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有一部很赞的纪录片,叫《河西走廊》,分为十集:《使者》、《通道》、《驿站》、《根脉》、《造像》、《丝路》、《敦煌》、《会盟》、《苍生》、《宝藏》。
纪录片阐述了河西走廊对于古代中国经济、文化、政治以及军事作用。全方位的呈现了从汉武帝将河西走廊纳入中国版图之后河西走廊对于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重要性。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观看。
在这里不是对这个纪录片作讨论,主要针对在河西走廊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五个以“凉”为国号的政权作一些简介。
西晋乱世的汉家避难之地---前凉
公元301年,西晋京官汉族人张轨因见政局混乱(八王之乱第二阶段正是在此间发生),主动请求外调河西,朝中公卿大臣们也推举张轨,认为其才干足能统辖远方。于是,西晋政府任命张轨出任护羌校尉、凉州刺史,正式开启了张氏统治河西的开端。
张轨在任期间,积极抵御外族入侵,保境安民,将凉州打造成一个安居乐业之地。在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之时,张轨派凉州名将北宫纯率凉军东进勤王,先后两救洛阳,大战匈奴刘聪。
公元311年,洛阳沦陷,晋怀帝司马炽被匈奴俘虏。关中地区很多士族、百姓流入凉州,张轨积极应对收留,成功的在河西走廊保存了汉家文化。
公元313年,晋怀帝之侄晋愍帝司马邺在长安登基为帝,张轨再次派出部将宋配率凉州军两万入卫京城。
公元314年,张轨病逝,时年60岁。其长子张寔继任凉州刺史,晋愍帝司马邺任命张寔为都督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西平公。
公元316年,前赵大司马刘曜率军围困长安,12月11日在外无强援内无粮草的情况下晋愍帝被迫出降,西晋灭亡。随后,司马睿在建康再续晋室,张寔继续沿用西晋年号,向东晋称臣。但由于隔绝甚远,张寔私下也向北方的汉赵称臣。可见张氏凉州实则已经独立成为割据政权,张寔建立的凉州政权史称“前凉”。
公元320年,时年50岁的张寔被部将杀害,由于其子张骏年幼,部下推举其弟张茂继任凉州之主。
公元325年,张茂病逝,时年48岁。遗命其侄张骏继位,并叮嘱他继续稳固基业。
张骏继位后,继续秉承张氏理念,开疆拓土。公元345年,张骏称假凉王。公元346年,时年40岁的张骏去世,其次子张重华继位。
公元353年,张重华去世,时年27岁,其年仅10岁的儿子张耀灵继位。张重华的庶长兄张祚很快攫取了权力,并且张祚还与张重华的母亲太后马氏私通,马氏于是听从张祚的意见,下令废黜孙子张耀灵的君位,改立张祚为君。公元354年,张祚称凉王。公元355年,张祚下令杀害侄子张耀灵,同年张祚被兵变所杀。
此后,被扶上王位的是张重华另一个儿子张玄靓,时年7岁,称大都督、大将军、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公元363年,张玄靓被叔叔张天锡起兵杀害,时年15岁。
公元376年夏,前秦正式对前凉用兵。苟苌、毛盛、梁熙、姚苌等共统领步兵和骑兵十三万,向河西进发。张天锡出降,前凉灭亡。随后在淝水之战后,张天锡摇身一变投降了东晋,一直到逝去。
淝水之战后的前秦领军大将割据河西---后凉
如果苻坚没有贸然发动对东晋的淝水之战,历史可能会有一个分水岭。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公元382年9月,苻坚在一统北方后,任命大将氐族人吕光率军出征西域。公元383年1月,这支由7万步兵、5千骑兵组成的部队在吕光率领下开始出征。
在吕光率军西征后,前秦也开始着手南下。公元383年八月,淝水之战爆发,此战前秦军嫡系军马30万,其他兵力50万。面对灭顶之战,东晋发动全国动员令,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人,统帅八万精锐北府兵抵抗前秦,同时调龙骧将军胡彬带领五千水军援助寿阳,共分三路兵马北上迎击前秦军。
