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头郓哥(作者原创授权)
之前,笔者与大家品读了《荡寇志》(《水浒》续书,清代俞万春著)第八十八回,祝永清、陈丽卿结为姐弟,猿臂寨招纳新人,日益壮大。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荡寇志》第八十九回“陈丽卿力斩铁背狼,祝永清智败艾叶豹,看看后续发展如何。
情节简介:祝永清送陈丽卿的甲比较大,陈丽卿让甲匠重新改小。陈希真等人得知梁山打破兖州,于是决定先攻取梁山党羽青云山。祝永清自告奋勇,与陈丽卿、栾廷芳等带兵马前去攻打。还未交战,栾廷芳与陈丽卿就因为谁当先锋之事发生了争执,陈丽卿赌气不出战,栾廷芳打败了下山劫掠的铁背狼崔豪。青云山寨主狄雷得知大怒,亲自下山迎战,祝永清设计让真祥麟、祝万年、栾廷芳等故意败给崔豪,狄雷上当轻敌,自己回山去了。陈丽卿被激将,出阵斩了崔豪,才知道是众人让着自己,化解了矛盾。祝永清下令撤军,引诱狄雷等追击,杨雄、石秀受伤,青云山被虎钤阵打败。狄雷于是令姚顺带大队兵马下山助战,并假意投降,准备半夜劫营。不想计策被识破,反被猿臂寨趁虚夺了山寨。猿臂寨大胜,祝永清查点众人,却未见陈丽卿回来。
都头曰:此一回是描写猿臂寨吞并梁山附属势力青云山的故事,陈丽卿一开始和长辈栾廷芳耍大小姐脾气,差点气走了对方,祝永清居中调和,稳住了局势。而祝永清的做法竟然是让众将和兵马哄着陈丽卿一个人玩,不免将行军打仗太当做儿戏了。作者如此描写,可能是想表现陈丽卿不羁洒脱的性格,但是事与愿违,陈丽卿此回的做法颇受读者诟病,暴露出了她目中无人的缺点,这也是此书人物塑造上的一个“特色”,作者本意想要着力描写的主角“雷将们”,大部分形象却是假大空,难以赢得读者喜爱,而雷将塑造的失败却无形中反衬出了书中反面人物梁山好汉的良好形象。俞万春如果泉下有知,估计也会哭笑不得。说完这些,让我们先来看看此回涉及的历史典故。
此回所涉及的典故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典故是陈希真想让栾廷芳劝栾廷玉也到猿臂寨入伙,栾廷芳道:“不劳主帅耽忧,小将来时,曾途遇他的徒弟傅玉,小将备细写了一封信去。他若得知与祝家庄报仇,又知小将与二位贤弟在此,必然肯来。”范金门在句末批道【写得栾廷玉未尝须臾忘郢。】“未尝须臾忘郢”,引用的是春秋时期伍子胥的故事,在《史记》“伍子胥传”后,司马迁评价道:“怨毒之于人甚矣哉!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伍子胥是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是一名忠直大臣,却被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害,伍子胥的哥哥也被杀死。伍子胥立志报仇,一路乞讨,从楚国逃到吴国,辅佐吴王阖闾,后来与孙武带兵攻入楚国首都郢,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于是掘了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司马迁称赞他能隐忍最终才报了大仇。《水浒传》中栾廷玉被孙立所骗,导致祝家庄被攻破,二人因此有深仇大恨,后来书中安排孙立被活捉凌迟,栾廷玉等报了仇,所以范金门将栾廷玉和伍子胥相比。
第二个典故是陈希真等商量如何对付梁山,他提出的意见是“乘种师道起兵,梁山泊照应西路官兵,天与我这机会,切不可失,可速去夺了他那青云山,先占了要害。”范金门在句末批道【自来兼强除暴必先翦去其羽翼。文王伐崇、伐密、伐阮,成汤伐昆吾、伐韦豕、伐葛伯,皆是也。】范金门举的是周灭商,商灭夏过程中的对敌策略,先消灭对方的附属势力,断其左膀右臂,令敌人成为孤家寡人,最终一战灭之。这个战略也正是《荡寇志》中朝廷剿灭梁山的总体策略,梁山的附属势力一个个地被官军剿灭,梁山外郡尽失,最终大寨也被张叔夜攻破,走向了灭亡,而这一战略正是从本回中猿臂寨消灭青云山正式开始的(之前陈希真父女逃难路上消灭的飞龙岭、冷艳山强盗不算,因为那时候尚没有这个意识,是不经意间做的)。
第三个典故是祝永清激陈丽卿出战斩了崔豪之后,众英雄都到中军,丽卿提了那颗崔豪的首级 ,血淋淋地掼在永清面前,道:“玉郎认认看,不知杀不杀错。”范金门在句末批道【踌躇满志之文,笔力极其充沛。吾改少陵之句以赠之曰:崔豪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亲丈夫。玉郎威震鹳鹊渡,人道我卿绝世无。真妙。】范金门在这里改写了杜甫的诗《戏作花卿歌》,原诗为“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用如快鹘风火生,见贼唯多身始轻。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李侯重有此节度,人道我卿绝世无。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杜甫的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唐肃宗时,梓州刺史段子璋在四川称王造反,成都尹崔光远带领大将花惊定平定了叛乱,斩杀了段子璋。但是这位花惊定立功了之后,却大肆劫掠蜀地,扰乱四川,崔光远因此也被革职。杜甫认为当初平定叛乱之后,留花惊定在四川是错误的,天子应该召他去京城,这样就可以避免花惊定日后劫掠四川一事的发生。而在《荡寇志》中,范金门将杜甫诗的第七到第十句改了,将形容花惊定斩段子璋首级的描写改成了陈丽卿斩崔豪首级的描写,又顺便臭捧了一下祝永清,特别是最后一句中的“卿”字正与陈丽卿的“卿”字相同,这首诗总体来看改的还是可以的。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说过,《荡寇志》原书中有俞万春生前好友范金门、邵循伯、吴荔裳等人的批语,这些批语作为一种资料,有助于读者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写作手法等,但由于这些批语存在文字冗繁,无聊吹嘘较多等缺点,因此大多数出版社都删除了批语,导致很多读者无法看到。