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世说新语里面有哪些人物_世说新语重要人物

世说新语里面有哪些人物_世说新语重要人物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6-17 02:34:19
阅读:

笔者看《世说新语》总能够给我一种特别的感受,这样的作品自然是与众不同的。这部作品是兼具历史典籍和文学典籍于一身的作品。笔者自然不会去班门弄斧去用历史的眼光去看这本书。我们还是谈文学,从文学角度来审视这部作品,这些书里的人物。

美学大师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之美》中就提到这是一个"世说新语的时代"。这是一部笔记小说,虽然好像全部都是在写"真人真事",但是如果全部都当成现实所有的,那么就成了历史材料了。文学当然是需要想象的,笔者认为这些所记载的东西肯定是存在一些虚构与杜撰成分在的。

《世说新语》中的那些人怎么"炒作"、"装高冷"

钱穆说过,魏晋南北朝的学术精神可以概括为:"个人自我的觉醒"。至于这个"个人自我的觉醒"笔者认为在这部"新语"中还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大家都知道魏晋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都说社会黑暗,另外玄学盛行。这两点就造就了那时候的人物有着特别的嗜好和行为。

五石散又称寒食散,其药方托始于汉人,由魏人何晏首先服用。关于寒食散中的"五石",葛洪所述为"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也"隋代名医巢元方则认为是"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尽管"五石"配方各不相同,但其药性皆燥热绘烈,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并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慢性中毒。这种东西在那个时代也算是非常流行的东西了。可能功能类似于今天的毒品吧。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就说到了魏晋文学和文化就是酒和五石散而撑起的东西。笔者认为这样的说法用在《世说新语》之上也是毫无问题的。笔者觉得《世说新语》就是在毒药和酗酒之下产生的作品。有时候真的觉那时候不管什么时候或者什么地点都像一个"大酒吧"。

《世说新语》中的那些人怎么"炒作"、"装高冷"

"大酒吧"里写成的《世说新语》

魏晋的小说分为志怪和志人两类,其中志怪小说最有名气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搜神记》;至于志人小说则是这部《世说新语》。笔者上文说了魏晋南北朝就是个大酒吧,这部《世说新语》就是在这个大酒吧里写成的或者记录汇总而成的。笔者想着还是要介绍一下这部"酒吧读物":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在《世说新语》的3卷36门中,上卷4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9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这13门都是正面的褒扬。另有下卷23门--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

《世说新语》中的那些人怎么"炒作"、"装高冷"

后世对于这部书的评价基本还是褒贬不一的: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晋世杂书,谅非一族,若《语林》《世说》、《幽明录》、《搜神记》之徒,其所载或诙谐小辩,或神鬼怪物。其事非圣,扬雄所不观;其言乱神,宣尼所不语。皇朝新撰晋史,多采以为书。夫以干、邓之所粪除,王、虞之所糠秕,持为逸史,用补前传,此何异魏朝之撰《皇览》,梁世之修《遍略》,务多为美,聚博为功,虽取说于小人,终见嗤于君子矣。"刘孝标:"《世说》虚也","疑《世说》穿凿也。"鲁迅曾称赞《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笔者在初中的时候学了《世说新语》中谢道韫的故事而渐渐开始了解这本书。老师们对于《世说新语》中人物大都带着赞扬或者告诉我们一股文人的气节。可是,等我读完大部分的篇目之后发现里面很多人都带着一种自我炒作的风格。有一种可以标榜自己与众不同而且十分清高的感受。

每个小篇目就是一条微博

笔者甚至还认为这部《世说新语》还十分像我们熟知的微博。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其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微博客更能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而博客则更偏重于梳理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感。因微博而诞生出微小说这种小说体裁。这些看似沉默的大多数就用这样的"微博"来宣传自己,来广告自己。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世说新语.放诞》

《世说新语》中的那些人怎么"炒作"、"装高冷"

这个其实我们已经很熟悉了,说的刘伶经常不加节制地喝酒,任性放纵,有时在家里赤身露体,有人看见了就责备他。刘伶说:"我把天地当做我的房子,把屋子当做我的衣裤,诸位为什么跑进我裤子里来!"这样的行为是不是有些宣传自己,在微博上刷存在的感觉?

前面一点也仅仅是个小引子。说了这么多,我们就要进入正题了,和大家谈谈这些人到底是怎么炒作的,又是怎么"作"的。这部作品虽好,但是其中的"噱头成分"实在是令人咂舌!

