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之韵——借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韵味!
曹丕(187年-226年),曹操与卞夫人生的长子。魏国的开国皇帝。曹丕在我国历史上声名赫赫,成就主要是在文学上,与其父亲及弟弟曹植并称“三曹”,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的“建安文学”,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
可是曹丕在世人的影响中并不好,为什么呢,原因有二:一是篡汉立魏,二是欺负自己的兄弟曹植,一首《七步诗》就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其实,这两个原因都不算什么,历史上的改朝换代,都是很正常的,如果不是站在汉室的立场上,篡了那个糜烂不堪的汉朝,有什么不好的呢?比如说商代夏,周代商,均是很正常的,东汉末年,汉室气数已尽,天下大乱,军阀混战,谁代替了汉室都是正常的。
至于第二个原因,生在帝王家中,兄弟相争是最常见的,而他又没把曹植杀了,终算不失文人风范。比唐太宗强多了。而且《七步诗》是不是曹植所作的,还一直存有争议。因为《七步诗》并未收录于曹植诗集。
曹丕从小就聪慧过人,从七八岁开始,就跟随曹操在马背上生活了。在这戎马生涯中,他也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东西,他的诗文在当时也广泛流传。同时,曹丕也学得了当时必需的本领:武功。据说他善骑射,有百步穿杨之术,他的剑术也冠绝一时。十几岁的时候就带兵打仗且屡立战功。曹植虽然在诗文方面比曹丕略胜一筹,可是在战场是就差远了,这也是最终曹操立曹丕为太子的原因。
在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曹丕逼迫汉献帝让出帝位,结束汉朝400余年历史,建立魏国。
曹丕建立魏国后,执政七年间,专注于内政,他和其父亲曹操一样,知道治国安民,人才是头等重要的,他下令广征天下德才兼备之士。同时,他大修孔庙,恢复太学,设立“春秋谷梁”博士,为国家长久之计。曹丕还接受东汉末年后妃及外戚专权乱政的教训,他立下规矩:后妃不得干政,群臣有事不得上奏太后,后宫亲属也不得出任辅政。
曹丕对国政打理的非常好,可是他对自己的兄弟藩王们却控制的极为严格。他封给兄弟们的郡地大多贫瘠,人口稀少,军力极弱,并设专官监督。还不准他们私自聚会,出猎也不准离开首邑三十里。他的弟弟任城王曹彰,智勇双全,被曹丕趁机毒死,气的其母亲大骂他,并说敢动曹植的话,就和他拼命。之后曹丕没有再谋害别的兄弟,只是一直严加防备。由于曹丕自残手足,使自己成了孤家寡人,给以后的司马父子的篡权留下了机会。
东汉末年的战事频繁,老百姓们生活的水深火热,曹丕在称帝后立即实行与民生息的政策,轻徭薄赋,鼓励生产,他统治的中原大部居民都能够安居乐业。
曹丕在文学上,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他的诗文在艺术上和思想上都很完美。他的代表诗《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他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文体的分类,并规定了各类作品的特点。坚决反对“文人相轻,贵远贱近”,把文学看成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部书总结了建安时代的文学成就,提出了许多至今仍有价值的认识和观点。
可惜的是《典论》共22篇,现只存《自叙》、《论文》两篇是完整的,这不能不是我们后人的一大遗憾。但是就这样,他的作品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因而曹丕在文学史上也是万世流芳。
公元226年,曹丕在最后一次征吴失败后,病死。时年39岁。笔者假象一下,如果曹丕不早早病死,依曹丕之枭雄性格,估计也不会有司马父子篡魏之事了。
本文为原创,首发头条,图片来自网络,欢迎收藏转发,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