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贾谊吊屈原文_贾谊的生平

贾谊吊屈原文_贾谊的生平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8-23 00:51:08
阅读:

贾谊冤在哪里?—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对于贾谊,大家知道他一般是通过初中的课文《过秦论》,这篇几乎要求全文背诵的课文,留给大家的印象可能只有最后一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在史记中,贾谊和屈原在同一个列传中,这种安排在唐代受到刘知畿的批评,认为体例有问题,但如此安排自有太史公的意思在。屈原自投汨罗江、贾谊很年轻就去世了,他们都是有才能没有得到发挥的人,所以后人为他们感到很“冤”。如果说屈原的“冤”是因为君王昏庸还说得过去,但贾谊遇到的可是汉文帝,汉初“文景之治”的开创者。为什么遇到明君他还是没受重用呢?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认识很到位:“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并不是没有好的皇帝,“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就是说贾谊命不好,机遇不太好。

  贾谊本人很有才能,在十八岁就因为诗书水平高被河南守吴廷尉召到府中。后来吴廷尉被文帝调到中央,他把贾谊推荐给了汉文帝。这里的说法很有意思:“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贾谊擅长的并不只是儒家的学说,而是诸子百家之书都很精通。这反映了汉初的思想界情况。汉初,黄老之说盛行,这里的黄老主要指黄帝之学,起源于战国时期,兴盛于西汉,后世的诸子中有很多,比如法家、到家即是发展了黄老之学的某一部分。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治,但也重视刑名法术,可以说是个综合性的学问。所以当时的人们了解的知识还未限缩为儒家学说,基本上诸子百家都在流行。贾谊掌握的就很好。

  同时要看到,黄帝之学有和当时的五行、阴阳等谶纬之说结合,转变为一些神仙方术的趋势。贾谊受文帝重用“超迁”后,首先要做的也是这些“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等事情。比如讲汉自认为是黄帝的传人,因此是土德,颜色以黄色为上。所以不要被李商隐的诗误导了,他在诗《贾生》中写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意思是感慨汉文帝都不询问贾谊治国之道,就问一些有的没的鬼神之事。李商隐可能是借古讽今,说当时唐朝的统治者沉迷没用的鬼神之说。但五行、谶纬之说从汉代到唐代一直是治国的一部分,直到宋代理学兴起才衰微。可以看一下当时的情形: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汉文帝刚刚进行完一个祭祀活动,在宣室坐着没事,想到了鬼神的事,于是问鬼神之“本”,说明问的是比较深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神神鬼鬼的问题。贾谊为他解说,一直说到了半夜,说明两个人都很尽兴,文帝都不自觉靠近了贾谊。最后文帝还感慨,很久不见贾谊了,还以为比他强了,结果还是不如他!文帝这次是认真请教的,贾谊也是尽心解读的,贾谊没有觉得被藐视了。在他们看来,鬼神之事和具体的治国之术是同等重要的,这就是当时的思想情况。在这次谈话之后,贾谊立刻被文帝派去当自己小儿子梁怀王的师傅,因为梁怀王喜欢读书,贾谊正好可以教导他。这样明显是受到重用了。

  但为什么大家还是觉得他冤呢?可能主要原因在于他的一些有远见的主张没有被文帝采纳,他在中央政府中没有发挥作用。他的主张中有一条他一直在坚持,“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这就是诸侯的问题。汉初总是在分封诸侯,刚建国的异姓诸侯王,到后来的同姓诸侯王,这些诸侯王自成独立王国,几乎不受中央控制。贾谊看到了这些诸侯王对朝廷的威胁,于是多次提出直到汉武帝才完成的“削藩”之举。但在汉初,中央政府的实力并不足以对抗所有的诸侯王,汉文帝根本不敢冒险,明目张胆去推动这件事。因此文帝的反应只能是“不听”。所以贾谊只能被安排去辅佐一下梁怀王,文帝未必没有以待后来的意思。

  可惜贾谊的机遇真的不好,他用心辅佐的梁怀王骑马时,不幸落马摔死了,他觉得自己作为师傅,没能保护好他,是自己的大失误,哭了一年多。贾谊是个非常感性的人,被安排当长沙王太傅的时候,他认为自己被贬了,路过湘水就写了屈原赋,后来有一只鸮,也就是类似猫头鹰的鸟,飞入他住的地方,他就写了鵩鸟赋,都是抒发自己不平之气的作品。这些不平之气等到受到重用自然会消散,但这次梁怀王再也无法活过来,贾谊也失去了自我拯救的机会。最终因悲伤过度去世了,终年三十三岁。

  如果遇到太平盛世,贾谊可能是个治世能臣,但他生活在了汉初,百废待兴,他的主张不适合当时的政治需要,他也未能看清这个现实,最终郁郁而终。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