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杭州雷峰塔遗址_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

杭州雷峰塔遗址_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2-18 05:32:43
阅读: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题图:有一种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晚霞中的六和塔大概就是。)

上一次去六和塔大概是20年以前,当时没什么感觉,记忆也已经模糊了。

最近,杭州满城的桂花都开了,听说六和塔也算极佳的赏桂之地,于是在周末驱车前往。

六和塔位于钱塘江畔的月轮山上,20元门票进入六和塔公园,10元门票登上六和塔。

桂花的确很香很美,登六和塔看钱塘江也确实很壮丽很浩瀚。但更令我赞叹的是:六和塔绝对是一座精美绝伦且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查百度,六和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主要是为了镇压汹涌的钱塘潮水。公元1121年,六和塔毁于战火。如今保存的砖筑塔身,是南宋朝1156-1165年历时十年重新修建的。六和塔是中国现存最为完好的砖木结构古塔之一。

其实杭州作为南宋故都,现在留下来真正的南宋建筑已经非常非常少了,我查百度“杭州现存的南宋建筑”,除了六和塔,还有就是所谓“南宋御街”地下几米深挖出来的几块街道砖石路面了,这些已经被厚厚玻璃罩住保护起来的道路泥石,被称为“南宋御街遗址”,可以这样说吧,整个“南宋御街”,除了地理位置是当年的大概方位,而上面所有的建筑,没有一座真正是南宋留下来的。包括现在的凤凰山一带,是当年的南宋皇城,据说建筑非常雄伟壮观,但是,遗憾的是,也没有一座建筑能够幸存下来。

可见,六和塔是多么的珍贵。虽然从南宋至今时光漫长岁月蹉跎,人为的烽烟战火和自然的风霜雨雪使六和塔饱经摧残,特别是外层的木质建筑,几经战火焚灭,也经历过很多次的修缮整理,但是,六和塔的主体砖塔塔身从来没有被毁坏或倒塌过,也就是说,从南宋到现在,六和塔,基本上还是那座六和塔。最难得的是,它居然还那么精美。

所以,六和塔无疑应该是杭州的一件大宝贝。

不过六和塔在杭州好像没有它应有的地位。很多杭州人甚至不知道它是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这件宝贝似乎有点低调。

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期间,杭州被世界关注,杭州也借这个机会极力向世界推销自己。

但是,那些日子刷屏网络的是钱江新城灯光秀、西湖音乐喷泉以及被电子灯珠线五花大绑的南山路梧桐树。

好像没有多少人说起六和塔。至少我没怎么看到宣传六和塔。但我个人以为:现存的,最能代表杭州南宋故都文化的应该是六和塔!其实老外对这种古老文化遗迹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当然,必须是真货),但你不介绍,人家还真不知道。

我们都知道雷峰塔的名气比六和塔要大的多,很多人到西湖第一个目标就是找雷峰塔。当然这个是有原因的,其一是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被编入中学教科书,这让所有读过中学的中国人都知道了雷峰塔,因为考试,还要背诵某些章节,所以都入心入脑了,想忘都忘不掉。其二是《白蛇传》的故事,美丽的白娘子最后被法海和尚镇压在雷峰塔下的桥段,使雷峰塔一直被很多人耿耿于怀。

但是,现在的雷峰塔是仿制的,真正的雷峰塔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倒掉了。

仿造的和真品相比较,价值相差那就太大了。

比方说,一个价值千万元的古代花瓶,碎掉了,景德镇的师傅照着原来的样子给仿制了一个,尽管新花瓶工艺精湛、精美绝伦,但是,它永远只是一个仿制品,它的价值可能只有几百元,最多几千元,和原来动辄上千万元的真品绝对不能相提并论,因为真品的主要价值来自于它经历的悠久历史年份,一个古老的艺术品能使你穿越千年时空,直接站在了历史文明之前。这就是价值所在。新雷峰塔显然没有。

当然,既然千里迢迢到西湖了,登上新雷峰塔玩玩倒也没啥不好,只是门票比六和塔的要贵,每人40元。

我在想,为什么刚刚仿造的雷峰塔比历史悠久的真品六和塔还要热门?为什么崭新的南宋御街、河坊街人头攒动,而古老的六和塔游客寥寥?

