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农村的人,经常会见到有人开着车,车上拉着风箱,在野地里摆开,一住就是一两个月,他们是在养蜂,这些人逐花而行,是一群特殊的人。
在种类上,有菜花蜜、槐花蜜、桃花蜜、枣花蜜等等。
蜂蜜不是现代产物,远古时期,人们已经拿来比喻别的东西甜,比如在汉代东方朔所著的志怪小说《神异经》里也有这样的记载:
南方荒内有蔗林焉,其高百丈围三丈八尺,促莭多汁甜如蜜。
这里说的是,在远古时期,人们发现了一片甘蔗林,汁甜如蜜。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汉代时,表达某种东西很甜时,就用蜜字来形容。
在一本原作者不详的志怪小说《汉武内传》中,有一段说汉武帝见王母交谈的内容是这样说的:
西王母谓帝曰:太上之药有中华紫蜜、云山朱蜜 。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这时候的蜜已经分种类了。但是,《汉武内传》具体是谁写的,这个不可考,有人说是班固写的,有人说是晋朝葛洪写的,但应该都不真实,多半是后人假托他们的名字。所以,这里的记载不能当成汉武帝时就一定有分类蜂蜜。
那么,最初是什么样的?有过什么样的变迁呢?
一、从远古到秦末,野生蜂蜜为佳品
我国历史古籍文献中,记载很早,比如在《诗经.周颂.小毖》中这样说:
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拼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我们现在看到《诗经》时,常常会混淆它的成书年代,觉得写的都是周朝,所以就自然的认为是周朝时期成书,但其实并不是,《诗经》的成书年代最早不会超过春秋,最晚不会超过战国末期,汉朝的时候才正式命名为《诗经》。
所以,最早的记载,应该是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楚辞·招魂》中这样记载:
瑶浆蜜勺
在屈原的《离骚》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
当时有树蜜、石蜜和岩蜜。分别是产自什么地方就叫什么蜜,比如把树上的蜜蜂窝破坏掉,取到的蜜就叫“树蜜”,石蜜和岩蜜以此类推。
人们到这个时候并没有驯化,主要靠挖野生的,但这么甜的佳品,人们甘心这样去获取吗?当然不会,这种情况到了汉朝时有了改变。
二、从汉朝到唐朝,野生到少量家庭养殖
到了汉朝时,记载就多了起来。
比如在东汉赵晔编撰的《吴越春秋》中记载:
云越以甘蜜丸欓报吴增封之礼
东汉时,出现了一个开创性人物叫“姜岐”。完整记载在晋代皇甫谧所著的《高士传》中,在里面是这样说的:
姜岐,字子平,汉阳上邽人也……其母死,丧礼毕,尽让平水田与兄岑,遂隐居,以畜蜂、豕为事,教授者满於天下,营业者三百馀人。
这里说姜岐在母亲死后守丧完毕,开始隐居养峰,还教了不少的徒弟。
这是我国古籍文献中,首次出现真正的驯化养峰人。所以,人们称他为养蜂的始祖。姜岐本人生平并不在咱们这次话题之中,他本人也是做过官的,而且从他这个姓来看,一定是有传承的世家,但咱们不展开讨论了。
但那时候的养非常简单,就是在某些树上,或者家里,做出一个模仿野生蜂巢的东西来,吸引那些蜜蜂来这里住,等过了花期后,把蜂巢捣毁取蜂蜜。
这是最原始也最古老的方法,同时也是很有效的方法,直到现在,一些地方还在用这种古老的方法。
到了三国时期,蜂蜜很贵重,比如在《三国志·袁术传》中记载袁术称帝后被讨伐,战败后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术既为雷薄等所拒,留住三日,士众绝粮,乃还至江亭,去寿春八十里。问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棂床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馀而死。
这段话说的是袁术逃跑时想喝点蜂蜜,但哪里有蜂蜜啊?只有麦屑。袁术大喊怎么我落到了地步后吐血而死。袁术这人心高气傲,家族四世三公,但却志大才疏,是个不折不扣的笨蛋,自己把自己架在火上烤,最后活活气死,但我们今天不讨论这个。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博物志》记载:
以木为器,以蜜蜡涂器内外令遍,安檐下或庭前诱引野生蜂,春月筑窠生育。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这时候的所谓养更多的是骗,但却是个实用的办法,事实上,这种方法一直延续了很多年。
另外,晋朝人郭璞还记载了分工,认识到了蜜蜂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他在《蜜蜂赋》里是这样说的:
吮琼、营堂、阍卫
到了唐代时,家庭养殖开始大量出现,我们常常看到一本笔记体小说叫《酉阳杂俎》,作者是晚唐人段成式,其实他在家里就养蜂,还这样记载:
蜂窠成式脩竹里私第,果园数亩。蜂胶土为窠于前檐。
另外他还记载下了蜜蜂的活动规律:
相蜂生三、四月,黑色。相蜂过冬,蜂族必空。
从汉朝到唐朝,人们是野生和家庭养殖共同进行,而且在这个时候,留下了很多习性和生活习惯的记载,为后世养蜂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三、从宋元到现在,养蜂业蓬勃发展
宋元之际,养蜂更进一步,这时候对养殖蜜蜂的观察更加细化,有了防治虫子、蜘蛛等影响产蜜的这些有害物。这时期,还出现了规模化养殖和技术飞跃。
比如在元代人宋基在《郁离子》中这样写:
蕃则纵之析之,寡则与之裒之,不使有二王。
这里已经有了人工分蜂的意识。
明朝的时候,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详细而系统的介绍了如何养峰,在《天工开物·甘嗜·蜂蜜》中是这样写的:
畜家蜂者或悬桶檐端……皆锥圆孔眼数十,俟其进入……乡人有撒酒槽香而招之者。
