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司马迁是一位怎么样的人_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司马迁是一位怎么样的人_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5-31 11:33:53
阅读:

在我们刚接触司马迁的时候可能是在高中的课本上,说起司马迁可能大家对他的印象只停留在《史记》。但是关于他曲阜跌宕的人生,或许大家就有所不知了,也不知晓他其它经典文章,更不知他为什么可受得如此高的评价。这个为什么,要从唐虞时代说起。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司马迁的一生,看他是如何成为的“大家”的

唐虞就是尧与舜时期,当时的司马氏自唐虞至周,都是世代相传的历史学家,战国时期,司马氏还出过司马错这样的名将。司马错后辈历经铁官,汉市长,五大夫等官职后,到了司马谈这一代又成太史令了。于是他就想着不能辱没了先祖的名声,要与先祖一般写史。所以司马谈便致力于撰写历史。这位一心想着继承祖业的历史学家,生了一个儿子那就是司马迁。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司马迁的一生,看他是如何成为的“大家”的

这司马迁受到父亲的影响,十岁时便随父亲至长安,拜孔安国为师,在他门下学习,董仲舒学习《春秋》与《尚书》。这两个人一个是当代大儒,一个是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人物。在这样环境的熏陶下,司马迁自然获益不浅。司马迁在20岁时就开始外出游历,历时数年,几乎走遍全中国,搜集各种资料,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为他父亲著作史记作准备。数年后,他的父亲开始修写《史记》,于此同时,司马迁也凭借优异的考试成绩,做了皇帝的侍卫官。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司马迁的一生,看他是如何成为的“大家”的

到了司马迁36岁那年,他的父亲病危,临死前交代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司马迁没有辜负他的父亲。之后,他正式继承了父亲的官职,为太史令,可借阅宫廷所藏一切图书档案。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司马迁的一生,看他是如何成为的“大家”的

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整改历法,数年后完成历法《太初历》,简单的说就是古代的日历,同年,汉武帝开始改用此历。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完成历法后,司马迁就开始专心著作《史记》。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司马迁的一生,看他是如何成为的“大家”的

时间飞快一转眼,司马迁47岁了,李陵出塞攻打匈奴,战败被俘,朝中大臣纷纷痛斥,唯有司马迁为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汉武帝正在气头上,司马迁又刚好往枪口上撞,结果汉武帝就把他打入监狱。第二年,李陵被灭族,司马迁被判死刑,他为著作史记而苟活,自请宫刑。在当时写下了《悲士不遇赋》,司马迁虽不以赋闻名,但也已达到一定水平。随便挑几句让大家感受一下:“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而无闻。谅才韪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司马迁此赋为自己的遭遇感到极为不平,也以此表明他势必完成史记的决心。之后,汉武帝也许念及司马迁仍有可用之才,就任他为中书令,圣心难料,由此可见一斑。出狱后的司马迁吸取了教训,改掉了以往耿直的性格,不问世事,专心写史。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司马迁的一生,看他是如何成为的“大家”的

公元前91年,划时代的一年,《史记》历经两代人心血,终于在这一年完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这段对自我的评价可谓及其精准。其首创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司马迁本着写实的原则完成此书,正文不因自身遭遇而抒发情感,带点感情色彩的也仅是文末的“太史公说”。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司马迁的一生,看他是如何成为的“大家”的

也许因为司马迁是纪传体创始人的缘故,他在人物定位上就显得比较模糊。例如项羽,司马迁把他归为本纪,他认为掌实权即可为本纪他的《吕太后本纪》也是同理。后来的班固则看法不同,他想本纪总该有个条条框框,于是就规定皇帝入本纪这个硬性条件。如今,能认真读完《史记》的人不多了,多是因为当今信息太过发达,生活节奏太过匆忙,若有时间,我们还是应该静下心来,研读这本传世之作,定能受益匪浅。三千年精华尽具一册。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司马迁的一生,看他是如何成为的“大家”的

司马迁53岁那年,任安在狱中写信给司马迁,希望司马迁为他求情。自从司马迁经过李陵一事的司马迁,他此时深知皇帝的心思,知道任安绝无被赦免的可能。于是,他把自己的无能为力通过回信表达出来,这封回信就是大名鼎鼎的《报任安书》。写成这封回信之时,正是司马迁即将完本《史记》之时,当时的司马迁经过了《史记》的创作沉淀后,可以说他已经达到了一生中笔力之巅峰所在。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司马迁的一生,看他是如何成为的“大家”的

短短两千多字,把典故、修辞、排比、铺陈运用到了极致,增一字而不容,减一字却不能。在此献上一段其中的经典语句:“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司马迁的一生,看他是如何成为的“大家”的

公元前90年,司马迁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直至彻底消逝在人世间。司马迁这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当时的司马迁被屈辱困扰着,使他“居然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但他并没有放大自己的痛苦,而是直面人生道路的崎岖,并且尽量缩小痛苦,把它当作是上天为自己编写的人生中的一部分,最终完成了历史的一座丰碑。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