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孟子》选_《孟子》赏析

《孟子》选_《孟子》赏析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8-16 12:05:58
阅读: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卷十二 · 告子下 · 九

259、【原文】(君乡道,志于仁,而求富)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译文】

孟子说:“如今侍奉君主的人都说:‘我能为您开辟土地,充实府库。’如今所谓的好大臣,就是古代所说的祸害百姓的人。君主不向往道德,不用心于仁,却想让他富足,这是使夏桀富足。‘我能替您邀集盟国,作战一定会取胜。’如今所谓的好大臣,就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君主不向往道德,不用心于仁,却要替他尽力作战,这等于在辅佐夏桀。沿着今天的道路走下去,不改变今天的习俗,即使把天下交给他,他也是一天都坐不稳的。”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卷十二 · 告子下 · 十

260、【原文】(1)(摒弃人伦,不要官吏,天下大乱)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译文】(1)

白圭说:“我想把税率定为二十抽一,怎么样?”

孟子说:“你的办法是貉国施行的方法。假如一个国家有上万户人家,只有一个人制作陶器,那能行吗?”

回答说:“不行,陶器不够用。”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原文】(2)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译文】(2)

孟子说:“貉这个国家,各种谷物都不生长,只产黄米。没有城墙、房屋、祖庙、祭祀的礼仪,没有国家间的交往,互赠礼物和宴享,没有各种官吏,因此二十抽一就足够了。如今在中原国家,摒弃人伦,不要官吏,怎么能行呢?做陶器的太少,尚且不能够治理好国家,何况没有官吏呢?想要比尧、舜的税率还轻的,是大貉、小貉;想要比尧、舜的税率还重的,是大桀、小桀。”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卷十二 · 告子下 · 十一

261、【原文】(禹治水,是顺应水的本性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译文】

白圭说:“我治理水患比大禹强。”

孟子说:“你错了。夏禹治理水患,是顺应水的本性而行,因此夏禹是使水流入四海。如今你治理水患是使水流到邻国那去。水逆流行进叫做洚水。洚水,就是洪水——这是仁人最厌恶的。你错了。”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卷十二 · 告子下 · 十二

262、【原文】(君子讲信用,有操守)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译文】

孟子说:“君子不讲信用的话,怎么能有操守呢?”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卷十二 · 告子下 · 十三

263、【原文】(1)(有勇有谋,吸纳善言)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

曰:“否。”

“有知虑乎?”

曰:“否。”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译文】(1)

鲁国将要让乐正子执政。孟子说:“我听说这件事,高兴得睡不着觉。”

公孙丑说:“乐正子刚强吗?”

孟子回答说:“不。”

那他有智慧和谋略吗?”

孟子回答说:“没有。”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原文】(2)

“多闻识乎?”

曰:“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

曰:“其为人也好善。”

“好善足乎?”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译文】(2)

“他见识很多吗?”

孟子回答说:“不多。”

“既然这样,那您为什么高兴得睡不着呀?”

孟子回答说:“他这个人的为人喜欢吸纳善言。”

“喜欢吸纳善言就够了吗?”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原文】(3)

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傲,予既已知之矣。’傲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译文】(3)

孟子回答说:“喜欢吸纳善言,治理天下都会绰绰有余,何况是治理鲁国呢?一旦执政者喜欢吸纳善言,那么全天下的人都会不远千里地来把善言告诉他。一旦执政者不喜欢吸纳善言,人们就会学着他的样子说:‘嗯、嗯,我都已经知道了。’嗯嗯的声音脸色就能把人拒绝在千里之外。士人在千里以外止步,那么喜欢进谗言和当面阿谀奉承的人就会到来。同喜欢进谗言和当面阿谀奉承的人在一起相处,想要把国家治理好,办得到吗?”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卷十二 · 告子下 · 十四

264、【原文】(毕恭毕敬地以礼相迎)

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之,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译文】

陈子问:“古代的君子要怎样才去做官?”

孟子说:“前去就职的情况有三种,自动离职的情况有三种。毕恭毕敬地以礼相迎;对他所说的话,打算去施行,便去就职;礼貌虽然没有衰减,但他所说的话,不能够得以施行,便离开。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其次,虽然没有将他的言论付诸实践,但毕恭毕敬地以礼相迎,那么便就职;礼貌衰减,就离开。最次,从早到晚都吃不上饭,饿得走不出屋门,君主知道了,说:‘我从大的方面说不能推行他的主张,又不能听从他的进言。使他在我的国土上饿肚子,我为此感到羞耻。’于是赈济他,若能这样,也可以接受,只为免于一死罢了。”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卷十二 · 告子下 · 十五

265、【原文】(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译文】

孟子说:“舜兴起于田野之中,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得到选用,胶鬲从鱼盐的工作中得到选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而得到选用,孙叔敖从海边被选用,百里奚从市场当中被选用。因此说,天打算把重要任务落实到某个人身上时,一定会先使他的心意苦恼,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所作所为都受到干扰而不能如意,用这种方式去触动他的心灵,坚韧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能。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心中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奋发;体现在神情上,生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明白。在国内没有遵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弼的士人,国外没有与之抗衡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国家经常会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会致人死亡。”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卷十二 · 告子下 · 十六

266、【原文】(不屑去教诲他)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国学经典——《孟子》(259--266)

【译文】

孟子说:“教育的方式也有很多,我不屑去教诲他,这也是教诲的一种方式呢。”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