十二月,双方在淝水大战,前秦军大败。苻坚溃逃,前秦局势轰然倒塌。北方暂时一统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其他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
此时的吕光还率领着秦军在西域鏖战,经过一年多征战,吕光终于统一西域全境。
公元385年3月,吕光开始班师,此时的他还没有收到祖国已经分裂的消息。但其东进归国路上那些沿途官员都已听到风声,开始各自据守。公元385年9月,吕光率军杀回凉州城,自称凉州刺史、护羌校尉。
由于姚苌的叛变,后秦很大程度上阻隔了前秦与凉州的联系,消息难以传达。公元386年九月,苻坚被杀的消息才传到凉州,吕光听到噩耗后悲痛欲绝,命所部为苻坚披麻戴孝。十月,吕光宣布改元太安。十二月,吕光自称使持节、侍中、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史称后凉。
刚刚诞生的后凉从一开始就处在不断的战争中,跟自己曾经的部将打、跟前凉后裔打、跟西秦打,还和刚刚叛变建国的北凉打。
公元399年,吕光因为屡次兵败导致病情加重,于是将太子吕绍立为天王,自己成为太上皇。同年,吕光去世,时年62岁。
吕绍继位后,其庶长兄吕纂由于军功执掌大权,吕绍见状几次想让位给兄长军被拒绝。但不久,吕纂起兵杀了弟弟吕绍,自己登上天王位。
吕纂继位后,对南凉用兵结果兵败,之后开始酗酒喜怒无常。公元401年2月,吕纂被自己堂兄吕超所杀。
随后,吕超拥立自己的兄长吕隆继位,吕隆为了建立自己的威名,但凡豪望、名流,乃至宗亲大臣不顺己者,全部杀掉,结果使得后凉朝廷内外人人自危。
见此情况,后秦开始兵发河西,公元401年7月,后秦军兵临姑臧城,后凉军大败。9月,吕隆投降,被后秦任命为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建康公,继续镇守姑臧。但吕隆并不死心,随后又整军与南凉、北凉开战。但打到后来根本无力再战,公元403年8月,担心被南凉和北凉彻底消灭,吕隆率部众彻底内迁长安,后凉灭亡。
鲜卑拓跋氏所建、三兄弟先后执政---南凉
南凉的建立者为鲜卑人秃发乌孤,属于鲜卑拓跋氏(秃发为拓跋的异议)。这支鲜卑人在曹魏时期,由拓跋匹孤的率领下从塞北西迁到了河西凉州一带,被称为河西鲜卑。
巧合的是,鲜卑族貌似都有这种迁徙的习惯。后来西晋末年的慕容鲜卑也是在首领慕容吐谷浑的率领下从辽东西迁到了青海,后来了建立了吐谷浑王国。
公元397年,秃发乌孤决意摆脱后凉吕光的统治,其自称大部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建立政权。
新建的秃发政权就面临着与曾经的主子后凉之间的战争,双方接连发生交锋。公元399年,秃发乌孤迁都乐都(今青海省乐都县),并任命两个弟弟秃发利鹿孤驻扎安夷(今青海省化隆县南),秃发傉檀驻西平(今西宁市西),以族人来维护统治。
公元399年八月,秃发乌孤坠马伤重而亡,弟弟秃发利鹿孤继王位,并迁都西平。
南凉与北凉进一步相约一起围攻后凉,公元402年三月,秃发利鹿孤去世,弟弟秃发傉檀继王位,并将都城迁回乐都,并改称“凉王”,史称“南凉”。
公元414年,南凉国内连年歉收,秃发傉檀率军西击乙弗鲜卑来掠夺粮食,留太子秃发武台守乐都。西秦军乘机袭取乐都,俘太子等及百姓万余迁于枹罕(今甘肃省临夏市西南),秃发傉檀被迫投降西秦,年终被西秦国主、自己的女婿乞伏炽磐毒死,南凉灭亡。
匈奴实际控制的割据政权---北凉
从现存史料来看,北凉的建立实际上是出自匈奴沮渠部之手。
公元397年2月,后凉国主吕光派弟弟吕延率领大将、沮渠部落酋长沮渠罗仇和沮渠麹粥兄弟攻打西秦,因吕延麻痹轻敌,凉军兵败,吕延被杀。吕光埋怨沮渠罗仇、沮渠麹粥护卫不力,以败军之罪杀了沮渠罗仇、沮渠麹粥二兄弟。
这一举动激怒了沮渠兄弟的侄子,时任沮渠部落酋长的沮渠蒙逊,在两位伯父尸体运回家乡临松(今甘肃甘南)时,沮渠蒙逊召集部众开始起兵。
沮渠蒙逊的起兵得到了堂兄、时任后凉晋昌太守沮渠男成的响应,二人劝说后凉建康(今甘肃高台)太守汉人段业举旗起义,段业同意后,因沮渠男成、沮渠蒙逊年纪尚轻、职爵也低,于是二人共推段业为盟主。
公元397年5月,段业自称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建元神玺,建都骆驼城(今甘肃高台县南22公里处)。
公元399年2月,段业改称凉王,因张掖在河西四郡之北,故史称北凉。
