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学课本上学习之后,今重温《桃花源记》。
渔人偶遇桃花林,一派美景,引人入胜。穿过林子,钻过山口,见到世外桃源。良田美池桑竹环绕,屋舍整齐,鸡狗相安无事,大小路四通八达,人人怡然自乐,待客热忱,有酒有食——实属令人向往的地方。
原来此地的人是来此躲避时乱,不问世事,不知朝代变更。——可想而知,开荒的艰辛,以及这里是如何地与世隔绝。
几日后,渔人离开,沿路做了标识,却再没有找到这个地方。
《桃花源记》,让人不由得对田园生活再生向往之心。现代人的田园梦说易不易,说难也不难,实现的生活形态可以多样化,重在心态吧。 农耕或是种植盆栽,都让人十分贴近欣欣向荣的生命力,以及天有不测风云的自然规律。
现代人的田园梦,也同样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例如耕种,例如适应乡间生活,例如满足各式需求。梦呢,总是要做着,历练着,慢慢地靠近着。不怕千万人阻拦,就怕我自己投降。
一间屋,冬暖夏凉,有块地,可种菜种花,再配一缸荷花。周围的空气没有很多的污染,地面与溪流里没有成堆的垃圾,来往的人没有恶言恶语。
屋子里,有书有琴,有棋有画,可做些手工活。
如果,还有孩子跑跳,有老人安然,那真的是非常理想的桃花源了。
有时候,也出去走走,见见更远的世界。无论去到哪,总记得,有个桃花源在等着自己归来。
原文如下: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译文对照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 初极狭,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 得其船,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及郡下, 诣太守, 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 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 闻之, 欣然规往。 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