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是桐城派三祖之首,在桐城可谓妇孺皆知。很多地方在介绍方苞时都说他进士出身,甚至桐城博物馆也持此观点,在方苞的简介上有板有眼地说他曾中进士第四名。
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进士。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元明清的进士必须是经过殿试后才能成为进士,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戴名世。康熙四十八年戴名世会试第一,即会元。此时他还不能算是进士,直至殿试中得榜眼,才被赐进士及第。方苞如果要成为进士,那么他就必须要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但事实上,方苞压根就没参加过殿试。
《清史稿》是这样记载的: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父仲舒,寄籍上元,善为诗,苞其次子也。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於时。康熙三十八年,举人。四十五年,会试中式,将应殿试,闻母病,归侍。
这里说得很清楚,方苞会试中式,也就是成为了贡士。方苞江南乡试第一,会试第四,可以说离进士只有一步之遥了,甚至有可能一举夺魁,成为状元。但是,至孝的方苞在听闻母病后,便毅然决然地南归了,放弃了殿试,也就放弃了成为进士的机会。《桐城县志》对此也有记载。
康熙四十五年的进士第四名到底是谁呢?我查了一下,为海盐人俞兆晟,二甲头名,也即传胪。由此也可以见得,方苞中进士第四名一说是以讹传讹,混淆了殿试和会试的区别,将贡士当成了进士。
桐城历史也曾有人中过殿试第四名,这就是原本应为探花的张若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