此后,这种临时组合开始内部分化。公元401年,因为堂兄沮渠男成不同意推翻段业政权,沮渠蒙逊向段业诬陷堂兄谋反,段业赐死沮渠男成;随后沮渠蒙逊以此为借口举兵攻灭段业,继承北凉政权。
立国初期,沮渠蒙逊韬光养晦,向周边各国装可怜。随后,在羽翼丰满之后,沮渠蒙逊开始四处征战。
公元410年,北凉军攻下南凉国都姑臧,南凉迁都乐都。
公元412年11月,沮渠蒙逊由张掖迁都至姑臧,改称河西王。
公元421年3月,沮渠蒙逊灭掉西凉,并俘虏了西凉开国国主李暠之女李氏,后来李氏被沮渠蒙逊之子沮渠牧犍看上,立为妃。
公元433年,沮渠蒙逊去世,沮渠牧犍继位。沮渠牧犍继位后立即按照父亲遗命将妹妹兴平公主嫁给北魏拓跋焘。拓跋焘为了笼络控制河西的北凉,在公元437年也将自己的妹妹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做皇后,原本的皇后西凉公主李氏被废。
但之后,沮渠蒙逊开始和嫂子通奸,结果被武威公主发现,沮渠蒙逊的嫂子向武威公主下毒,却又没把公主毒死,听闻消息的拓跋焘派御医火速从北魏都城平城赶到姑臧治疗武威公主。
忍无可忍的拓跋焘在公元439年8月兵发姑臧城下,沮渠牧犍被迫投降,被押解到平城。同时,北魏军继续西进。沮渠牧犍弟弟,时任任沙州刺史、酒泉太守的沮渠无讳料定自己不是北魏的对手,便撤离酒泉,前往高昌。半年之后,沮渠无讳又带兵夺回酒泉。这时的北魏正准备向江南用兵,无暇顾及河西地区,便将沮渠无讳封为酒泉王。
公元441年,搞定江南局势的北魏军继续兵困酒泉,沮渠无讳西逃投奔在鄯善的弟弟沮渠安周。
公元442年9月兄弟俩又占据了高昌为都,公元444年6月,沮渠无讳病死,沮渠安周继位。公元460年,柔然攻破高昌,沮渠安周被杀,北凉彻底灭亡。
以敦煌为国都的汉家政权---西凉
作为一个汉家世代豪门,李暠的祖上均从政为官。
公元397年三月,段业举旗反抗后凉,北凉建立,李暠开始为北凉效力,后官至安西将军、敦煌太守,兼任护西胡校尉。
公元400年,李暠宣布建国,史称西凉,立都敦煌。
公元405年十月,李暠迁都酒泉,用于威胁北凉统治。
公元417年,李暠病逝,其子李歆继位。李歆缺乏其父那样的政治谋略,在位期间大造宫殿,严苛刑法,导致本来就孱弱的国力继续衰减。
公元420年,李歆率军进攻北凉,却被北凉沮渠蒙逊大败,李歆兵败被杀,西凉国都酒泉被北凉攻破。
公元420年九月,李歆弟李恂据敦煌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改元永建。不久,北凉沮渠蒙逊派军讨伐。
公元421年,沮渠蒙逊又率兵来攻,北凉军引水灌敦煌,李恂自杀,敦煌失陷,西凉彻底灭亡。
结语:遥望历史,在那段动乱岁月里,仅仅在河西之地,就出现了五个以“凉”为国号的政权,乱世之纷扰,安得平息之地。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唐朝西凉之乱_历史上北凉是现在哪里
央视有一部很赞的纪录片,叫《河西走廊》,分为十集:《使者》、《通道》、《驿站》、《根脉》、《造像》、《丝路》、《敦煌》、《会盟》、《苍生》、《宝藏》。 纪录片阐述了河西走
-
古代乌孙国在哪里_西域有哪些古国
中国的西部甘肃省,它的地理形状宛如一支如意,在它的中段,有一条天然形成的地理大通道。 这条通道东西长约1200公里,最宽的地方有近百公里,最窄的地方却只有数公里。它东起乌鞘岭,
-
汉武帝在新疆设立_汉武帝时第一个出使西域的是
让我们先把目光聚集今天的中国新疆,历史上的中国西域。 在新疆境内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陶器,其中不少彩陶的图案纹饰与中原内地同期出土的陶器图案纹饰相同或相近似。这说明至少距今
-
匈奴失去河西走廊_秦朝有河西走廊吗
河西走廊古称雍州,后来,因为这里地处西北边疆、天气寒凉,才被凉州,所谓“地处西方,常寒凉也”。但是,在被称凉州时,人们也没把雍州给忘了,至今还把这里的文化称为雍凉文化。
-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的赏析_归园田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城市里“千城一面”的喧嚣逐渐令人疲惫,民宿真实简单的生活状态,自由洒脱、纯粹自我的生活方式吸引着现代都市人。它不仅寄托着情怀,承载着乡愁、酒与故事、诗和远方,更是对闲适
-
笑谈渴饮匈奴血历史背景_匈奴人的历史
