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樱桃绿了芭蕉_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下一句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樱桃绿了芭蕉_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下一句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2-19 11:47:42
阅读:

樱桃的"味道",不只酸和甜。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舟过吴江》)南宋词人蒋捷这一脍炙人口的词句,留下了关于"樱桃"的很多意味。

春夏之交,繁花盛开,为何蒋捷选了樱桃作为词中意向?在匆匆向前、不舍昼夜流逝着的时光里,樱桃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流光容易把人抛,抛不掉那颗红了的樱桃

供奉 | 羞以含桃荐寝庙

樱桃,红润而娇俏。在中国,樱桃也古老而庄重。

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天子,就青睐于樱桃,把它奉为上等佳果,献给了自己崇敬的先祖。樱桃就这样走进了皇室宗庙,也作为祭祀礼仪,走进了儒家经典《礼记·月令》之中:

"是月也,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含桃"即"樱桃";"羞",是"进献"之意。)

天生丽质难自弃,又有了这么正统的出身,樱桃自然不会轻易被人遗忘。

到了汉朝,曾协助汉高祖制订宫廷礼仪的孙叔通,又向汉惠帝建议,用樱桃供奉宗庙。《史记》中如是记载

"孝惠帝曾春游离宫,叔孙生曰:'古者有春尝果,方今樱桃孰,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乃许之。诸果献由此兴。"

从汉惠帝以后,献果宗庙成为朝廷常礼。《礼记·注疏》中还有这样一段解释,凸显了樱桃在祭祀礼仪中的地位:

"诸月无荐果之文,此独羞含桃者,以此果先成,异於馀物,故特记之,其实诸果亦时荐。"

意思是说,古时并不见其他月份以鲜果供庙的记载,樱桃之所以例外,是因为它于一年中最早成熟,地位便显得不一般了。

因为当时樱桃罕有,又被皇家选为了供奉之果,便不是普通百姓可轻易享用的了。就如北宋女词人朱淑真说的:

为花结实自殊常,摘下盘中颗颗香。

味重不容轻众口,独于寝庙荐先尝。——《樱桃》

诗句之中,除了描述樱桃的芳香鲜美,更流露出作者对它的珍视和喜爱。

流光容易把人抛,抛不掉那颗红了的樱桃

齐白石《樱桃图》

宴请 | 紫禁朱樱出上阑

樱桃烂漫悦目,又可为供奉之用,于是渐渐就成了皇家园林中常见的树种。

唐太宗曾作过一首《赋得樱桃》

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

乔柯啭娇鸟,低枝映美人。昔作园中实,今来席上珍。

"昔作园中实,今来席上珍。"樱桃先是以华美的姿容装扮洛阳的春天,而后,红润饱满的果实又被呈送到宴席之上。至此,樱桃又多了一项职能,就是供君臣同乐、沟通感情。于是,此前不曾在文学作品里被提及的樱桃,得以在唐诗里闪闪发光。

唐朝皇帝常以樱桃宴赐群臣,设"樱桃宴"招待新科进士。对那些被招待的人来说,这当然是一个殊荣了,就如晚唐诗人韩偓在《恩赐樱桃分寄朝士》中写道的:

未许莺偷出汉宫,上林初进半金笼。

蔗浆自透银杯冷,朱实相辉玉碗红。

宴席之上,红樱桃装在翠玉碗中,相映成辉。樱桃无疑为宴会增添了一抹亮色,红樱在盘、举觞饮酒,不禁让人诗兴大发。

不仅是君赐予臣,达官显贵之间设宴,也能看到樱桃的身影。如唐代宰相、文学家权德舆在《酬裴杰秀才新樱桃》写道:

新果真琼液,来应宴紫兰。

圆疑窃龙颔,色己夺鸡冠。

在诗人眼中,樱桃圆润如龙珠,色红胜鸡冠,仿佛不只是一道珍馐,更像是难得一见的艺术品。唐朝人对樱桃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

《太平广记》中还记载了唐朝人吃樱桃的方式,不是单独吃,而是讲究搭配的:

"唐时新进士尤重樱桃宴……时京国樱桃初出,虽贵达未适口,而覃山积铺席,复和以糖酪,用享人蛮献一小盘,亦不啻数升。"

"虽贵达未适口",看来唐朝人还不太适应樱桃的酸涩口感,于是"复和以糖酪",就是搭配着"糖酪"一起食用。"糖酪"这种食物,曾在《红楼梦》第十九回中出现,是元妃赐给贾宝玉、又被宝玉留给袭人的那个小吃。据后人考证,它应该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酸奶。用酸奶的甜,中和樱桃的酸,唐朝人果然有品味。

到了南宋时期,辛弃疾也曾在《菩萨蛮·坐中赋樱桃》中有这样的表述:

香浮乳酪玻璃碗,年年醉里尝新惯。

看来唐朝人吃樱桃的方式,也延续到了南宋。

最有意思的是,"诗佛"王维也写过一首《敕赐百官樱桃》,其中写道:

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

......

