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
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
勤政清明复清明!
介之推
二千六百多年前。
春秋时期。
晋国。
公子重耳,即王位,史称文公。
晋文公重耳,被骊姬迫害,在外逃亡十九年。终于在秦国缪公帮助下,返回故国,铲除奸佞,才得以登上王位。
群臣跪倒祝贺,山呼万岁。
“众爱卿!平身!”
文公已经年近六旬,但,声音宏亮,威风八面。
“本王复兴晋国!自当励精图治,发奋努力!使晋国民富国强!”
“我主圣明!”群臣齐声应和。
……
晋文公按功犒赏了多年来追随自己的部下,狐偃、赵衰等十九年来伴随左右的四位侍从,都官居高位。
晋文公也下令大赦天下,举国欢庆!
“报!急报!”
宫门外,忽然传来了急报:
“周王室内乱,周天子密令,火速勤王!”
当时,晋国属于东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周王有难,勤王是各诸侯国的分内之事。事不宜迟,晋文公暂停欢庆,立即起兵洛阳,驰援周天子……
周王室内乱平息。
晋文公返回,又开始了拨乱反正,日理万机,一时忘记了该继续论功行赏……
绵山脚下。
一栋简陋的茅草屋内。
母子二人,久别重逢,正在说着体己贴心的话。
“儿啊!十九年!你割肉煮汤、救他性命且不说,单单你忠心耿耿,一直护卫在他左右,他也不该对你不管不问!”
“娘啊,护主救国,是儿的本分!现在主公已即大位,那是我们晋国臣民的福分!我回家侍候娘亲,是我的心愿!我怎可以贪占半点功劳?!这又怎么可以责怪主公呢?”
“儿啊,好样的!功不食禄!功成身退!为娘赞成你!”
“娘啊!您已经苦了十九年!少不得,还要再苦了您!”
“看看你说的!谁教你我母子同心呢?!”
……
说话的,是介之推母子。
重耳逃亡十九年。介之推,一直鞍前马后,护理、护卫在他身边。
长年的逃亡生涯,重耳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了。
这一天。
掌管重耳钱财、衣食的侍从头须,不见了踪影。
已经几天没吃一口饭食了。
重耳身边,已只有包括狐偃、赵衰、介之推等五个人了。
公仆六人,途径齐国,见一骨瘦如柴的农夫,在田头歇坐。
饥渴难耐,重耳只得屈身向农夫施礼:
“求你了!给我几口吃的吧?”
“呵呵呵!”
农夫随手拿起一块土块:
“看看你们这些官家、贵族的德行!这就是我的食粮!你吃得下吗?!”
羞惭满面,一行六人,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离开了齐国,到了卫国。
可是,娇弱的王室公子,怎经得起这般折腾?!
重耳终于饥饿昏倒了!
六人被困于荒郊野外!
骊姬派出爪牙,始终一路追杀,他们饥困却不敢四处求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手捧毫无油腥的野菜,介之推手持利刃,来到了无人之处,剥了衣服,在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包扎利落,将肉与野菜剁碎,炖了一锅肉汤,喂饱、救醒了重耳。
重耳咂着嘴巴,睁眼便问:“这是什么肉?好香!”
“回主公,这是我捕捉了一只麻雀!”……
又上路了。
重耳精神焕发,可介之推,却萎糜不振,还一瘸一拐地。
紧追急问之下,介之推才说了实话。
重耳抱着介之推,嚎啕大哭,感动之余,他连连捶胸顿足:
“有朝一日我若登上王位,一定不会亏待于你,封你高官厚禄,报答你!”
介之推连连摇头:
“公子能复兴晋国,是我的最大心愿!是对我的最好的报答!”
……
重耳回国即位晋文公,介之推不声不响地,回到了绵山,回到了母亲身边,他觉得功成该身退了,该尽孝侍奉老母亲了……
晋文公论功行赏,因勤王周天子,被打断。加上,介之推不见了踪影。
他封赏了狐偃、赵衰等四人,独独忘记了介之推……
介之推母子,不以为意。
可是,很多知道内情的人,却为介之推抱不平。
介之推的邻居张解,写了一首讽刺诗,四处流传,并张贴在了晋国王宫宫门外: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
五蛇从之,为之丞辅!
龙反其乡,得其处所!
四蛇从之,得其露雨。
一蛇羞之,死于中野!”
晋文公看到了讽刺诗,猛然醒悟:
他忘恩了!忘记了帮助过自己的大功臣,介之推!
晋文公连连下令,派出了一拨一拨又一拨的公差,去迎请介之推出山做官。
但,都被介之推拒绝了!