作者:史遇春 岳飞的《满江红》词云: “壮志饥餐胡虏,笑谈渴饮匈奴血。” 那么,匈奴为什么就那么可恨呢? 这里,就来简单说一说匈奴。 据《三家注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
-
敦煌玉门关游客服务中心_敦煌玉门关图片
大家好,我是百帆假期的小帆同学,今天带领大家了解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首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
-
玉门关是哪首诗里面的_描写玉门关的经典诗句
玉门关在唐诗中是独特的存在。它在诗人笔下,不仅仅是具有实物意义的军事要塞的边关;更是一种保家卫国、征战沙场、视死如归等精神体现,以文化符号形式存留在人们心间。他们中或许
-
周武王是西周的创建者吗_商汤周武王为何并称
“宅兹中国”有周人来源地的信息 作者徐江伟 陕西宝鸡出土的“何尊”因铭文出现了“宅兹中国”四字而闻名。但应知,“中国”一开始并不是地理概念,而是尊称,远古时代的“中国”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 古代游牧民族始终以军事联盟的形式存在,大联盟中有许多的“国”,例如,周武王伐纣之后,所属诸侯国达二千余,但在军事联盟中,能以“中国”自称的只有一个,就是周武王的本国。 注意铭文中“国”的写法,与甲骨文一样,写作“或”,外面没有城墙。因为最初的“中国”是在移动的。“何尊”出土于陕西宝鸡境内,离青藏高原很近,离西安还有很远的距离。 铭文中的“或”由代表杀戮的“戈”,旁画一圆“头”组成,此头就代表部族军事首领,圆头上下两横,代表他所掌控的一方天地。 四面都饰有野牦牛角的西周“何尊”。 何尊圈底铭文中有“宅兹中国”四字 古人为何有如此奇怪的造字方式?只有放到藏语中才能解释清楚。藏语中的“国”与“头”是同一个读音,写作 མགོ་ ( 拼音转写m-go),读作“guo”。因为“国”是在氏族集团内部出现一个至高无上的“头”之后产生出来,国就是“头”的私有财产,就是说,在藏人观念中,“国”与“头”原本就是同一回事! 故最初的“国”都是“行国”,并不固定于一处,当然就没有了围墙。最初的“都”也是指部族首领的帐篷“斡尔朵”,所有属民都随他的帐篷转移而迁徙着。 周人原本就是古羌之一种,入主中原前他们游牧于野牦牛出没的
-
为什么建钟楼和鼓楼_钟楼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西安钟鼓楼 城市中的钟鼓楼早为专用报时建筑。各地的钟鼓楼古代里坊制城市(见里)实行宵禁,早晚击鼓为启闭坊门的信号。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西安钟鼓楼是现存最古老的实例。此外,唐代寺庙内也设钟和鼓,元、明时期发展为钟楼、鼓楼相对而建,专供佛事之用。 永昌县钟鼓楼 永昌钟鼓楼(又名声教楼),位于永昌县城中四街交汇之处。建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距今近400年。东西宽22米,南北长23米。分楼阁和楼台两部分。台基边宽22米,高7.2米,通高24.5米;楼阁重檐庑殿顶共二层三檐,下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四面置格扇门,门左右置楹窗,斗拱为双翘无昂,共五踩,卷刹弧线。上层屋檐及檐柱向内紧收,面阔仍同下层。最上层为屋顶,上置宝顶。楼台以夯土板筑,四周包砖,两道拱门纵横其中,通达四街。楼体四面各悬巨匾三块,匾文为"丽日摩云","民淳俗美","金阙迎恩",(东上、中、下);"文运天开","魁壁联辉","云锦天香"(南上、中、下);"中天一柱","怀柔西域","玉关通道"(西上、中、下);"声闻四达","保障金川","威宣沙漠",(北上、中、下)。台基拱门上镌有:东"大观",南"迎熏",西"宁远",北"镇朔"。一层楼台上置大铁钟一口,内置大鼓一面。整个建筑结构谨严,造艺精湛,高耸挺拔,雄伟壮观。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保单位。 没有修缮彩绘的永昌钟鼓楼 钟鼓楼曾多次维修。清顺治时参将郑续善补修。乾隆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