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章,非常简短,“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单读这一章,简单易懂,而放到全书之中,又感觉不知在讲什么。来用简单的方式看一看。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我们先把这句话直译过来,道是永存的,就像玄妙的母亲,玄妙的母亲就是天地的根本。
这句话由浅入深可分为两层含义,第一种可以直接把“谷神”理解为道,因为“谷”象山谷,虚空博大,“神”象变化,奇妙无比。和前面所阐述的“道”释义相近,“玄牝”就是孕育万物的母体,“门”则是母体孕育万物的根源。也就是天和地的产生之处。天地二者相互作用,变换,孕育万物。这主要是为了理解“道”是什么,达到谷神的境界就差不多了。
第二层就较为复杂,谷神中的神象征着变化,谷象山谷,指变化的边界。变化无穷,却又有边界,无穷无尽,所以不死。有边界,谁也逃不出天地的边缘。这也是老子对宇宙的理解,有界而无限。这也是教给我们的大道,为人,做事,要在原则的界限之中,无限的变化。不信你看那些大人物,无不是有界而无限的。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绵绵就是连绵不绝的样子,苏轼的弟弟苏辙曾解释“若存”就是实际存在,但无法看到。这就和前面的有界无限,相呼应了。用之不勤,直接的意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这句话的意义是,天地之间,万事互相缠绵,任何事物有存在的规律。但不要过于执着的去追求,因为这是“道”的规律,应当慢慢体会,不能操之过急。
放到现实意义上来说,上下级之间,父与子之间,人与人之间,不能过于执着,要多做变化,也就是“无限”;但要遵循客观规律,天下大道,也就是“有界”。
那么天地根,是什么呢?对于个人而言,是要有孕育“天地”二物的心,就能处事不惊。怎么具备这样的心呢?像“谷神”那样,虚怀若谷,随机应变而不违背原则。自然有自己的一番天地。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一章天地之始_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德经》第六章,非常简短,“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单读这一章,简单易懂,而放到全书之中,又感觉不知在讲什么。来用简单的方式看一
-
道德经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_道德经里的玄牝与黑洞
《道德经传家版》“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如何理解? 延熹道人:老子还把“道”比喻成“玄牝之门”,这个“玄牝之门”,与第一章讲的“众妙之门”意思相近,“门”涵“枢机”之意,
-
盘古开天辟地表现了什么_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是山海经
山海探幽(7):盘古开天辟地是人类对地球世界形成初期状态的记忆传承(宇宙意识) 中国古代关于伏羲、女娲以及神农、黄帝等等的神话传说,与《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大致属于一类,即
-
道德经原文第六章_《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
《道德经》妙解 第六章 道为天地根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pìn)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妙 解: 大 道 · 宇宙本体(谷神)是不会死亡的,它是生化一切万有
-
长春最好的日本料理自助_长春日式料理餐厅
往往不善于言谈的人,更能坚持与执着的专注事物本身。这是长春第一家怀石料理-- 京禅·怀石料理 的主厨David杨给人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他对食材品质要求,达到了极为严苛的程度。坚持用
-
陕汽天行健客服电话_陕汽天行健说明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文王姬昌《周易》。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陕汽天行健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便捷、高效、专属的车联网解决方案
-
道教祖天师张道陵_张道陵四大天师
在前面的几篇文章专门介绍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信仰(道教)。有许多朋友问为什么道教里面那么多神仙怎么就没有天师——张道陵,由于道教系统十分的庞大和复杂,下属门派分支及其众多
-
道德经古诗文网_道德经解读书籍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道德经第四章解释和原文_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经》第二章解读
《道德经》妙解 第四章 道为万物之源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妙 解: “ 道 · 宇宙本体 ·
-
天地合一万物一体的意思_天地万物与人原本是一体
“说曹操,曹操就到!”等诸如此类的 “心灵感应”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比如: 当你正准备说什么的时候,你的朋友或者你的伴侣竟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了; 亦或你正在想一个人时,这个
-
王阳明集心学之大成提出_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二:知行合一
心学之万物一体 王程强 王阳明心学研修院 本文整理自:《王阳明》读书群里, 《王阳明》一书作者王程强的现场分享。 如要入群, 参加《我与王阳明心学》征文。 我们这里称一声亲友,也
-
孔子最重视的是_孔子提倡什么注重什么
我们知道,作为道家鼻祖的老子和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在关于对“道”的认识,对世界的理解,对人类的理解等很多方面存在很多分歧,导致了道家和儒家两千多年的争论,但是,老子和孔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