而这种做法,在本回中就导致了一个误解,那就是《荡寇志》一书中比较有名的“姚顺之死”问题。书中描写狄雷听取石秀的计策,想用诈降计迷惑祝永清等人,然后趁其不备劫营。狄雷先是派姚顺为使者去谈投降一事,但祝永清早已识破这个计策,在将姚顺等人灌醉后,“取出姚顺一干人,都就帐前斩了。”而紧接着书中又写“狄雷却叫狄云取永清左营,姚顺取右营 ,自取中路。……栾廷芳钢刀闪处,把姚顺劈于马下。”也就是说姚顺死了两次,因此很多读者甚至一些研究者(如牡丹江师范学院王瑶瑶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荡寇志〉研究》中就说“细读文本我们发现,此底本由于作者的疏忽存在矛盾之处,如第八十九回写青云山头领姚顺作为大头领狄雷的使者,本已被祝永清和陈丽卿斩首,但紧接着在下一段却又作为战将出现,并且写其是被斩于阵上。”)都认为这是作者的疏忽导致的错误,但其实这是冤枉了俞万春。这个情节其实是作者的特意安排,原书中范金门在这一情节处批道【方知前之姚顺是假的,特不注明,妙。前传杀假黄信亦不注明,作者师其法。若务欲注明,是以呆鸟待读者矣。】也就是说之前被杀的姚顺是假的,俞万春设计这一情节是模仿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中呼延灼阵前杀假黄信骗取关胜信任的情节。如果读者和研究者能看到范金门的批语,也就不会产生这种误解了,所以说那些因为批语多就搞“一刀切”全部删除的出版社的做法是存在一定弊端的。
说到这里,猿臂寨与梁山已经彻底撕破脸,吞并青云山后,猿臂寨的势力已经扩展到和梁山所占据的兖州正面接触的青云山,双方今后的大规模战争已然不可避免……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水浒传宋江让位卢俊义_水浒传原著武松
文:都头郓哥(作者原创授权) 之前,笔者与大家品读了《荡寇志》(《水浒》续书,清代俞万春著)第八十八回,祝永清、陈丽卿结为姐弟,猿臂寨招纳新人,日益壮大。今天我们继续品读
-
司马迁写史记的史料来源_司马迁创为全史的史书是什么
说到 《史记》 ,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从小学的《将相和》开始,我们就与它耳濡目染。 作为二十四史的老大, 又与《资治通鉴》成为史学CP ,《史记》的成就和影响自是毋庸置疑的。 鲁迅先
-
司马迁史记作为纪传体史学著作,其叙事是_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史记 《史记》是由 司马迁 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
-
水浒传的作者一般被认为是_水浒传的文学常识及答案
偶然打游戏的时候,遇到了一款名为 《侠盗猎车手》 的游戏,后来才知道这款游戏在整个游戏界相当的出名,因为这款游戏继续了以黑帮为主题的游戏,所以这款游戏在中国是无法上架的。因
-
司马迁的故事_司马迁的故事简概
【传统文化】司马迁史记中有100个故事,快看看,你知道几个? 【传统文化】司马迁史记中有100个故事,快看看,你知道几个? 1.五帝的传说 2.武王伐纣 3.管鲍之交 4.虚怀若谷 5.莫测高深的老
-
方腊和宋江谁的实力大_方腊和武松谁武功高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家喻户晓的名著里面集结了太多太多的英雄好汉,今天就说说《水浒传》原著武将武力排名,抛开电视剧,按照原著记载纯粹枪棒刀剑斧基础功夫为标准,将
-
史记三家分晋_晋文公什么之战退避三舍
公元前455年深秋,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正在急行,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口号从山西南部奔向太原,准备干一件大事:抢钱、抢粮、抢女人。 晋国总理智瑶面带微笑,对旁边的两位副总理
-
史记 名句_出自史记的名言警句
《史记》30句名言,句句绝唱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列为“二十四史
-
水浒传中起义军首领如宋江_水浒传杨志章回
文:都头郓哥(作者原创授权) 之前,笔者与大家品读了《荡寇志》(《水浒传》续书,清代俞万春著)第九十八回,梁山攻破曹州,宋江等欲向黄河以南发展却被笋冠仙一番戏弄,只得打消
-
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态度_司马迁人生遭遇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这是在学校读书时就掌握的文学常识,然而要想真正了解这部著作,就应该
-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是哪位才女所作_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是什么意思
爱是亘古不老的话题。在古人关于爱的吟唱中,这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成为二千多年来,人们追逐理想爱情的美好愿望,流传千古! 它的作者相传为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
-
司马相如者 蜀郡成都人也_司马相如是哪里人
公元前179年,一代文豪司马相如出生于成都一户略有产业的人家。司马迁比司马相如小35岁,算是同时代人。汉代文学史上有“两司马”之说,就是指司马相如和司马迁。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