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有关柳宗元的资料_柳宗元的好友

有关柳宗元的资料_柳宗元的好友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2-23 19:32:43
阅读:


寻访柳宗元

▲柳侯祠

柳州有柳宗元,在中国近代以前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里,这块偏僻未经开化的岭南一隅因为柳宗元而大有改观,随后柳学兴起,又让这个地方热闹起来,可以说柳宗元很让柳州增色不少。

因为这个缘故,我对柳州心系已久,确切地说,是想看柳宗元。

出差柳州,离柳侯祠一箭之地,公事之余,晚上一个人静静地从酒店出来,顺着并不喧哗的大路,步行到柳侯祠,祭拜柳公。

中国的文化史一度充满了令人哭笑不得的贬官文化,朝堂里总有一些不干实事排斥异己的官吏,他们操弄权术,时不时进献一些谗言,最后皇帝大笔一挥,一批批文人应笔而落,从此流落江湖,开始了飘零的仕途生涯,成为失落的中国文官集体一种特有的政治现象,中国的文化史也便有了一幕幕悲壮大气恢宏而不低落的文化特写。

在柳州,究竟来了多少这样被贬谪的官员,很难统计,柳宗元显然是其中显赫的一位。

静静地穿过大门。

感觉还没走上几步,薄暮中古朴轩昂的柳侯祠矗立在眼前。心里有点慌,还没准备好,柳侯祠已经近立在眼前。面对这座心里期盼了许久但突然出现的所在,一种说不清楚但十分熟悉的感觉让人感到不知所措。

寻访柳宗元

整理一下心绪,柳宗元模糊的面目逐渐清晰起来。

21岁进士及第,26岁中榜博学鸿词科,怎么说都是少年得志了。然而灾难还在后面,“二王八司马事件”让他的政治命运一落千丈,人生从此与贬谪紧紧联系起来:33岁被贬到永州,43岁再次贬到柳州,从26岁进入仕途,到47岁任上逝世,21年宦海生涯中竟有14年过着失意的贬谪生活,心中的苦楚可想而知了。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大赦,敕召柳宗元回京,然而诏书还未送达,就在任上病逝了,人生失去了最后一次可能转折的机会。

造化弄人,还能说什么呢?!

身为逐客,心境往往都比较差,悲愁满腹那是再寻常不过了。在人生的最后四年里,柳宗元的政治希望和还乡希望始终在内心闪现,但失意而不失落,并不妨碍他在柳州勤于政事,施惠于民,而且很是做出了一番业绩,“是岂不足为政邪?”释放奴婢,开凿水井,兴办学堂,开荒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时柳州落后蒙昧的物质和精神面貌。

这和在永州完全不一样。

“永贞革新”失败,志同道合的同僚友人一个个被贬黜到边荒之地,境况凄惨。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不久被赐死,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到任后不久病死,韦执谊、韩泰、陈谏、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无一例外被贬到边州。柳宗元自己也被贬到邵州任刺史,还在赴任途中,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一呆就是十年。

政治失意,友人离散,心情自然很差,以致情绪上十分低落,加上司马一职又没什么实权,因此永州十年柳宗元在政治上颇为消沉,一度靠寄情山水,排遣内心抑郁。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永州的山山水水在他的脚下无远弗届。结果恰恰这段时间,成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辉煌时期。《柳河东全集》540多篇诗文,有317篇竟然都创作于永州,其中就有那篇非常有名的《永州八记》。

寻访柳宗元

如果政治上的失意,反倒成全了文学上的巨大成就,那么这样的结果实在不能说它是一件坏事。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对此表达得很明确:“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意思是说,若是柳宗元被贬斥的时间不够长,穷困的处境又没有达到极点,即便能够在官场中出人头地,那他的文学辞章一定不能这样地下功夫,然后像今天这样流传后世。即使让子厚实现他的愿望,一度官至将相,然而仕途上的浮名和文学上的巨大成就相比,哪个得失更大呢?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

终于,事情有了象征性的转机。元和十年(815年),朝廷一纸诏书令他回京,同时召回的还有其他一同被贬谪远州的七位司马,其中包括他的好友刘禹锡。一心想北归的柳宗元看到了希望,心里异常高兴,劫难过去,前途终于不再渺茫了。

长途跋涉回到长安,不想更大的打击冲着他来了,贬为柳州刺史。

从邵州,到永州,再到柳州,一次比一次远。贬来贬去,内心上的打击和由此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也就可想而知。赴柳途中,在衡阳与好友刘禹锡分别,这种心灰意冷的痛苦心境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一再的打击,日子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过下去了,满腹的委屈与愤懑,内心无法承受生命之重。然而一到了柳州,情形就不同了。恶劣、荒凉、贫穷、愚昧,沿途所见,触目惊心,以至于心情十分沉重,竟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贬谪带来的内心痛苦。好在,尽管被贬到这蛮荒之地,但好歹作为一地的最高长官,手里终于有了比较像样的实权,可以在这很好地布施一番仁政,造福一方百姓了。

