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故事_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故事_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6-18 17:04:28
阅读:

《世说新语·排调篇》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晋文帝与二陈共车,过唤钟会同载,即驶车委去。比出,已远。既至,因嘲之曰: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会答曰:矫然懿实,何必同群?帝复问会:皋繇何如人?答曰: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翻译一下:晋文帝和陈骞、陈泰两个人一起坐车出去玩,经过钟会家门口的时候,叫钟会一起上车走,结果刚叫完钟会,他们就驾着车走了,等到钟会出门的时候,车早就跑远了。钟会只好一个人落在后面,去追他们。等钟会追上他们,到达目的地以后,晋文帝就跟钟会开玩笑说:你说好了跟人一起走的,怎么会那么晚才到呢?我们看你啊,是遥遥不来啊。钟会就回答说:我这个人,就像矫然高举的美好果实一样,何必和你们这些人同群呢?晋文帝又问他:皋繇是个什么样的人啊?钟会就回答说:上比不上尧舜,下比不上周公和孔子,但也算是当时的懿美之士了。

《世说新语》故事(一)

世说新语

解释完以后,似乎跟没有解释差不多嘛。这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那几个人的说话记录了下来而已。其实不是的,这里包含了一个古代礼仪的问题。我们先对这里的人物梳理一下。晋文帝是司马昭,就是那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里的司马昭,司马昭是司马懿的二儿子,他的哥哥就是晋景帝司马师,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所以司马师死了以后,司马昭当上了晋王,这里说的晋文帝是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当了皇帝以后给他追封的,司马昭在生前并没有称帝,虽然他已经在准备称帝了。二陈,是指陈骞和陈泰,陈骞是当时曹魏的大臣陈矫的儿子,陈泰则是另一个曹魏大臣陈群的儿子,钟会则是钟繇的儿子。好了,这里的人物基本上都交代清楚了。

《世说新语》故事(一)

电视剧《三国演义》司马昭剧照

△△△称字不称名△△△

现在讲讲这里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话。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在司马昭、钟会的那个年代,人们之间对于称呼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都是在称呼别人的时候称呼他的字,以示尊重,也显得自己比较有修养。这个到后来民国的时候基本上也是这样,比如蒋介石称呼陈诚为“辞修”,称呼李宗仁为“德邻”,称呼张治中为“文白”,这些都是他们的字,蒋介石称他们的字,而不是直呼他们的大名,就是表示尊重他们。在三国的时候这个风气更甚,比如我们都知道,曹操因为马超在西凉发动叛乱而把他留在许都的全家都杀了,包括马超他爹马腾,按理说马超跟曹操是有杀父之仇的,称呼曹操的时候用什么恶毒的语言都是不过分的,但是马超在给刘备写信的时候,里面提到了曹操,还是写道: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这里的孟德就是曹操的字,马超为什么这么写,就是因为当时称呼别人的字不但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自己修养的一种体现。

《世说新语》故事(一)

电视剧《三国演义》马超剧照

△△△避讳很重要△△△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避讳问题。避讳出现在什么时候,已经不太可考了,大概率是在讲究礼仪的周代,但是到了春秋时期应该就已经比较普遍了,比如晋国有个国君晋僖侯名字叫司徒,所以晋国是没有司徒这个官职的,宋国有个国君宋武公名字叫司空,所以宋国就没有司空这个官职,等等诸如此类的。到后来西汉的时候,司马迁写《史记》,全篇五十二万多字,可是没有一个“谈”字,原因就在于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所以司马迁要避他父亲的讳。《晋书》也一样,《晋书》是唐朝的时候官修的晋代断代史,但是整本书里面没有“虎”字,没有“昺”字,也没有“渊”字,因为这三个字是唐太宗他曾祖父、祖父和父亲的名字,所以官方必须要避讳,那么碰到这样的字了怎么办呢?一般是能叫别的就叫别的,比如后赵皇帝石虎,名字里有个“虎”字,怎么办呢?石虎不是还有字嘛,他的字叫“季龙”,所以在晋书里面就叫他“石季龙”,再比如匈奴人刘渊,也改称他的字“刘元海”,“昺”这个字比较少见,所以需要注意的地方不多,如果有的话,一般都改成了“景”。

《世说新语》故事(一)

