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废了王皇后与萧淑妃,立了武则天为皇后。但是,反对的人很多,特别是长孙无忌那个老不死的和王皇后背后那一族的人,抵制力度之大,就像现在韩国装了萨德一样。武则天害怕丢了皇后的地位,就心一横,刀一竖,害死了王皇后跟萧淑妃。
杀了人,武则天的噩梦也随之而来,她天天晚上都梦到王皇后跟萧淑妃七窍流血,披头散发装神弄鬼吓她。搞得她整天疑神疑鬼的,请了很多神僧道士来做法超度也无济于事。于是就不敢住长安了,她要搬到洛阳去。
晚上侍寝时,她就跟唐高宗说:“陛下,我们住在长安,粮食从江南运到这里,水迢迢,路遥遥,饭都吃不饱,不如我们搬到洛阳,就不用饿肚子了。”唐高宗觉言之有理,想那三万石大米,运了三个月都没到长安,若是战乱之时,这还得了?于是就把首都迁到了洛阳。
——这是一篇引子。其实我要说的不是武则天,而是上官仪。
唐高宗迁都洛阳以后,有一天上早朝,唐朝上早朝的时间,按《新唐书》的说法,“视日影为候”,估计在早上七八点这样,跟我们现在上学一样的时间。但是,跟我们不一样的是,他们只会早到,不敢迟到。
文武百官每天天没亮就开奔驰宝马在皇城外等候。洛阳皇城的景色比长安的皇城好,洛阳的皇城,傍着洛水,洛水旁柳梢拂云,柳条垂荫。芳草萋萋,长桥卧波。传说秦始皇巡幸洛阳,专门在洛水边上修了洛神庙,以祀洛水;隋炀帝也称赞洛水有“天汉之象”。
天津桥正对着皇城正门,清晨,那一轮晓月尚挂在天空,这一景色,又被叫做“天津晓月”,乃洛阳八景之一。天津桥破晓放行,桥下是洛堤,文武百官停好了车,都在洛堤等候。
这是秋季里的凌晨。
上官仪乃百官之首,当了唐高宗的宰相。他姗姗而来,气派非凡。这是他这辈子最得意之时。
记得当初,江都之变,宇文化及弑杀了隋炀帝,他的父亲上官弘在江都当官,受到牵连,宇文化及手下一路追杀上官弘,那时,上官仪四五岁,上官弘不忍心看到幼子还未成人就死了,不觉逃到一庙前,想着佛菩萨向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于是就把小上官仪藏在庙中,托佛菩萨保佑,竟逃过了一劫。
上官仪年幼,又死了父亲,庙里的和尚就收养了他,做了小和尚。小和尚通读佛典,研习经史,渐渐地诗越做越工,文越写越好。被人称之为才子。
后来,李渊父子领导农民起义军,灭了隋朝,建立了唐朝。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上官仪上京考取功名了。当时要考中进士,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当时要做官,要以“四事择其才,曰身、言、书、判。”意思是,要想当官,必须是“身材丰伟、言词辩正、书法遒美、文理优良。”有些人考了一辈子都考不上,所以当时有句话说“五十少进士”,意思是说,五十岁考中进士还算是年轻的,照这样的算法,当时读书人要活到两百岁才算人生完整。
上官仪年纪轻轻,亲友团基本都没抱什么希望。都事先做他思想工作:阿仪啊,不要紧张,尽力就好。考不中也没关系。上官仪本来就有一身才华,本志在必得。但是听他们说了,心里也有点忐忑,怯怯地走进考场,没想到一下就考了个全国第三名,亲友团马上张灯结彩放鞭炮,到处说,我们阿仪,我就说他能考中嘛!
上官仪考中了进士,唐太宗御笔钦点,让他当了弘文馆直学士。与宰相房玄龄、褚遂良等人修了后来我们看到的《晋书》。唐太宗因见他诗写得“绮错婉媚”,非常赞赏。就提拔他在身边,专门校对皇帝的诗文。
贞观二十三年,轮到李治做皇帝了,是为唐高宗。唐高宗也很喜欢上官仪,又升了他做秘书少监,掌经籍图书,官级四品。过了几年,又升做西台侍郎,最后终于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这一年,唐高宗把首都迁到了洛阳,这一年秋天,文武百官在皇城外等候早朝。宰相上官仪驱马沿着洛堤缓缓来到皇城外,看着“天津晓月”的洛水,瞥见林中飞出的宿鸟,想着“寒蝉噪杨柳,寂寞尽秋风”。突然一首诗从心底冒了出来: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那些一起等候入朝的官员,忽听得音韵清亮处,上官宰相吟出这么一首诗,都抚手称号,说宰相您在黎明朝阳的映照下,真的像神仙一样。
在皇宫里,唐高宗很郁闷,武则天越来越专权了,并且神神经经的,整天请那些莫名其妙的道士进宫,做道法整这个害那个。于是,唐高宗就想把武则天废了,便密诏上官仪商议,上官仪道:"皇后专横,海内失望,应废黜以顺人心。"不料这事被武则天知道了,武则天就怀恨在心,想有朝一日必要杀了上官仪这个人……这个不提。我要说的是上官仪,不是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