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北宋文豪,必然要提王安石和苏轼。苏轼的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王安石
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两位大文豪的爱恨情仇也在历史上滑下了重要的一笔。而今天,我们就在二位的诗词中,找寻中药的足迹。
一、红枣
赋枣
北宋•王安石
种桃昔所传,种枣予所欲。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余甘入邻家,尚得馋妇逐。况余秋盘中,快噉取餍(yàn)足。风包堕朱缯,日颗皱红玉。贽享古已然,豳(bīn)诗自宜录。沔怀青齐间,万树荫平陆。谁云食之昏,匿知乃成俗。广庭觞圣寿,以此参肴蔌。愿比赤心投,皇明傥予烛。
红枣是药食两用的“美果”,《本草纲目》曰:“枣味甘、性平,入脾、胃经;有补益脾胃,滋养阴血,养心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红枣是益气、养血、安神的佳品,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神疲、食少、泄泻,阴血亏虚所致的妇女脏躁证以及病后体虚之人等。虽然红枣有益,但非多多益善,一般日常保健食疗,每次食用以5~10枚为宜,因红枣偏滋腻,过量食用会影响消化功能,甚至产生上火,出现口疮、便秘等现象。对于湿热体质者不宜食用。
阿胶红枣糖水
材料:红枣30g,阿胶10g,红糖适量。
制法:红枣去核,加水适量,煎至300ml左右浓红枣水后,取出红枣渣,备用;将阿胶加入浓红枣水内,加热待其烊化后,再加回红枣渣,放入适量红糖,溶化拌匀,即可饮用。
功效:有养血、调经、温中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头晕、月经量少、痛经等。
二、枸杞
北宋•苏轼
神药不自闭,罗生满山泽。日有牛羊忧,岁有少火厄。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青荑村自长,绛珠烂莫摘。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似闻朱明涧,中有千岁质。灵庞或夜吠,可见不可索。仙人倘许我,借杖扶衰疾。
枸杞子,即可做为水果食用,又是一味药效卓著的传统中药材,自古就是滋补养人的上品,有延缓衰老的功效,所以又名“却老子”。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肺三经,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主治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等症。枸杞子性偏温和,食用要适量,一般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10~15g为宜。过量食用也会造成燥热等不适症状。通常甘甜滋润的药物不易消化,故脾胃虚弱的人要少量食用。体热之人、外感发热不宜食用。
明目茶
材料:决明子10g,菊花10g,枸杞子10g。
方法:将上述药材一起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有养阴、清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目眩、目涩、眼花、耳鸣,口干等。
三、薏苡仁
北宋•苏轼
不谓蓬狄姿,中有药与粮。春为芡珠园,炊作菰米香。
薏苡仁,就是俗称的薏米,老广家里都会有薏米,用来煮粥、煲汤,健脾利湿。薏苡仁是传统的食品资源之一,可做成粥、饭、各种面食,供人们食用。同时,薏苡仁还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材,《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中医认为,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等疾病。虽然薏苡仁是寻常食物,但值得注意,薏苡仁有一定的导致滑胎的风险,孕妇应避免食用。脾虚的人群可把薏苡仁先炒熟后再食用,以减少其凉性,增加其燥湿之力。由于薏苡仁擅长利湿,热病后津液耗损或平素阴虚之人慎用。
薏米赤小豆水
材料:生、熟薏苡仁各15g,赤小豆30g。
方法:先将生、熟薏苡仁和赤小豆浸泡,备用。煲内放入适量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滚,放入上述全部材料,继续用中火煲一小时左右,即可饮用。
功效:有清热除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身体困重、肌肉酸楚、舌苔厚腻、大便溏等。
专家简介:邓聪,中医世家,副主任中医师,广州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广东省中医师承导师;香港中医师公会会务顾问,香港白鹤体育总会医事顾问;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易医脐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善中医养生、治未病,对病后调理、慢性疲劳、亚健康状态运用膏方、中医传统疗法整体调治。
- 上一篇:中国诗词故事_杨雨讲诗词故事
- 下一篇:诗经爱情篇目_诗经最美爱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