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的影响力,永远比不过畅销书,明朝之后,人们对于三国历史的了解,基本来自于《三国演义》,可《三国演义》中有太多为了博眼球,而曲解史实的地方,其中,就包括对于一代英雄周瑜的曲解。
“尊刘贬曹”,这是民间常流传的一句话,《东坡志林》中写道,刘备一旦被击败,百姓就很失落,甚至痛哭流涕。而一旦听说曹操被击败,百姓就很高兴。这也就是说,人们对于刘备一干人等,是比较推崇的。而一直辅佐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就自然也得到了百姓的崇拜,后期,百姓对于诸葛亮的描述,甚至已经达到了神化的地步。
那有主角就要有配角,既然诸葛亮成为了主角,那周瑜就不得不做一个配角,任主角踩在脚底。可是,对于周瑜来说,民间的评价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周瑜并不像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狭隘,自私,也并没有做过很多蠢事,历史上的周瑜,真的是可以用完美来形容他。
周瑜自小聪慧,和孙策关系非常好,当年孙策刚刚崛起时,周瑜就曾帮助孙策扫荡江东。后期袁术应为敬佩周瑜的才干,曾经像将他纳入麾下,可是周瑜以为袁术这人难成大业,故拒绝了。
史书记载,当年曹操大败袁绍后,曾经逼孙权交出儿子孙策做人质,但是周瑜却出面阻挠,他以为,就长远来看,交出孙策并不是上策。
随后,赤壁大战之时,周瑜指挥抗曹,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而当时,刘备等人并未参与过多。也就是说,赤壁之战的胜利,应该是属于东吴和周瑜,而刘备不过是捡一口热汤喝。
而关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更是子虚乌有,不存在的事。首先,周瑜这人气度非常,胸怀宽广,而且很有远见卓识。孙策死后,周瑜对比自己年幼的孙权极为尊敬,但是却和孙权手下的将领程普不和。但周瑜愿意屈身忍耐,与程普交往。至于,周瑜的折节下交感动了程普,程普说,“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酒,不觉自醉。”
周瑜的气度实在让人佩服,试问如此之人,怎么会被人气死?
而其原因,主要是来自于《三国演义》影视剧中,周瑜的那句“既生瑜,何生亮。”,这六个字,算是把周瑜彻彻底底的定义为一个狭隘之人了,《三国演义》的粉丝有亿万人,谁记不住这句“既生瑜,何生亮?”
而要说周瑜的厄运,其实从东晋时期就已经开始了,那时候,文人墨客把蜀汉归结为正统,那周瑜自然就会被归结为“小人”了。
数百年后,著名诗人杜牧曾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此时,周瑜二字已经可以被随意调侃了,历史上那个风度翩翩,胸怀宽广的周瑜,已经少有人能记得住了。
但在这里,笔者有必要对于周瑜这个人的生平,进行一次简单的纠正了。
首先,诸葛亮三气周瑜这个事,就是不存在的,因为以周瑜的气度,不会被气死。而且周瑜死后,去吊唁周瑜的也不是诸葛亮,而是曾经跟随于周瑜的庞统。
第二点,草船借箭的也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周瑜。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有明确记载。
三,历史上所谓的“赔了夫人又折兵”也是不存在的,历史上孙权要将妹妹嫁给刘备,这只是简单的联姻,并没有周瑜的计谋在里。
四,诸葛亮智激周瑜,子虚乌有,孙权之所以参与赤壁之战,是周瑜劝说的结果。
五,孔明借东风,这事压根不存在,借东风本身就具有神话色彩。赤壁之战之所以取得胜利,主要应归功于东吴额兵力,以及周瑜的智慧。
等等,这里我就不细说了。上天不仅给了周瑜智慧,甚至还给了他美丽的容貌,还是,大家对于周瑜的评价,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周瑜死后,孙权痛哭流涕,他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我今后依赖谁啊!”,直到孙权称帝后,他还依旧念念不忘说,“没有周瑜,做皇帝又有什么意思!”东吴可以说随着周瑜的死,而变得随遇而安了。
可见,周瑜对于东吴而言,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只可惜最后这位英雄过早的离开了世界,不然三国如何分,还有待商量。周瑜卒于巴陵,年三十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