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文言文阅读翻译技巧_语文考试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阅读翻译技巧_语文考试文言文翻译技巧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3-09 16:14:37
阅读: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拿高分的3大关键点,你知道吗?

文言翻译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含有关键词语和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的句子来考查,并将其作为评卷的“采分点”。高考常见的三大采分点是: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考生翻译时必须要强化“采分点”意识,能判断出“采分点”并将其落实到位,这样,翻译才最有价值和意义。

问题反思

1.平时翻译中,你有“采分点”意识吗?能判断出所给句子中的“采分点”吗?

2.翻译有三大“采分点”,你哪方面“采分点”翻译较强?为什么?哪方面“采分点”翻译较弱?为什么?

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

一、关键实词的突破之道

(一)审题要审出关键实词

说到审题,似乎与文言翻译不搭界。其实,文言翻译也有个审题问题。所谓文言翻译审题,就是一审语境,审该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审该句的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采分点,只有审出采分点,才知道在哪里应该格外注意,才能得分。就实词而言,哪些实词可能成为采分点呢?

1.从词性上看,首先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名词。另外,代词也不可忽视。

2.从频率上看,120个常用实词和其他次常用实词(以课本出现的居多)常作为采分点。

3.从特殊性来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如“妻子”“前进”“亲信”)可能是重要实词;用其本来意思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重要实词;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如两个名词连用,主谓之间的名词,带了宾语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重要实词;较难理解,需要借助推断的实词可能是重要实词。

在确认这些实词为采分点后,就用一些特殊符号(如着重号)标出,以便在翻译中落实。

(二)五类关键实词译到位

1.碰到通假字——译出本字本义

通假字虽然不常出现在翻译中,但是准确识别并翻译到位是翻译的一种重要能力。能否译出通假字的本字本义,关键在于识别。翻译时,如果照某字的一般意义翻译不通,就应该考虑该字是不是通假字。而要找出其“通”的是何字,则大多需要从该字的同音字或形近字上去考虑。找出本字后翻译出来,如果觉得它很合乎语境,那就说明译对了这个得分点。

2.碰到多义词——语境确定

重要实词虽然有许多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切合。因此,要学会利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准确义项。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要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如“爱”字,义项“爱护”“爱怜”“爱惜”较难区分;“坐”字,义项“犯罪”与“判罪”易混;“治”字,何时作“治理”,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不管多么易混,只要真正到了语境中,就只有一个义项是最恰当的。这时,也只有细辨语境,代入检验来确定了。记住:只要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读,一切问题皆有可能解决。

3.碰到活用词——语法判断

翻译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命题者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碰到活用词,其法有二:

一是根据语法准确判断。首先要学会语法分析。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之”前“所”后、副词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然后再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确定其词类活用的类型,并据此推断其意义。

二是译到位。何谓译到位?即必须用一套用语把它在语境中的词性连同词义译出来。例如,(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译为“杀”。二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如“沛公军霸上”,“军”译为“驻军”。(2)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的词语。(3)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可译为“使……(动词)”或“以……为”(或“认为……是”)。(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必须在其后加上相应的名词(人或物)。

4.碰到古今异义词——区别、拆分

古今异义词是十分重要的得分点,考试中将其设为采分点的频率相当高。它有两种情况: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

5.碰到疑难词——多方推断

考场翻译中一定会碰到疑难词。命题者是想用这些“拦路虎”来考查考生的语境把握和推断能力。对此,不要紧张,相信依据语境和平日的积累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只要能联系语境,善用多种推断方法,一定会准确译出这些疑难词。如“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一句中的“尚”,虽其义陌生,但根据句境可以推断为“娶妻”。

疑难词有以下两种情况需好好处理:

①该字或其义极其陌生,但调动平时的积累或结合语境一定可以推断出来。如“毁淫祠数百区”一句中的“淫”,就可联系课文《岳阳楼记》中“淫雨霏霏”的“淫”之“多余、过多的”义项,推断该处“淫”为“多余的”或“滥建的”意思。

②该字(或词语)理解困难因文化常识积累不够所致,此时必须积累文化常识。如古人名字称谓知识,或专有名词,如“致仕”(指官员退休等)。通常表现是不懂古人名字称谓而强行翻译。

二、关键虚词的突破之道

(一)高频虚词:格外留心,确保翻译到位

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采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以”频率最高,在语境中,主要译准其介词义,如“用”(拿)“把”“根据”“凭借”等义项;译准其连词义,如“因为”。另有实词义“以为”“率领”也不可忽视。“其”,翻译中考查较多的是其指示代词义“那”“那些”,活用为第一人称的“我”“自己”;另一重点是其语气副词义,如表示推测的“大概”,表示反问的“难道”,表示期许的“可要”“一定”,表示婉商的“还是”等,这些都需要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及语境准确译出。“因”,主要考查的是“于是(就)”“趁机”“通过”“用来”等义项在语境中的确定。“乃”,主要是语境中“于是”“才”“竟然(却)”三个义项的辨析。