《世说新语》中的那些人怎么"炒作"、"装高冷"的

1、 我就是这么牛,不用谦虚

郝隆七月七日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世说新语》中的那些人怎么"炒作"、"装高冷"

《论语·里仁》 中说道,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说的就是人要对自己的言行有约束。然而这位郝隆完全不是这个样子。自己晒太阳说自己是在晒书也就是告诉别人自己肚子里有才学,有货。大家刚开始肯定觉得这人挺有个性,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大司马桓温因为不重用他所以他辞去参军的职务回故乡隐居。每年的七月七日当地有晒衣服的风俗,家贫的郝隆解开衣扣袒胸露腹晒太阳,人们问他何故?他傲然地回答道自己在晒书。因为自己不受重用就要用这样的手段第一是嘲笑桓温不识人才,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是显示自己的才学。他用一种另类的方式推销自己,其实就是在咒骂和表达自己的不满。试想一下,如果自己的部署动不动就给自己难堪,用这种有些恶心人的手法来恶心自己任谁也不会好受吧。这样一个不能约束自己脾气和性格的人又怎么能身居高位。只要稍微一点不如自己心意就跑到外面恶心别人,然后炫耀自己的才学的人怎么能够让别人看得顺眼?

2、我就是清高,你不配做我朋友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世说新语》中的那些人怎么"炒作"、"装高冷"

笔者一直认为这则小故事是最夸张的一条了。说的就是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子。这里有的人为了让管宁的形象高大就说华歆捡起了金子看到管宁的脸色又把它扔了的。可是上面只说了"捉而掷去之"完全没有说什么因为看了别人脸色而放弃的。又说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这里就说华歆贪财和贪恋权势和巴结别人。刚才我们说了,到底华歆是不是看了管宁脸色扔的钱还不明确,这点不说,就算他跑出去看看人家官人出来巡街怎么了。也许完全出于好奇,何必要这么上纲上线。这样就好比,你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在地上捡了点钱,你拿起来看看做了一下思想斗争;又后来,你俩在家看书,突然市长的车子来了,你跑出去看看市长,你朋友就要跟你绝交,你觉得你心里什么滋味?也就是你稍微不如你朋友的意思,他就要跟你绝交,这样是不是算塑料朋友情?是不是在告诉别人我与众不同,我就是这么清高,朋友之情可以不要我这清高高洁的形象一定要保存。笔者认为这是完全在炒出自己的身价,割席而坐的行为笔者认为也算是一种自我营销手段。《新唐书·卢藏用传》记载:卢藏用想入朝作官,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终于达到了作官的目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四回:

自此以后,许多人都效仿卢藏用,隐居在终南山上,以唐朝为最。大部分是题诗几首,请一位小吏拿去京城上见皇帝,以此求得做官之路。像杜甫,李白等人,在他们的前期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笔者认为这便是一种"终南捷径"的行为,自己的名声传播了,所以皇帝也多次征召了管宁。

《世说新语》中的那些人怎么"炒作"、"装高冷"

3,我就是与众不同,就是会装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中要说装界的高手还是要算王子猷。笔者选的的两则故事讲的都是他的事迹。要是说第一则暂住别人家还嫌弃人家家里不种竹子还说得过去的话。那么第二则完全就是他神神道道的经典表现。他突然想起了戴安道就去找他,也不进去看他,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本来就是一时兴起,兴致没了就回去了。就等于你的好朋友说来你家。刚准备敲门就回去了,说突然不想见你了。如果这事情就发生再昨天,你做何感想?王子猷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但是,笔者还是认为其中斧凿成分太多, 认为这这些都是他自我推销,树立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行为。《中庸》中说: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我们看王子猷是不是违背了君子的中庸之道,有种无所忌惮的放纵心性。

《世说新语》中的那些人怎么"炒作"、"装高冷"

"君子出处不违道而无愧,君子动而为天下道,行而为天下法,言而为天下则。"《论语》中我们常说到这些: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要的就是人们要以一种温柔敦厚的态度对待世界,然而到了魏晋南北朝,一切都变了。人们开始效仿别人这种"炒作自己"、"标榜自己"的行为。还被后世追捧成一种潇洒和个性的行为。试问学生们去模仿或者接受了这样的思想,真的对他们有益吗?姑妄观之即可,崇拜大可不必,倒是可以带着哂笑的态度一读。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