这段话里有重要信息,首先是假槽做窝,最后说人们撒下酒槽,诱惑蜂群过来分房。
我们可以看出来,到明朝时,取法上仍然是以前的老办法,多使用诱拐的方法,还没有出现现在的活框技术。
事实上,活框技术在晚清才出现,是一个叫张品南的从日本带来的,福建《闽侯县志》记载:
张品南1912年去了日本,1913年回来时,带回来了摇蜜机、隔虫板等物,并且首次带来了意大利蜂种。张品南开启了我国现代养蜂的先河。
近现代,我国养蜂业增长很快,全国各地几乎都能看到放蜂人。从最初的挖取野蜜到有东汉有意识的去诱惑蜜蜂进假蜂巢取蜜,再到宋元时时期的观察密封习性、明朝的系统记录和晚清的学习新技术,这才有了现在的遍地开花。这不仅仅是蜂蜜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副历史画卷,而作画者就是一只只的蜜蜂,它们的画笔则是生于山野乡间的一朵朵鲜花!
- 上一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什么_
- 下一篇:石灰岩建筑材料_灰木纹石材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传统土养蜂怎样取蜜_蜂蜜是蜜蜂采集什么酿造的
生活 在农村的人,经常会见到有人开着车,车上拉着风箱,在野地里摆开,一住就是一两个月,他们是在养蜂,这些人逐花而行,是一群特殊的人。 在种类上,有菜花蜜、槐花蜜、桃花蜜、枣
-
史记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方面_史记在写人方面的艺术成就
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全册 (1)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文学创作,通过写人来反映历史,所以全书记载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刺客、游侠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谁对《史记》的评价?_谁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成语孺子可教意为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
-
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_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什么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
-
史记的资料司马迁的简介_评述司马迁及其《史记》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
-
历史上的夫差和勾践_勾践打败夫差后 怎么样了
一部春秋战国史,最传奇的无疑是春秋末年的吴越史。这是因为早期可靠史料较少,而后世文本不断层累,同时内容也不断戏剧化。 我们耳熟能详的不少记载,比如伍子胥过昭关、兵圣孙武、
-
少年读史记好词好句摘抄_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读后感
作者:解然 著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 【内容简介】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史记名言名句_史记十句格言
《史记》是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全书分共130篇,52万余字,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对后世史
-
世说新语中的名言佳句_对世说新语的看法
《世说新语》中意境最高的10句话,足以影响一生 1、枫柳虽合抱,亦何所施。 赏析:这句话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枫树、柳树虽然粗大,又有什么用处呢? 2、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
-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物_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写的史记中的什么改编的
司马迁墓;图片来自头条免费正版图库。 老罗阅读课42:《史记》的作者,除了司马迁,还有这些人! 文 \\ 罗巨浪 1 儿子,我们接着昨天的话题,继续聊司马迁和《史记》吧! 现在通行的《史
-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甄嬛传_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平仄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译文 小山眉妆漫染,叠盖着眉际装饰的额黄,若明若灭; 发髻蓬松如云,鬓边发丝飘
-
关于史记的故事_史记的读法 司马迁的历史世界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史记》 作 者:杨燕起 注译 出 版 社: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2018年8月出版 I S B N:978-7-5538-1004-1 定 价:32.00元 装 帧:圆背锁线精装 本书特色 绕不开的经典,读历史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