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拜读了石悦编写的《明朝那些事儿》。不得不说石悦写得既有意思又有水准,同时很有见解,不得不佩服石悦对明朝历史的透彻。书中提到了很多皇帝,很多英雄,也有很多奸臣,但最让我心动的莫过于那位被遗忘的传奇——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家庭富裕,父亲为状元郎。其从小聪慧,悟性高。12岁时,作《璧山月房》诗一首“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这个年龄作诗不是什么稀奇事,但重点是这首诗属于哲学中的辩证法,慧根不可斗量啊;15岁时不甘心只读四书五经,竟上书皇帝,请求带兵打仗,为国效力。当然这个梦想很快就破灭了,不久之后,他确定了自己一生的志向:做圣贤!道路固然艰辛,但将有无限机遇,待他冲破思想之禁锢时,便是蜕变之日!是的,他成功了。他悟出了影响了整个哲学界的心学理论“知行合一”。他的名字将载入史册,超越帝王将相,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齐名天下。
在这之前,朱熹“格物穷理”“格物致知”“存天理,去人欲”的思想统治了几代人,直到王守仁的心学出现,哲学界才焕然一新。刚开始时,王守仁也是按照朱熹的思路寻找圣贤之道,但他怎么也格不出理,这让他备受煎熬。但他没有放弃,即使在人生最落魄时,他仍然矢志不移。坚毅的性格,最终换来了珍贵的茅塞顿开:“理就在心中!”“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便是圣贤之道!”这如此令人激动的一刻,我都想起身鼓掌。
在哲学界,王守仁的卓越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他仅是如此而已,那我也不会为之动容,更不会将之称为传奇,毕竟在各行各业都会出现尖子生。第一,王守仁是个孝子,这个孝并不是有多伟大,只是温暖而已。他父亲为了杜绝他走上思想诡异之界,让她娶妻,他照办!因为结婚是应该的;他父亲希望他能考取功名,不丢王家面子,他没有抗拒,因为这并不耽误他的悟道。对于他的父亲,他是尊重的,是理解的,所以他可以心平气和地接受父亲的提议。不像现在的熊孩子们,当然也包括我,父母一建议干啥,就跟吃了炸药一样,立马反驳,这点值得反省。第二,王守仁很仗义,他可以不畏强权,上书为忠臣求情,当然下场很惨,不但被廷杖、贬官,还差点被暗杀;第三,王守仁是个人精,文武双全,样样精通,据说书法很是了得。他没有书生固有的呆板和较真,遇事总能应变自如。就比如打仗,他对待敌人向来不用君子之道,而是“狡诈”。第四,他很有追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付诸行动。在现代,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昏昏沉沉、得过且过的状态,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即使知道,也未必会去实现。第五,他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无论处境如何,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圣贤之梦。坚持有时是成功的直通车,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坚持下来,但那些坚持下来的人基本上都成功了。
鉴于以上种种理由,我对王守仁的喜爱和敬佩无与伦比!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去喜欢一个古哲学家。而王守仁,将成为我一生的榜样,激励我不断前进!不求自己名满天下,但求摆脱浑浊,开启人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