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名句的诞生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1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2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3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完全读懂名句
1黯黯:迷茫沉重的样子。2疏狂:形容放浪、不受拘束之意。3消得:值得。
长久倚立在高楼,微风细细吹过来,远眺春日无际天边,兴生一股迷茫沉重的愁绪。一片绿草被暮晚烟色映照,谁能体会我在此倚栏的心情。
打算以疏狂放浪来图求一醉,对酒高歌,勉强作乐,却已觉得毫无兴味。看着自己衣带逐渐宽松,我也不会后悔,为了你,纵使憔悴消瘦也值得。
名句的故事
《蝶恋花》为柳永晚年之作,主写登高思人。上片言词人高楼倚栏远望,看着春日绿草,笼罩在暮沉天黑的烟气,兴起一种莫名、无人能解的情绪。下片写词人放荡狂饮,醉酒唱歌,想要借以解愁忘忧,谁知勉强寻欢,竟是如此索然无味,最末写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作者终于说出其愁思之所在,正是那位远在天际一方、令他逐渐消瘦的伊人。
年轻时的柳永,经常流连在京城的酒楼妓院,乐工们知其才情,每有新腔曲子,必先请他填词。妓女们也喜爱柳永,因为一经他的品题,妓女的身价名气马上水涨船高;这也造成柳永在文人圈中留下鄙俗之名。经历科举考试的连续失利,柳永转将生命重心寄托在浪漫爱情,但其后考取进士,展开的却是官宦之路的羁旅漂泊,这也注定他的爱情终将难全。《蝶恋花》所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即是晚年的柳永,想要回到年少高歌、狂饮图醉的日子,只是面对眼前莺莺燕燕,却都无法填补他心灵的那块缺口,因为他心之所系是那独一无二的女子,纵使为了思念她而瘦骨嶙峋,也是心甘情愿。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句,代表读书人“治学三境界”之第二境,在第一(境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中,先体会求学路的寂寞孤独后,接着就会确定这是终生不悔的抉择,值得为其付出任何代价,又说“此等词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显见王国维对这两句的激赏好评。
历久弥新说名句
《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以身上衣带逐日宽松,视做自己为情消瘦的有力证据。东汉的乐府诗、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里,先民女子早已写下了“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在与丈夫分开之后,日复一日的思念,使其衣带日渐松缓,她也同柳永《蝶恋花》描述的一样,都是为了情思憔悴神伤,不知不觉间,才发现自己早已形同枯槁,这也寓意着思念的折磨,足以造成人身的毁损。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其七言律诗《柳州寄丈人周韶州》末联写道:“丈人本自忘机事,为想年来憔悴容。”这是柳宗元担心那位叫做周韶州的老人家,是否忘记了政治的机巧权变,还天真地任由个性行事,要对方多想想他自己这些年的憔悴凄苦,引为借镜,别再步入他的悲惨后尘。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虽怀抱政治理想,却被政治斗争拖累一生,长期贬谪穷乡僻壤的艰苦生活,使他的身体健康严重出现问题,死时才47岁;此诗为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柳宗元在柳州(今广西柳州)所作,诗的内容主要反映柳宗元在柳州的寂寞心境,面对仕途的失意挫败,身体饱受疾病所苦,形貌自然呈现凄然憔悴,可见柳宗元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只是他的“伊”,并非指心上人,而是他满腔的政治理念与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