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五月五
迎端午
/ 粽情端午 /
五月初五到 传统节日来
粽香千里飘 安康满堂彩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但是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可能很多人会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恭喜你答对了!端午节的来源,最普遍的说法就是纪念屈原。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但是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还有其他好几种说法呢:夏至说、龙节说、驱邪避恶防病治病说、伍子胥说、介子推说、曹娥说等等等等。端午节的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又注入新的内涵”。总而言之,端午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其影响力甚至传播到日本、朝鲜、英国、美国等国家。
端午节的一天
端午节的民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食粽子
端午食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粽子主要是用柊叶、箬叶或菰芦叶,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粽子的种类,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悬艾叶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悬钟馗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饮雄黄
杭谚说:“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民间于此日将蒲根切细、晒于,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亦有单独用雄黄浸酒者,故名“雄黄酒”。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形成端午节饮雄黄酒风俗。
端午节的诗篇
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屈原塔
宋代: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想要了解端午节的更多知识,欢迎点击链接https://www.wenming.cn/wmdjr_299/dw/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辛集
- 上一篇:秋兴八首书法行书作品_八句古诗书法作品
- 下一篇:屈原天问赏析_天问出自屈原的哪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