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以爱情为题材的反应五四青年人生命运的短篇小说。该小说讲述了接受五四新思想、新文化熏陶过的知识分子娟生与子君冲破封建束缚,勇敢的结合在一起,但终究是逃不出时代的局限性,最终两人爱情破裂,这两个人的命运也已一伤一逝而落幕的故事。
从根本上来探讨,两个人的爱情以悲剧式的方式而结束,不仅仅是他们两个人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大社会、大时代的悲剧。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西方的自由、平等的观念开始在中国普及,尤其是在青年知识分子中普及,然而封建传统思想的残渣余孽并没有消逝,而是以更为隐蔽的方式隐藏在了中国人的骨子里,并时常泛起余澜。就在这种新旧思想千年未有大碰撞的时代下,令中国人民思想上常处于混沌迷茫,不知前路是何方,加之战争动荡,时局混乱,国家积弱,人民困苦,更加重了这种迷茫性。无数知识分子,即使包括接收过新思想熏陶的知识分子,都被卷入时代的漩涡中,不能自已,所以娟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是那个迷茫、的动荡时代的一群人的缩影,这一批人都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也没有谁能跳出这时代的局限。所以悲剧的发生也就成了必然。
首先从娟生来说,虽然他是一位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熏过的新式知识分子,但骨子里的封建传统的大男子主义却是根深蒂固。他接受了新思想,所以他和子君讲新文化、新道德、新观念,鼓励子君与他一起冲破封建的囚笼,建立了新的家庭。然而他的精神深处其实还是住着一位封建知识分子,他的大男子主义让他仅仅把子君看成了持家居里的一位家庭贤妻,而不是一位能共患难、同创业的精神伴侣,并且明显可以看出在娟生心中没有把两人的地位视为平等。所以娟生在面临拮据的生活,尤其是被公司辞退后愈加窘迫的生活,丝毫没有劝子君出去工作,他依然把自己视为家庭的顶梁柱,子君不过是在他的怀抱里生活,也正因为如此,当面临严重的危机时,娟生才会起了抛弃子君这个“累赘”的念头。
其次从子君的角度来讲,她所理解的新观念、新思想极为片面,且大多来着娟生的讲述,她自己本身其实是不了解自由独立、男女平等的真实含义。可以说她骨子里是深受传统思维的支配,深受传统文化中那种一切以男人为中心,在她心中娟生就是她的天,因此她才会在有娟生的支持下毅然与家庭决裂之路,宣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从根本上讲,支撑她这么做的原因不是什么新思想而是娟生的支持,所以她也绝不会去追求什么婚后的财务独立,而是全部依赖于娟生,彻底变成了中国老式的“家庭妇女”,终日操持家务,计较沉湎与家庭琐。并且最终也在被娟生抛弃后选择了自杀,而不是坚强的活下去。
最后从社会的大环境来讲,那个大时代更是造就悲剧的根源,整个社会还是弥漫着封建传统的思维,所以从一开始子君的家庭变抱着封建家长的思想,不允许娟生与子君交往,在子君冲破他们的束缚以后,更是和子君断绝了关系,这导致子君和娟生婚姻的开始就蒙上了阴影,而且这也造成了子君与娟生的经济条件极为拮据,难以为继。没有经济基础,这样他们两人的婚姻从一开始就不牢固。然后更是发生了娟生被解聘的事件,他们生活愈加艰苦。这也正和当时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大多数人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贫困中,自然也包括知识分子们。整个时代的动荡昏暗,让百姓,让娟生的生活几近维持不下去,自然也加剧了他们的爱情悲剧。试想如果当时社会稳定,百姓生活富足安稳,靠娟生的工作足以使他们过上安稳的日子,让他们少了许多生存上的矛盾,子君与娟生之间的爱情起码不会这么迅速的破裂。
因此总的来说,娟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是他们自己的悲剧,更是大社会、大时代的悲剧。他们都是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是一群子君和娟生的缩影。新旧思想的碰撞,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而时局动荡,人民困苦,让这个时代充满了迷茫与未知,所以才说这场悲剧既是偶然,也是时代的必然。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伤逝》选自_《伤逝》中最大的伤逝之殇是( )
《伤逝》---------抛出 “真实”,只是罪孽 伤逝------伤其所失,伤其所逝者也。 我反复看过鲁迅的一篇爱情小说,名字叫做《伤逝》。在读这篇小说之前,我从不相识的人的口中听到过子君和
-
读伤逝有感200字_《伤逝》读后感
《伤逝》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以爱情为题材的反应五四青年人生命运的短篇小说。该小说讲述了接受五四新思想、新文化熏陶过的知识分子娟生与子君冲破封建束缚,勇敢的结
-
伤逝读后感600字左右_鲁迅先生的伤逝读后感
利用闲瑕时光,通读鲁讯先生的《伤逝》,内心充满无限感慨!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文章开头用了很直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表明了这是一段哀伤的故事,紧接着叙述了主人
-
怎奈何如花美眷,终不敌似水流年_如花美眷逝水流年什么意思
每个人的中学时代都绕不开鲁迅先生。从《孔乙己》到《藤野先生》,从《故乡》到《阿Q正传》,初高中的语文课本里几乎每册都有鲁迅先生那严肃的面孔。高晓松曾戏言:鲁迅让我们想逃离
-
伤逝鲁迅先生原文赏析_鲁迅的《伤逝》的主要内容
“五四”时期,由于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宣扬个性解放、婚恋自由成为小说创作的重要主题。鲁迅对个性解放的反封建意义,是予以充分肯定的,但同时也敏锐地发现隐藏在婚恋自由背后的
-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小说_伤逝人必生活着,爱才有附丽怎么理解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爱情小说,写的是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这部小说虽然写在一九二五年,但现在读来依然觉得非常贴合现实。 我看涓生 涓生对子君的爱,从头至尾都透着自私与怯
-
伤逝子君和涓生爱情悲剧的原因_
鲁迅写过很多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其中大量都分布在《呐喊》、《彷徨》中。《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是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人物,他们受过现代教育,具有一定的现代意识,并在那个时代首
-
鲁迅伤逝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造成的因素有哪些_写一段话表达对鲁迅的感情
一、故事的永在 曹文轩在《小说门》中说到:"本事是不可能被复述的。"因此在鲁迅的小说《伤逝》中,涓生作为不可靠叙述者,他所描述给读者的子君的形象也是不可靠的,小说中仅有一次
-
世说新语语录_世说新语经典语录名言
《世说新语》里的10句话,每一句都让人深有感触。 1.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人如果不在了,琴弦的音调也便不在美妙了
-
四世同堂阅读理解答案_四世同堂阅读感悟
中小学名著阅读是语文考试中的必考题,今天送给大家一套由『一堂作文课』独家整理的《四世同堂》名著导读+阅读训练题,收藏下来好好练习吧! 语林微信 导读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
-
三曹以及建安七子的诗歌被称为_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
说起“建安七子”,大家或许并不陌生,他们每个人都有建树,也都有故事,留给后人话题最多的当属王粲。遗憾的是,直到多年以后,我才知晓离我那么远的王粲,又离我那么近,我竟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