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纸上谈兵赵括的父亲对赵括有什么看法_赵括纸上谈兵是哪次战役

纸上谈兵赵括的父亲对赵括有什么看法_赵括纸上谈兵是哪次战役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6-24 03:49:31
阅读:

谈起赵括,不能不说“纸上谈兵”。要说纸上谈兵,不得不讲秦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前262年-前260年,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天山西省晋城高平市的西北)一带和赵国大战。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秦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赵括纸上谈兵,是一个2000多年的冤案

这场战役的主人公有秦之白起、王龁,赵之廉颇、赵括。

我们要说的问题,也就从赵括开始。

两千年以来,赵括被塑之为一个只知理论,不切实际的“空想家”,甚至把赵国之败归之于赵括。

实则一桩冤假错案。

赵括,是为赵国马服君赵奢的儿子。马服君赵奢死后,赵括袭封做了马服君。因为他深谙军事,喜谈兵学,门徒众多,所以那个时代的将领们尊称他为马服子。

子,在那个时代,能够被称为“子”的绝非是一般水准。

事实也是如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面就明确记载: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

意思是说,赵括的军事理论,连他那个一生征战无数的赵奢都无法将他驳倒。

乍一看来,赵括确实是个军事理论高手,但这与他“纸上谈兵”又什么关系呢?

赵括是如何被“纸上谈兵”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赵括这个军事理论高手,是如何被“纸上谈兵”的?

所谓“纸上谈兵”,是比喻那些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乍一看也没有毛病,赵括是个军事理论高手。

很多人拿纸的问题说事儿。“纸”的制作开始于我国西汉差不多武帝时,时为“灞桥纸”(不晚于武帝时代)。东汉蔡伦造纸,才大范围使得造纸术广为流传。

很多人讲,那时候还没有“纸”,讲纸上谈兵有点牵强,显然是欠缺考虑的。

那么赵括是如何被“纸上谈兵”的呢?

前面讲了《史记》中司马公记载赵括: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

关于“纸上谈兵”在《史记》原句中根本没有,不仅如此,就连清朝之前的所有典故中也未出现过该词。“纸上谈兵”就是现代的某些书上声称是对赵括的形容造成的影响罢了。

因为赵国长平大败,赵括也就这么被“纸上谈兵”。

赵括纸上谈兵,是一个2000多年的冤案

秦赵长平之战,赵败责不在赵括,秦为惨胜

问题又来了,那么既然赵括非纸上谈兵之辈,那真实的情况应该是什么样。何以会有长平之惨败?

笔者考究以为,长平赵之败,有x大重大失误。

  • 以赵之短,攻秦之长

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在秦赵之战中这个重大的战略性错误从廉颇开始。

秦国有地理,所擅长的是步兵和防守。赵国所擅长的是自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弓箭兵、轻步兵、骑兵等战场突击力量。

但廉颇却主动坚守,放弃了自身优势与秦国拼消耗。

  • 与秦国拼消耗

秦国自收巴蜀以来,可以说是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物资供应大后方。

这也就是为什么秦国敢吃了秤砣铁了心的一干就是14个月的拼消耗。

秦国步步为营,以壕沟、弩兵封锁的战术对战赵国,楞是把一场突发的战争,演变成了战略决战。

  • 演变成了战略决战

赵国的整体国力是不允许长时间对峙拼消耗的。在当时赵国的战争潜力是远远不如秦国的下,突发战成为了战略决战,赵国已经输了一半。

实际上,保住赵国最珍贵的物资资源,人力资源和精锐的部队才是上策。可惜的是当时的赵国没有人明白,楞是让它成为了秦赵的战略性决战,埋下了覆灭的隐患。

  • 临阵换将

如果说,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拼消耗演变成战略决战是赵国败亡最根本的话,临阵换将就是一个覆灭的引信。

廉颇被赵括所代替,并不是说廉颇多厉害,赵括又多弱。

临阵换将,新统帅上任是需要磨合期的,战斗力的形成短则三月,长则很难说。

让一个首次上战场的赵括面临两个国家的战略性决战,在优势尽失的情况下。即便是秦赵易将而处,焉能胜?


所以说,把秦赵长平之战的成败安在赵括手里是极其不客观也不公平的一桩冤案。

靳生禾和谢鸿喜先生的《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最大战役之研究》一书中,曾这样评价:“若不唯成败论英雄,亦不能不看到他(赵括)毕竟指挥赵军对强大的秦军作了极其英勇的殊死战,亦给了敌人以重大杀伤。”

赵括纸上谈兵,是一个2000多年的冤案

事实也正是如此。

战国时代,“十围五攻”是为常例。当时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当几倍于赵”,那么至少秦国的兵力得是赵国的2倍甚至更多,否则不能够包围赵国军队的。

当时的情况是秦王“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把秦国小孩都发动起来投入长平之战,那么试算下秦投入战争的人数又何止百万?

长平之战后的秦国,《史记》中有明确记载,说:“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若按百万来说,长平之战中秦亦战死不下四五十万人。

这也就是为何,长平之战后白起欲乘胜直下邯郸时,会有“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秦王考虑暂时撤兵,推迟围攻邯郸的原因。

长平一役,赵国已再无还手之力,秦军虽胜,但亦遭受重创,元气大伤。

那么造成秦国军队元气大伤,显然不可能也必然不是廉颇以“坚壁不战”与秦军相对峙的结果。

事实上也只能是赵括从全线突击开始,反复强行突围让秦国军队遭受了重创。

就是这样一位最后战死沙场的军事将领,将赵之惨败归之于他所谓“纸上谈兵”,俨然是冤案一桩。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