(二)可译可不译的虚词:细心区分,当译则译,不当译则删

有一部分虚词,兼有结构或语气助词和其他词性,如“之”“焉”“者”“乎”等,其结构、语气助词一般情况下皆可不译,但不能把其他词性义当作助词而不译。

这里,尤其要留心“焉”“者”。焉:作为句中或句末语气助词时,可不译;但当放在动词后面作代词或兼词时,有实义,必须译出。者:主要有两个义项,一是作代词,可译为“……的人(事、地方)”;二是作助词,表句中停顿,与“也”构成判断,或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必译出。这两种词义、词性,在翻译中尤其要仔细辨析,不可当译不译,或不当译而硬译。

(三)常见副词:除表敬谦外,意思实在,当须译出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其中副词,尤其是常用副词,在翻译中出现频率高,定为采分点的不少。常见常用的副词主要有:

(1)表程度: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残、太、至、尤、良、大、绝、特、颇。

(2)表范围: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

(3)表共同:共、同、并、相。

(4)表时间: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常、素、雅、恒,方、正、适、会,俄、旋、寻、臾、未几、无何、斯须、既而,急、遽、猝、立、即,将、且、行将,终、卒、竟。

(5)表语气:必、诚、信、固、果,不、弗、未、非、靡、亡、否、勿、毋、莫、无,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岂、宁、庸、其。

(6)表频率:屡、数、辄、每、频、累,复、更、再、又、亟。

(7)表敬谦:窃、辱、伏惟,幸、敢、情、敬、谨。(该部分词翻译时不必译出)

(四)特殊虚词:词义固定,固定翻译

所谓特殊虚词,一是指固定虚词(复音虚词),两个字不能拆开硬译。如“所以”“无乃”“奈何”“有以”“无以”“是以”等。二是指兼词,即一个词当成两个词用,译时可按两个词翻译。如“焉”(于此)、“诸”(之于/之乎)、“盍”(何不)等。

三、特殊句式的突破之道

(一)善于根据语言标志辨识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这个小考点在平时考试中涉及不多,考生能把特别明显的句式译出,但对其他稍复杂的句式往往会因忽略而丢分。原因多样,但一个主要原因是句式意识不强,尤其是不会通过语言标志词译准特殊句式。事实上,只要能辨识出特殊句式,译准不成问题。辨识特殊句式,除结合文意外,强化根据语言标志词辨识特殊句式这一方法意识也十分重要。

译出特殊句式,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特殊句式为前提的。

1.审题时要具备“语言标志意识”。特殊句式一般都有语言标志,如判断句多以“者……也”或“乃”“即”“皆”“则”等作标志,被动句多以“为”“见”“于”等作标志。考生应特别注意这些标志词。

2.注意容易被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表反问的固定句式和省略句。

总之,平时要多积累,在审题时方能激活原有记忆,借助上下文语境进行辨识。

(二)临场翻译,关注“特殊句式”

1.无标志的两种特殊句式:判断句和被动句

一般而言,特殊句式总有语言标志,这些标志就是我们判断句式的主要依据,包括判断句和被动句。但也有例外,就是不带任何标志的意念判断句和被动句。因为无标志,所以较隐蔽。要想译到位,全凭对文意的把握。

当然,也有小技巧可以辅助。如无标志判断句,译时可加“是”字而意思不变。句中出现了“是”字,当它处在主语位置时,“是”是“这”的意思,该句一般为判断句,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对于无标志被动句,可用两个方法判断。①在动词前或后加上“被”而未改变句子的基本意义的,是被动句。如“匹夫不可夺志也”,在动词“夺”前面加“被”,没能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所以这是一个被动句。②主谓结构的句子能够变成动宾结构主动句的,是被动句。如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函谷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

2.类型最多、用法最复杂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

(1)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前置。当“之”作代词宾语时,易被看作结构助词而不译。其实,它是个人称代词,必须译出。

(2)代词“自”作宾语常常前置,需引起注意。

3.最容易被忽略的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

(1)定语后置句是考生在翻译过程中最易忽略、最不能译到位的句式之一。虽说有标志,但实践中很难把握。这里,有一个方法可以辅助判断:当要译成“……的人中有……的”时,它极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译出句式特点的译法:找一个人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

按定语后置句来译: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2)有一种特殊的定语后置句,就是数词或数量短语作定语,有时置于中心词之后,中心词与定语之间无标志。

