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远离了琼台楼阁的歌舞升平,没有了金銮殿上的政见纷争,一杯茶叶的清香,足以让东坡先生快慰畅怀,这首词把苏东坡悟道“人间有味是清欢”后的超然。
一位哲人说过:“人的一生中有两个生日,一个是自己诞生的日子,一个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 苏轼就在黄州迎来了另一个生日——他真正理解了自己。苏轼就此死了,而另一个苏东坡就此活了。
不求法度不循规矩的苏东坡,恰恰应了那句话: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制订规则的人,而不是遵从规则的人。人性都是相通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也属于大家。在己体道,其实也是成功之道:先要把握住自己,才能把握住别人。把握住了自己,也就把握住了别人。
苏东坡,无论遭遇什么不公平对待,他都始终坚守一个原则:以出世的态度干入世的事业。他有句名言——“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凡事尽力而为,而后顺其自然。
苏东坡每每离开此地、调任彼地时,当地老百姓便夹道相送,涕泪横流。苏东坡实在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好公仆。他的工作哲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以出世的态度干入世的事业。就是“凡事尽力而为,而后顺其自然”,成了,固然值得欣喜;败了,我也坦然无愧。
62岁时,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儋州。当时的海南,是彻彻底底的蛮荒之地。“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 朋友们纷纷写信来安慰他。他却回信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东坡硬是把这个蛮荒之地变成了“诗和远方”。那就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简直就是为苏东坡量身定做的。他的处世哲学就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我要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大的快乐。”于是,他活成了宋朝最伟大的逍遥子。
苏东坡有句名言:“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理解别人的欲望,理解别人的局限,知道世界喜欢在荒诞里闹成个兴高采烈的样子,所以他从不把别人的荒唐看得太重。这就是苏东坡的社交哲学:知世故而不世故。这个“知世故而不世故”由两部分组成:一半是“人情世故要看透”,看透人性,宽恕人性。一半是“赤子之心不可丢”,永远以赤子之心待人。章惇以为苏轼会如何,哪知他根本不挂怀。因为怀抱赤子之心,他永远宽恕。
因为宽恕、率真、性情,深情,老苏赢得了朋友遍天下。无论被流放到哪里,都有许多朋友来看望他。很多人都想问老苏知交遍天下的秘诀。其实就是那七个字:知世故而不世故。人情世故要看透,赤子之心不可丢。
“慢著火,少著水,火侯足时它自美。”这句话后来也成了做红烧肉的最高理论指导。这也是他的生活哲学:审美地生活。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所谓审美境界,就是要活得美,活得有意思。“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实用太没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这就是苏东坡的生活哲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他一生中酿过米酒、蜜酒、桂酒、真一酒、天门冬酒、万家春酒、罗浮春酒、酴醿酒等多种酒品。于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酿酒师。每每流放某地,他便就地取材。自酿美酒,款待朋友。流放密州时,他用土米酿酒。流放黄州时,他用黄豆酿酒。
苏东坡有句名言:“从来佳茗似佳人。”好茶似佳人,所以必须认真对待,于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茶艺师。他专注烹茶,留下了许多茶道圣经,他与名相司马光的“墨茶之辩”,更是被誉为茶道中的“千古真经”。
苏东陂被贬黄州,穷得吃不起饭了。但依然穷中作乐,四处寻山玩水。于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旅游家。那天晚上,月光皎洁,他约了几个朋友就去游览赤壁。泛舟江上,想起赤壁之战场景,便挥毫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还有那篇宋词中的千古绝唱《念奴娇》。
苏东坡还是北宋最有名的段子手、瑜伽修行者……。他拥有的头衔实在是太多了。他真的把生活活成了“诗和远方”。杰克·伦敦说:“人应该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这句话也是像为苏东坡量身定做的。审美的人生不容将就,即便坐销岁月于幽忧困菀之下,也要尽可能保留审美的人生态度和精致的生活艺术,活出人的样子。世俗越粗糙,越需要审美地生活——这就是苏东坡的生活哲学。
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人生最重要的,是拥有制造快乐的能力。” 放下过去的能力,面对现实的能力,享受当下的能力。所以苏东坡成了中国五千年来最懂生活的人。他是一位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的伟大生活家。苏东坡之于我们的意义,是他对生命经验深度和广度的开拓,是他对日常生活永不衰减的热情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