史记

我们再来说避讳的场合,一般来说有四种情形是需要避讳的。一种是帝王,对当朝皇帝和本朝历代皇帝的名字要避讳,这叫“国讳”,全国人民都要注意的。比如东汉的时候,因为汉光武帝的名字叫“刘秀”,所以当时的“秀才”都改称“茂才”了,再有就是有些皇后的名字也要避讳,比如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臣子们碰到“雉”这个字的时候,都要改称“野鸡”。第二种是长官,比如我们常说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因为当地的长官名字叫田登,所以大家都要避讳“登”这个字,连同音的都要避讳。于是元宵节的时候,照理要放灯三天,下面的小吏只能写成放火三天,老百姓家里要点油灯,也不许说是灯了。这种情况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特别严重,一般来说新任长官来上任的时候,他的手下们会拿出一个本来,让长官写下需要避讳的字,以免自己以后在工作中不小心犯了长官的讳而受到责罚。第三种是圣贤。这个在两宋之后情况比较明显,比如孔子是圣人,那么他的名字“丘”都要读成“某”,还要用红笔在“丘”字上面圈上一圈,到了清代则更甚,连姓“丘”的都要改成“邱”,加了一个耳朵旁。现在我们看到有姓“邱”的,也有姓“丘”的,那是因为后来有改回来的,也有没改回来的。第四种是长辈,要避父母的和祖父母的名字,这叫“家讳”,跟别人交往的时候,也要极力避免对方长辈的名讳,否则是极为失礼的。比如唐朝的时候有个非常著名的诗人李贺,由于他的父亲叫“李晋”,所以李贺为了避讳,没法去参加进士考试,我们之前说到的司马迁的《史记》中没有“谈”字,也是这个意思。另外,如果你跟人说话的时候,正好不小心说到了别人父母的名字,而这个人的父母又正好已经去世了,那这个人会听一次这个名字,哭一次的。比如东晋时候的权臣桓温,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桓玄继承了他的爵位。有一次有个叫王忱的人来看望桓玄,王忱正好刚吃完五石散,所以不能喝冷酒,就一个劲地叫仆人去“温酒”,桓玄每听一次“温酒”,就放声大哭,因为他的父亲叫“桓温”,王忱说到“温酒”就犯了他的家讳了,结果把王忱弄得很没趣,匆匆忙忙就走了。

《世说新语》故事(一)

桓温

好了,说完背景问题。我们再来看这篇短文里面,那些人都说了什么。司马昭和陈泰、陈骞是这么跟钟会说的:你看,你说好了跟我们一起出去玩,结果我们等你遥遥不至。这里就是用了钟会的父亲钟繇的名字的谐音,“遥”和“繇”是一个音。司马昭他们这么说是故意犯了钟会的家讳。那么钟会怎么回答的呢?钟会说:我就像那矫然高举的美好果实一样,又何必和你们这些人同群呢?这里钟会说到“矫然”,那就是犯了陈骞的父亲陈矫的名讳,“懿实”则犯了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的名讳,后面“同群”两个字则犯了陈泰的父亲陈群的名讳。钟会分别用对方三人的父亲的名讳说了这么一段话,还很在点上,这说明钟会是一个极聪明的人。司马昭这时候还不死心,继续提问:你觉得皋繇是个什么样的人啊?继续用这个“繇”字做文章。那钟会就回答“一时之懿士”,也继续用“懿”来做文章,争锋相对,寸步不让。一点亏都没吃。

《世说新语》故事(一)

钟会

这里要介绍的一下是,由于司马昭和陈泰、陈骞还有钟会他们是发小,一起长大的,关系也特别好,特别亲密那种,所以才会开这种玩笑。如果要是一个跟他们关系没有那么近的人这么说的话,估计就会让司马昭当场给杀了,毕竟司马昭杀起人来是毫不手软的,连皇帝曹髦也被他给杀了。另外,像陆机和卢志有一次就因为这事给闹翻了。当时卢志在大庭广众之下问陆机:陆逊、陆抗是你什么人啊?这是一件非常失礼的事情,当着一个人的面直接说他的祖父和父亲的名字。那陆机是怎么回答的呢?陆机说:就像你跟卢毓、卢珽的关系一样。卢毓、卢珽正好是卢志的祖父和父亲。陆机的弟弟陆云听了以后,当时脸色就变了。出来以后还责怪他的哥哥,说你又何必这样呢,或许对方不了解情况呢。但是陆机则很不以为然,说我祖父和父亲天下闻名,很明显这个卢志是故意这么问的。后来到了八王之乱的时候,陆机在成都王的手下,作战失败,本来成都王还在犹豫是否要杀陆机,结果卢志力劝成都王把陆机和陆云都杀了,这也未必不是卢志在公报私仇。


觉得有意思的话,别忘了点赞和关注呀!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