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三年(1070)春,在汴梁朝堂官员间盛传一种流言,说王安石曾经在神宗面前提出这样惊世骇俗的三句话——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孔圣人曾有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在尊孔重儒的北宋,“子曰”在宋时甚至超越了皇权而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三不足”之说是在公然与孔圣人大唱反调,王安石莫非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不成?
风言风语终于传到了神宗耳朵。一天,神宗突然没头没脑地问王安石:“闻有三不足之说否?”
闻言,一头雾水的王安石老老实实答道:“不闻。”
原来,就在昨天翰林学士司马光借为谋求馆职的李清臣等人拟定试题的机会,其中一道“策问”将此三句话作为奇谈怪论向参加测试的官员提问:
今之论者或曰:“天地与人,了不相关,薄食、震摇,皆有常数,不足畏忌;
祖宗之法,未必尽善,可革则革,不足循守;
庸人之情,喜因循而惮改为,可与乐成,难与虑始。给纭之议,不足听采。
意者古今异宜,《诗》、《书》陈迹不可尽信耶?将圣人之言深微高远,非常人所能知,先儒之解或未得其旨耶?愿闻所以辩之。”
司马光在策问中直言要这些大臣“愿闻所以辩之”,自然是明白无误地告诉所有应试者,要他们对“三不足”之说加以抨击。
令司马光始料未及的是,当神宗看到试题之后,一眼就识破了其中猫腻。果断的命左右人用纸将试题贴盖,并且作出重要指示:“别出策目”。
见王安石脸涨得通红,正要为自己辩白,神宗温言宽慰道:“外人云‘今朝廷以为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昨学士院进试馆职策,专指此三事,此是何理?朝廷亦何尝有此?已令别作策问矣!”
松了口气的王安石,当即肯定了圣明天子的作法:“陛下躬亲庶政,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每事惟恐伤民,此亦是惧天变。陛下询纳人言,无小大,惟言之从,岂是不恤人言?”
王安石见神宗听的频频点头,继而话锋一转指出:“……至于祖宗之法不足守,则固当如此。且仁宗在位四十年,凡数次修敕,若法一定,子孙当世世守之,则祖宗何故屡自变改?今议者以为祖宗之法皆可守,然祖宗用人皆不以次。今陛下试如此,则彼异论者必更纷纷。”
从史料记载分析,王安石并没有在神宗面前提起过“三不足”。但是王安石并没有完全否认流言内容,尤其是对其中“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之语,更没有直截了当的作出肯定与否定。
如果一切循规蹈矩,做事情束手束脚,还谈什么改革变法?变法,就是认为“祖宗不足法”。在既得利益集团眼中,王安石的言行就是对皇权的蔑视和对传统的挑战,抛出“三不足”之说正是要离间王安石和神宗皇帝的关系,让改革胎死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