汗漫不为遥;
逼面云连石,过头丈没腰;
竹疏生就懒,松老养成骄;
锁得溪声住,流泉不可招。
石壁土地
石壁土地,其诗有:
伊谁怀巨灵,一削开青壁;
老树已栖神,岑楼方题额;
蛟龙信有门,狼虎岂无宅;
樵牧所避趋,愿言仗威德。
鹦鹉峰
鹦鹉峰,其诗有:
名自何年命?凌风势欲飞;
无情能说法,有恨复谁归?
立雪怀西陇,披云学舞衣;
老僧禅定久,尔亦竟忘机。
积雪泉
积雪泉,其诗有:
洗出泉出雪,玲珑石罅中;
神功归造化,古迹见宗风;
照影谁无愧,论心我未空;
难将妖怪胆,似镜得含容。
钓岭
钓岭,其诗有:
霁色添飞瀑,山僧徙倚时;
宜亭茆未剪,拟钓竹先垂;
负命鱼难得,直钩人正疑;
何如卷丝去,名利不吾欺。
千丈(岩)崖
千丈(岩)崖,亦名千仞岩,近白龙潭,位于倒吊岭东南,巍石矗立,气凌卷空,势欲压人。其石色类紫玉,其为状类琼台,可望而不可及。
下有三洞:大眼、小眼、中眼。今大眼改为观音洞,为白龙潭景区景点之一。
其诗有:
孤危成久立,一啸振崔嵬;
鸟已衔花去,猿难摘果来;
风云磨岁月,草木避尘埃;
小劫论初辟,龙门自此开。
伏虎洞
伏虎洞,其诗曰:
旷劫虚岩腹。乘闲几度登;
石顽疑伏虎,洞暖合居僧;
不羡桃源好,谁吟避世能;
更无烦结构,随意卷萝藤。
瀑布
瀑布,其诗曰:
山无五岳势,瀑挂一天虹;
雨过拖银练,风回挽玉聪;
沧洲归浩渺,帝座复灵通;
临下登高者,翩翩气自雄。
石关
石关,其诗曰:
石关僧似吏,难禁采樵人;
恐趁衔花鹿,还嗔主树神;
凄清扃碧岫,离乱在红尘;
宰相无何宰,烟云经济新。
杂花居
杂花居,其诗云:
偶构藏经室,山推此最幽;
杂花因聚散,野客为焚修;
变豹屯香雾,饮牛归上流;
当年李大士,枣柏味堪求。
龙潭庵
龙潭庵,其诗曰:
奇哉绝献下,每听老龙吟;
鳞隐终难测,潭空不可侵;
倾珠飞夏雪,激玉写秋琴;
上有寻源者,禅安活水心。
龙门寺
★
唐贞观年间(627-649),悟明法师开山于龙门山之巅,名曰悟空寺。宋建隆元年(960)吴越王钱氏重建。寺前石壁中劈,顶上有一石,横空架于石上,耸立如门,故名龙门寺。
宋治平二年(1065)复建,南宋建炎初毁于兵火;淳熙十二年(1185)重建;明万历年间(1573-1620)石雨禅师卓锡于此寺重兴。
《嘉庆余杭县志》记载,龙门寺在闲林东扇,去县治三十五里,唐初僧永建;贞观十三年(639),悟空法师重建,故名悟空寺;
宋建隆年间(960-963),改额龙门寺。
山有龙潭,早祷辄应。清嘉庆九年(1804)重修。
光孝宝寿寺
光孝宝寿寺在龙门山北,小和山西。
《西溪梵隐志》称,光孝宝寿寺在上埠山深处,曰崇岭桥。上埠山即小和山。寺踞最高阜,近余杭闲林埠。
★
唐初建寺于山中,宋太平兴国年间(977-984),蒋兴法师法行宏崇,太宗敕赐禅居,赐名光孝。宋理宗端平三年(1235)更名宝寿寺。
明正德年间(1506-1621),无尽和尚卓锡于此。时年大旱,无尽法师祷雨于龙门山白龙潭,俄而大雨成霖,自此孝宝寺复兴。万历年间(1573-1620),元津讲主、寄浮释者相继来寺住持,声名大振。崇祯年间(1628-1644),余杭居士严调御请云门石雨禅师重开,古塔中兴。光绪十年(1884)重修。
《嘉庆余杭县志》载:“光孝寺在闲林东扇一图,宋太平兴国间蒋山禅师建,太宗赐额光孝。端平(1234-1236)年间,石田法熏禅师(注1)由灵隐退居于此,明正德初,无尽和尚祷雨龙门山,显白蛇于钵内而大雨,寺复兴。”
明崇祯九年(1636)应余杭严调御居士之请,来到宝寿,开荒掘土,得石函舍利,乃石田法熏所葬处,正所谓:
“五百年前石田,五百年后石雨。”
石田碑志云:石田忌辰在正月,于石雨诞日正同,人或以为是石田再来无疑。后来,石田又在黄鹤佛日寺开堂说法,时人黄端伯有《迎报国寺石雨禅师住持西溪光孝寺》诗:
舆入溪山万叠中,五云深处忽闻钟;
新诗应得近陶令,古道不须叩远公;
报国丹心倾佛日,输忠壮志诵尧风;
吾师不倦津梁愿,一笔波清四海通。
龙门草堂
龙门草堂,位于龙门山下,为明代钱塘人屠贵别业,屠贵者,字子英,为明宣德十年(1435)举人,性情旷达,初筑草堂于龙门山下,枕白石,饮清泉,长啸冷吟,常与樵夫、牧童讴歌,以乐天自号,人皆以“屠乐天”呼之。晚年中乡荐,成举人,仍不改清高性情,在龙门草堂(注2)居住终老。
-----------------------
注1,石田禅师,名法熏,四川眉山彭氏子,参灵隐破庵祖先,破庵以“世尊拈花,伽叶微笑”为话题会参,石田即以“焦砖打着连底冻,赤眼撞着火柴头”应之,令破庵惊奇。后奉诏任灵隐寺净慈主持。晚年主持重建光孝寺,卒于寺中,塔全身于寺之后山。又有记载,石雨禅师名明方,嘉兴陈氏子,云门散木和尚高足。散木以断拂子付师,师自称“断拂子”。初住持杭州报国寺。
注2,龙门草堂,在龙门山,明代钱塘人屠贵别业,屠贵者,字子英,明宣德十年(1435)举人,性情旷达,初筑草堂于龙门山下,枕白石,饮清泉,长啸冷吟,常与樵夫牧童讴歌,故以乐天自号,人皆以“屠乐天”呼之。晚年中乡荐,成举人,仍不改清高性情,在龙门伴岩泉终老。
撰稿:区划地名处
编辑:黄颖斐、辰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