4.相对较活的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用“于”字引领的状语后置句翻译时一般都要提到谓语动词前面,但只要译后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也可不必提前。另外,当“于”字译为“到”时不能提前。

用“以”字引领的状语后置句翻译时一般都要提前,但要仔细区分“以”是作介词还是表目的连词,作目的连词则不能提前。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文言文阅读翻译技巧_语文考试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翻译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含有关键词语和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的句子来考查,并将其作为评卷的 “采分点”。高考常见的三大采分点是

    经典语录
  • 文言文内容理解技巧_文言文句读技巧

    文言文是中考、高考必考项目,作为语文科目中重要的一部分,文言文的学习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初次解除文言文时,同学们一定觉得很别扭,一个是读不通顺,还有就是有不少文言文要求

    经典语录
  • 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总_文言文中什么叫通假字

    进入初中后,很多同学都觉得初中语文最难学的就是文言文,在考试中也是文言文阅读特别难,每次考试都要丢掉不少分。而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型,如果大家不掌握好,白白丢分

    经典语录
  • 乡音不改鬓毛衰的读音_乡音无改鬓毛衰怎么念

    这是无喧斋第80篇文字 Hey~ 懒人的不定时更新 2019.02.22 今日开篇不啰嗦,直接进正题。 近日网上热议许多字词的拼音遭到更改一事,大家都应有所耳闻。部分更改如下: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

    经典语录
  •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_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1.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 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 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

    经典语录
  • 悠然见南山的见有什么表达效果_悠然见南山的意思

    来源丨喜马拉雅FM郦波的精品课《郦波品读唯美诗词名篇》 田园诗的代表作《饮酒·其五》,是东晋著名的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所写。 全诗通篇都是在描述陶渊明归隐后在自己住

    经典语录
  •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及例句_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字词翻译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它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

    经典语录
  •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特殊句式_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该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是《左传》乃至中国文学史一篇优秀范文。 《烛》中有这样一句话:“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其中的“贰”字引发了大家的疑惑。 有的人认为这是个繁体字,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教材中应该使用规范的简化字,那么这个字的出现是否属于“违法行为”呢?有的人认为就算这个字可以用,那么它本身是否应该是个数字,所以在文中属于词类活用——数词用作动词呢? 要想解除这些疑惑,就得从字的含义谈起。 一、字义 贰 文言版《説文解字》:貳,副、益也。从貝,弍聲。弍,古文二。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一和三之间的正整数。 貳,金文(戊,战刀、武力) 《说文解字》 (貝,疑为“鼎”的误写,代表国家政权) (二,双份),表示不忠于君,武力挟迫分割政权。 本义:动词,背叛天子,武力挟迫,二分国土,双君并立。 例:且贰于楚也。(文中句) 引申义 贰心。形容词:不专一的,不忠诚的。 贰拾元。数词:“二”的大写。 二、“贰于楚也”中“贰”可否写成“二”? 《现代汉语词典》“贰”的一种解释:“二”的大写

    经典语录
  •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_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及例句

    对于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通假字已经见怪不怪了,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课文,也是有这样的通假字。老师这里为大家整理出高中语文文言文出现过的通假字,请各位熟记它们,以免冤枉丢分。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于郑人盟 说,通“悦”。 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荆轲刺秦王》 5.日以尽矣 矣,通“已”。 6.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通“返”。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 9.具告以事 具,通“俱”。 10.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内,通“纳”,接纳。 11.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1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叛。 13.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14.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必修二 《氓》 15.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16.于嗟鸠兮 于,通“吁”。 17.犹可说也 说,通“脱”。 18.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采薇》 19.岁亦莫止 莫,同“暮”。 20.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尔,通“薾”,花盛开的样子。 21.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棘,通“急”。 《离骚》 22.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23.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邑,通“郁悒

    经典语录
  • 重要的成语-《廉颇蔺相如列传》重要词语探微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中,有几个需要认真探究的重要词语,现分述如下:“拜送书于庭”中的“庭”。如北京出版社《古代散文选》言:“在朝堂上行了礼,送出了国书”。-重要的成语

    经典语句
  • 鞍马成语-一文带你认清文言文的释义

    文言文于我们现在通用的白话文相比,可谓是生涩难懂。一些课文中出现的文言文,更是让很多同学生绕的脑壳疼,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释义的陷井之中。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文言文释义,希望能够让你涨一波知识。-鞍马成语

    励志名言
  • 虚字成语-文言文中高考虚词顺口溜,超好记!

    哈哈,不要怕,先把常用实词虚词记住吧!老师给你送来了新鲜热乎的文言虚词背诵口诀,每天一条哟!但是如果接着来,通假如尔不要丢。-虚字成语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