饱食不须愁内热,太官还有蔗浆寒。

皇帝在芙蓉阙上大宴群官,樱桃依然在列。王维特别开心地说:"虽然樱桃吃多了会内热,但没关系,我们这儿还备了清凉的蔗糖水呢。"

原来,吃樱桃还有这样的搭配方式啊!

想想王维平时给我们的印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是"诗佛",一贯淡然从容,没想到遇着樱桃,也有了满满的烟火气。

唐朝人到底有多喜欢樱桃呢?它不只在皇家园林里,在君臣的宴席上,很多上层人士的私家宅院里,也都种着樱桃树。

白居易写过一首《伤大宅》,其中有这样几句: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这首诗,其实是白居易对豪门显贵奢侈之风进行的揭露和抨击,但从中也可窥见,在家里种植樱桃己成为一种雅趣,樱桃和芍药、牡丹一样,成为了彰显身份地位之物。

除此之外,韦庄在《李氏小池亭十二韵》里写:"花落鱼争唼,樱红鸟竞鷂。"李峤在《五月奉教作》里写:"果院新樱熟,花庭曙槿芳。"可见樱桃在唐朝时期,颇受世人宠爱,作为观赏植物被广泛种植。

流光容易把人抛,抛不掉那颗红了的樱桃

时间 | 流光容易把人抛

关于樱桃的文化,不只风花雪月,它有更深刻的生命内涵。

蒋捷的那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就是这种更深刻的表达。

樱桃在春末夏初时成熟,之后会很快零落殆尽。就如白居易的感叹:"可惜风吹兼雨打,明朝后日即应无。"(《吾樱桃》)

于是,樱桃成了文人笔下,时间流逝的象征。

樱桃红熟时,是春末;芭蕉由浅绿转为深绿时,是夏初。樱桃才红,芭蕉又绿了,春走夏来,季节变换之快,使人追赶不上,犹如年华易逝,人生易老。

由"时光流逝"延展,樱桃偶尔也会在离别时,勾起人们的离愁。

清初诗人钱谦益的《吴门春仲送李生还长安》中,写道:

夜乌啼断门前柳,春鸟衔残花外樱。

尊酒前期君莫忘,药囊我欲傍余生。

诗人拖着病躯,在风雨连绵的仲春起身送别,杨柳依依、樱桃靡靡,一杯清酒寄托他对后辈的无尽期许。迟暮老者在送别之际的悲凉之情,跃然纸上。

樱桃虽红润娇俏,在特定的场景中,在特定的人物身上,依然能勾起伤感悲情。

流光容易把人抛,抛不掉那颗红了的樱桃

社稷 | 樱桃落尽春归去

最大的悲与伤,来自南唐后主李煜眼中的樱桃。

金陵城即将被宋朝攻破的前夕,李煜登上城楼,眼中所见,无尽荒凉。城破国亡之前,他写下了这阙《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樱桃落尽,暗示了春天逝去,烘托出无限伤感的氛围。

从先秦开始,樱桃被皇家作为祭祀鲜果供奉寺庙;到唐宋,樱桃树遍植于皇家内院,作为盛世繁华的象征;渐渐地,樱桃也与江山社稷休戚相关了吧。此时于李煜心里,落尽的樱桃,就是即将落幕的南唐啊。

还记得前面说过的,唐太宗那首《赋得樱桃》吗?"华林满方景,洛阳遍阳春。"盛世帝王眼中的樱桃,和亡国之君眼中的樱桃,一个是春色满园,一个是樱桃落尽,反差的鲜明,让后人唏嘘。

对了,还是李煜。

昔日,他曾流连在"绣床斜凭娇无那"的柔媚中,那时他用"樱桃"来形容女子的嘴唇,"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一斛珠·晓妆初过》)

对,樱桃也常被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便是"樱唇"或者"樱桃小口"。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看同一个事物,原是如此不同。

流光容易把人抛,抛不掉那颗红了的樱桃

结语 | 莫把樱桃抛

时至今日,樱桃仍在,有了更多的吃法,可以入菜,也可以作甜点,在蛋糕上放几颗作点缀,既能增色,又能中和甜腻。

但除了酸与甜之外,它的其它"味道"似乎都消失了。它不再居庙堂之高,不再是难得一见的珍馐,也很少再有人对着它发出"流光容易把人抛"的感慨。

时代是在进步的,但人的情感之丰富,未必有进步。

"樱桃"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承载的丰富意蕴,也该在我们心里留下一种味道吧——

一种叫做"回味"的味道。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