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是一种兴起并成熟于唐代的诗歌体裁:在格律上,讲究平仄协调、合辙押韵、两两对仗;此外,题目要统领全诗,全诗要紧扣题目;在章法上,以起、承、转、合为准则。等等。
很多初学诗词的人,喜欢在自己的诗作之前标注五律、七律,以为只要八句且押韵(有些初学者甚至平仄通押)就是律诗了。殊不知,律诗的要求很多,写出一首合格的律诗并不容易。
首先,从格律上说,律诗讲究平仄协调、合辙押韵、两两对仗。
(一)所谓平仄协调,主要的原则是每一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内平仄相对,如果做不到相对,就是「失对」;而后一联的上句,与前一联的下句,平仄相粘,如果做不到相粘,就是「失粘」。
(二)所谓合辙押韵,是指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要在同一个韵部。唐代使用的是《唐韵》,将近200个韵部,但唐人写诗时,将临近的韵部合起来用,称之为「同用」。后人整理「平水韵」时,将唐人同用的韵部并成一个韵部,形成了流传至今的106个韵部的平水韵。所以,平水韵虽然是在金元之际在定型的,但实际上就是从唐代流传至今的用韵法则。
(三)所谓两两对仗,是要求律诗中必须有两联对偶。一般是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颔联可以宽对,颈联最好工对;首联、尾联可不对偶。此外,对偶因避免合掌,即上下联说的是同一个意象。
其次,从题目上说,题目要统领全诗,全诗要紧扣题目。根据蔡义江《怀我好音——诗词体裁与唐宋名篇鉴赏》一书的整理,律诗的题目与全诗,有如下关系——
(一)题目与内容必须完全一致
举例说,《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章,香菱第二次交上上的诗作,以《月》为题,全诗如下——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馀容犹可隔帘看。
结果黛玉认为这一首「过于穿凿」,宝钗则指出:「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像是月色。」
也就是说,题目是《月》或是《月色》,诗句在表达上是不同的。
(二)全诗必须始终环绕着题目写
以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
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写的是诗人自己听闻喜讯之后,喜极而泣的情形;
颔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写的是诗人稍稍定神之后,看到妻儿欣喜若狂的状态;
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写的是诗人一家欢聚一堂(放歌、纵酒),筹划着回归故乡的情景。
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的是诗人一家遐想乘着快船,从巴峡穿过巫峡,从襄阳回到洛阳的情形。注意,这一联是「遐想」,并非实情。如果是纪事,那就与题目中的「闻」字不相符了。乡老李名方在其译作中,翻译这一联时,特意加上了「我仿佛」三字,可谓深会其中精妙。
(三)题目的每层意思都必须写到
以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为例——
首联、颔联「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写的是「左迁」;
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写的是「至蓝关」;
尾联「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写的是「示侄孙湘」。
值得一提的是,韩愈的「侄孙湘」,也就是韩湘,真是八仙故事中的韩湘子。这首诗,在很多以八仙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中,也常提及。
(四)题目或主要题意须开门见山,即在首联中便写出
举例说,让李白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崔颢的《黄鹤楼》诗,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就切入正题,毫不啰唆。
最后,关于章法,据清人何文焕所辑《历代诗话》记述,其起、承、转、合之要领如下——
破题——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
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
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
结句——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邀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场,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
需要注意的是,《历代诗话》将「起、承、转、合」机械地对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是不对的,古人诗作中,起承转合的节点,要比这个复杂一些。
此外,律诗还是句法、字法等诸多要求,将来有机会,再深入解读。
- 上一篇:乾坤六十四卦全解_六十四卦卦辞诗
- 下一篇:绿牡丹长什么样_牡丹春柳与豆绿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