情急之中,无奈之下,晋文公亲自来到了绵山脚下,介之推母子居住的茅屋前。
介之推风闻晋文公亲自前来,辞意早决,提前背上老母亲,躲进了树林茂密的绵山深处。
“启禀主公!介之推是有名的孝子!放火烧山,为了母亲,可以逼他现身!”狐偃为晋文公献上妙计。
愧悔之下,求贤心切,晋文公采纳了狐偃火烧绵山的计策。
晋文公下令:三面放火,独留北坡,以方便介之推母子逃生!……
熊熊大火,整整烧了七天七夜。
晋文公一行,守在绵山北坡,直到林毁火熄,也没有见到介之推母子的身影。
晋文公深入绵山,终于在一棵粗大的柳树下,找到了介之推母子尸骨:
母子紧紧抱在一处。
细细寻找之下,晋文公在介之推母子尸骨身后的树洞内,发现了一片衣襟,上面用血写了一首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
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
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把血衣揣进怀里,又从灰烬中,拾取了一块柳树木块。他命人在大柳树下,分别厚葬了介之推母子。
回到宫中。
晋文公不时从怀里拿出介之推的血诗,时刻牢记介之推的提醒。
晋文公令工匠,把那柳树木块,改造成木跂,时常穿在脚下,跺脚叹息:“悲哉!足下!”
他始终觉得介之推活在自己的眼前。
“足下!”便成了下级对上级或平级间,尊敬的一种称呼!
晋文公吸取教训,励精图治,政冶清明,终于跻身“春秋五霸!”
第二年。
介之推忌日。
晋文公下令全国禁忌烟火。
这一天,人人吃喝生冷食物,以纪念介之推。从此以后,传承下来,便称为“寒食节”。在这一天,人们也以吃寒食、上坟扫基,来祭奠祖先。
晋文公来到了介之推墓前。
他惊喜地发现,那棵老柳树,又发芽复活了。
晋文公觉得这是介之推借着老柳树,要助他政治更清明,便赐名老柳树为“清明柳!”
晋文公下令,“寒食节”次日为“清明节”!
从此以后,又有了清明节。
后来,“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习惯称做“清明节”!
晋文公从老柳树上,折下一根枝条,编成柳环,戴在头上;又折了几根柳条,编为柳环,挂在了宫门。
他觉得,这样,一来可以纪念介之推,二来也可以享受清明的乐趣!
人们纷纷仿效。
在清明节这天,外出踏青,并用面料做成一个个小燕子,取名“之推燕",蒸熟、串连在柳枝编成的圆环内,戴在头上,挂在胸前,祁祷介之推能为人们祛灾、纳祥……
莱阳习俗。清明节,长辈们煮了新鲜的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染上粉红色,连同小小的”之推燕”,一起送给孩子们,送给他们满满的祝福!
每当清明节。
人们祭奠祖先的同时,更加怀念介之推。
他那默默奉献、淡泊名利、追求清明的事迹,树立了流传千古的典范!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清明节为什么吃寒食_清明又叫寒食节吗
首先得说一下,现代人把“清明节”与“寒食节”当做一个节日,事实上这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寒食节是在清明前一,二日的具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后来因间隔实在太近就合二为一,就只
-
清明节寒食的来历是什么?_寒食中提到的节日是清明节
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 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 勤政清明复清明! 介之推 二千六百多年前。 春秋时期。 晋国。
-
有没有关于清明节的由来和风俗?_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清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视频《清明
-
寒食中提到的节日是清明节_寒食和清明节是一天吗
寒食和清明,原本一个是节日一个是节气,后来合二为一 文:老张在路上 寒食和清明,原来一个是节日,一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因为两者前后相差一天时间,后来慢慢合二为一,到了现代,
-
清明,这首诗_清明诗作者
清明三首 作者: 无涯 清 明(其一) 旷野高洁云匿迹, 炊烟袅袅见人家。 荒冢寒鸦空凌乱, 草木斜阳愁独生。 清明(其二) 荒野孤冢又清明, 细雨斜风绿意浓。 稽首三叩一杯酒, 惟愿春
-
清明节象征着什么_清明节的重要意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马上清明了,很多人可能要回家扫墓。清明祭祖体现了中华民族尊亲敬祖、崇宗隆嗣的传统观念,其核心是儒家伦理的
-
清明节的诗_清明节诗词名句
仲春与暮春之交的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由来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
-
寒食中提到的节日是清明节_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是什么
寒食节的名气在唐代以前要比清明节大得多。 人们在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通常是清明前一天或两天——这一天禁火并且吃冷饭。由于寒食节这天不能生火做饭而只能吃冷饭,所以就叫寒
-
清明节有什么风俗传统文化_清明节的风俗是什么 传统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2006年
-
清明节的来历英语_清明节的来历20字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
-
寒食与清明什么关系_寒食的来历简单概括
提到寒食节,不能不提一位历史人物介子推,公元前665年,骊姬之乱后,晋国公子重耳为免遭杀身之祸,与臣介子推逃亡异乡,一日重耳患重病,饥寒交加,君臣正在贫困潦倒之际,介子推毅
-
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_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
自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开始相互战争。齐国和鲁国相邻,都处在山东境内,经常发生一些小冲突。 公元前685年,公子小白躲过鲁国的截杀,率先回到齐国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