这应该是价值观的问题。我想起欧洲或者日本,徜徉在那些古老的建筑之间,感觉能使人心情平静,从容淡定,对呀,几千年都在眼前,你急啥呢?所以那些历史文化保护的好的国家,人民看起来都不是特别焦虑。

但我们好像不一样。我们可能更崇拜权利和金钱,似乎更热衷于升官或发财,所以,就可能没有更多时间去搭理历史地理或文化艺术了。

我们更喜欢造新花瓶,看新花瓶,对老旧的花瓶不是很感兴趣。

六和塔是不是南宋的和我有毛线关系呢?

可能有人会说,六和塔位置太偏了,不在西湖边却在钱塘江边,有点远。我想,高铁飞机都到杭州了,公交或打的几块钱的路程,远啥。

为了这篇图文,我去了2次六和塔。我喜欢六和塔。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六和塔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天地四方”之意,命名为六和塔,又名六合塔。有人评价六和塔如将军。我觉得还应该是位帅将军。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六和塔塔高近60米,外看13层, 塔内只有7层。每层塔的每一面都有三个开着的窗户。我想,千百年来,风雨和日晒一定是不小的考验,因为塔的外表毕竟是木质的。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塔的周围,大多是桂花树和枫树。所以秋天游六和塔应该是最好的季节,最近几天满园桂花香,再过些日子,等枫叶红了,又将会是另一种风情。看上图,把树叶想象成红色。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级缩小,每个塔檐翘角上都挂着铁铃,共104只。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六和塔前的桂花树。桂花分金桂、银桂和丹桂,这个黄色的,应该是金桂。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六和塔塔身占地面积比较大,所以坚实稳固,这大概也是它能保存到今天的重要原因。上图为一层的外部游廊,可以看到结构非常坚固。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进入塔内,有螺旋式的阶梯登塔。

我觉得,如果六和塔是杭州的宝贝,那么保护措施是不是还要加强?现在是全开放式的,七个层面每个层面都可以直接进去,也没有很多的保护措施,貌似可以随便摸随便踩。现在我们是玩的爽了,但再过几百上千年,我们的后代能不能再看到同样的呢?毕竟它只是一个砖木建筑物。

控制客流、限制某些层面进入也许是迟早有一天要采取的措施。宜早不宜迟。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看到窗外,城市和钱塘江。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我忘了这是第几层的游廊。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钱塘江真的很美。远方是之江大桥。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上图应该是最早的钱塘江大桥,蔡永祥牺牲的那座桥。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据说清乾隆皇帝很喜欢六和塔,每次下江南都会来六和塔,有一次游塔时,兴致大发,为每层依次题字立匾,名曰: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这些字现在在六和塔内都可以看到。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塔内的壁画。禁止拍照,所以估计应该是宋代原作。上图是我看到禁止拍照标志之前拍的,不好意思。不过没用闪光灯应该没问题。想起上次去世界第一牛B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都没说禁止拍照,连闪光灯都没禁止,梵高名画真品随便拍。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塔内通道。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向西望去,远山如黛。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下塔了。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六和塔的后面,有一个院落和亭子。这里的桂花香的一塌糊涂。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六和塔公园内的智昙和尚像。公元1156年,宋高宗赵构决定重建六和塔,僧人智昙挺身而出,他不但将自己的财物倾囊奉献,还历经艰辛,四方募化筹集资金,当地官吏富户和众多善男信女为智昙的精诚所感动,纷纷尽力支持,历时十余年,终于重建六和塔。六和塔现在塔身的砖主体,就是智昙和尚所建。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还有鲁智深在六和塔圆寂的传说。自己图中看文字吧。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六和钟声。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秀江亭。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牌坊上“净宇江天”系乾隆所题。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大树掩映的六和塔。

别惦记雷峰塔了,去六和塔吧,它是杭城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南宋建筑

再看一眼吧。

钱俊,网名随风,摄影师、撰稿人,曾在2012年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获地方类优胜奖,第四届香港影展获2个银奖。作品多发表于旅游摄影类报刊杂志。本头条号图文均为本人原创。更多原创图文搜本人微信公众号“钱俊拍照写字”关注。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