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究竟是什么?不到深秋,是没法切身体会这个词的。第一次认真注意到这个词是在屈原的《离骚》中,屈原在里面叹息着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当时想,零落就是深秋树上掉叶子,再更进一步想,就是红颜白发,美人老了。那时还小,即使身在深秋,也体会不到秋的肃杀之气,只觉得秋色绚丽,“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样子很好看。
作者:晏藜
秋叶零落是秋天最常见的美景,中国人不仅喜欢看,对此也很敏感 邱海鹰摄
当然今天也依然觉得好看。秋叶零落是秋天最常见的美景,中国人不仅喜欢看,对此也很敏感。《淮南子》中的“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说的就是这种敏感:好像不久前还苍翠着的叶子,忽然就被莫名之气催掉了一片,让人们倏然意识到,秋天又要来了。时序没有隔阂,就连世外隐遁之人也能感知到这一点,“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方内方外就这样被连在一起了,用共同感知到的时间。
天下草木众多,于秋日里会落叶的也是不计其数,不过在中国的传统中,最常被拿来说的却是梧桐。这个名字我们常听到,但这种树其实如今已不大常见了。现在时常所见的、被人们口口声声唤作“梧桐”的那个,其实是被称作“法国梧桐”的悬铃木。它是直到近代才涌入我国街道的,会在暮春时飘起满天的棕色飞絮,算是舶来品。
如果草木有知觉,真正的中国梧桐大概会有些落寞,因为它才不是长成那个样子的。梧桐在古代有“青桐”、“碧梧”之称,是一种很清高很挺拔的树木。它很干净,不会在春天乱飘毛絮;还很坚韧,被称为“柔韧之木”, 能被用来制作古琴。
梧桐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千年,有过很辉煌的历史。早在《诗经》里就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的句子,说明最晚从先秦起,它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就已经很高了。它一直被人们奉为“木中清品”,甚至传说中最古老的神鸟凤凰都只栖在它的枝干上。在历代天子的宫苑中,梧桐也是最重要的树木,被栽在华贵的庭中。春夏间百花茂盛的时候它沉静生长,而到了萧萧秋日,它的叶子就落下来,伴着一场场雨,供锦衣玉食却孤单寂寞的人派遣愁思,于是就有了“金井梧桐秋叶黄”,有了“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最著名的作品,当然是元代白朴写的那出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梧桐雨》,该剧被列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这雨一阵阵打梧桐叶凋,一点点滴人心碎了。枉着金井银床紧围绕,只好把泼枝叶做柴烧,锯倒。”剧中一有了秋雨梧桐,那氛围轻易就能被渲染得很足。而像“当初妃子舞翠盘时,在此树下,寡人与妃子盟誓时,亦对此树”的时候,那都是“春风桃李花开日”的好辰光,但在“秋雨梧桐叶落时”,却可拿忧伤来对应的:”一点点滴人心碎了”。
因为仿佛通人情感,所以梧桐叶被看作是有灵性的。清代陈淏子《花镜》一书中说:“此木能知岁时,清明后桐始华,桐不华,岁必大寒。立秋地,至期一叶先坠,故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之句。”“清明后桐始华”是从《月令集》中出来的,是清明三候之一。而到桐花落后,梧桐就沉入春夏的蓬勃中蓄力,这股子力量要到入秋后才会发出来。据说宋代时的立秋那天,宫中会有报秋仪式,宫人会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立秋”一到,便有人敲一下梆子,并高声道:“秋来了。”此时梧桐应声(这会儿应该是人为的)落下一片叶子,就算是天下知秋了。
秋分后秋越来越深了,道旁的银杏开始黄,但同样是行道树的法国梧桐似乎还没开始怎么掉叶子。但再往后些估计很快就要开始了,因为印象里这种树来势汹汹去势也快,发叶落叶就是几回春雨几回秋雨的事。可惜秋雨打在真的中国梧桐上的那种感觉,人们估计很难在城市中体会到了。不过或许哪一次,你会在不起眼的路边或田埂旁看见诗文里高贵的梧桐木,那个时候,你能认出它吗?
原标题:秋雨梧桐叶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