于是,释放奴婢、开凿水井、兴办学堂、开荒建设……一桩桩兴利除弊、教化育人的业绩,着实让柳宗元为柳州办了几件非常漂亮的事情。

初拜柳州出东郊,道旁相送皆贤豪。回眸炫晃别群玉,独赴异域穿蓬蒿。炎烟六月咽口鼻,胸鸣肩举不可逃。桂州西南又千里,漓水斗石麻兰高。阴森野葛交蔽日,悬蛇结虺如蒲萄。到官数宿贼满野,缚壮杀老啼且号。饥行夜坐设方略,笼铜枹鼓手所操。奇疮钉骨状如箭,鬼手脱命争纤毫。今年噬毒得霍疾,支心搅腹戟与刀。迩来气少筋骨露,苍白瀄汩盈颠毛。君今矻矻又窜逐,辞赋已复穷诗骚。神兵庙略频破虏,四溟不日清风涛。圣恩倘忽念地苇,十年践蹈久已劳。幸因解网入鸟兽,毕命江海终游遨。愿言未果身益老,起望东北心滔滔。

元和十一年(816年),柳宗元到任柳州第二年,给友人写了一首长诗,追述初到柳州的所见,以及自己一年来的作为、遭遇。今天我们读这首《寄韦珩》,仍然很能从中读出一种凄楚,和痛彻肺腑的沉重心情来。

寻访柳宗元

你看,“独赴异域穿蓬蒿”,可以想见,当柳宗元别过前来送行的长安友人,只身来到这远离中原的化外之地,穿过高高的蓬蒿,“炎烟六月”,人早已气喘吁吁,柳州处处野藤蔽日,按说是可以很好地歇脚纳凉的,然而毒蛇出没麇集,它们悬吊在藤蔓上,就像悬吊的葡萄一样。此外,盗贼猖獗,恶行盈野,他们缚壮杀老,劫持人口,治安上的严峻形势,显然已经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那么也就不难理解,柳宗元“饥行夜坐设方略,笼铜枹鼓手所操”背后的逼人形势了,面对这穷山恶水与恶俗恶行,作为父母官,柳宗元白天忍着饥饿外出巡行,枵腹从公,到了晚上仍然得不到休息,要继续筹划治理地方的对策,并且亲力亲为。偏偏在这个时候,他又在这瘴疫之地身染重病,“奇疮钉骨状如箭,鬼手脱命争纤毫。今年噬毒得霍疾,支心搅腹戟与刀”,疔疮发作起来,一天比一天疼痛难忍,《政和政类本草》记载,柳宗元后来用蜣螂心调制敷贴,才“一夕而百苦皆已”,鬼手脱命,从死神手里检出一条命来,然而紧接着不久,霍乱又找上他了,最终依靠霍乱盐汤方才治愈。但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这时已是气衰体弱,筋骨毕露,“迩来气少筋骨露,苍白瀄汩盈颠毛”。

政事艰难,沉疴折磨,已然可见一斑。然而,对柳宗元来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这儿,一切不过刚刚开始。

在柳州,柳宗元接触居住在山区一带的少数民族,发现他们在语言、生活和风俗上均与常人有着显著的区别。他们用粽粑叶和荷叶包裹食物,用禽兽的毛缝制御寒的衣被,并深信鸡骨占年,用以预测吉凶和年成好坏。面对这种原始性的贫穷和落后,柳宗元一方面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作为父母官,强烈的责任感使得他决心克服各种障碍,与当地人接近,以更好地推行政务,改变当地落后的面貌,造福一方。“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与其说这是文学家笔下的精彩章辞,不如说这是政治家深入基层了解民间疾苦后勇于任事的内心写照。

柳州典押子女现象流行,“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沦为奴婢 ”业已成习。对此,柳宗元发布政令,对其果断“革其乡法”,使得柳州“典贴良人男女作奴婢驱使”的残酷现象迅速得到处置,不特让沦为奴婢者可以出钱赎回,还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规定奴婢在为债主服役期间,必须按服役的时间折算出工钱,一俟抵完债务,就可以恢复人身自由。后来,这套办法进一步为桂管观察使裴行立推广到柳州附近的其他州县。不到一年,重获自由的奴婢达数千众。

当时柳州百姓土神观念浓厚,认为动土掘井会触犯土神,以致吃水用水要靠每天背着罂甈去柳江取水。柳江河岸既高且陡,天旱时水位下降,取水要跑很远的路,碰上雨天路滑,上下不便,更是让取水变得十分艰难。柳宗元到任后,动用公帑,组织人力,凿井数眼,解除了当地人取水上的困难的同时,让他们从此喝上了甘甜的地下水,结束了世代靠天吃饭饮水的日子。

柳州百姓迷信鬼神巫术,遇到瘴病疾疫,要靠宰杀牲口求得解脱。他们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效果,从小到大,从鸡鸭、猪羊到牛马宰杀不同大小的禽畜牲口,到了最后仍是无济于事,一定认为这是“神不置我矣”,交代完后事,就不吃不喝,遮面待死,结果不但使得人口减少,田地渐于荒芜,更因滥杀禽畜,一度使得禽畜繁殖成为问题。柳宗元利用佛教戒杀的主张和讲究大中之道的教义,主持修复了被焚毁百年的大云佛寺,引导人们去掉了滥杀牲口的陋习,逐渐远离鬼神巫术。在修复寺庙的同时,又开垦了大量荒地,种上竹木、蔬菜和稻谷,发展生产,同时兴办教育,发展文卫事业,移风易俗,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

寻访柳宗元

柳宗元还动员大家整治街巷,修筑庙宇,使“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极大改变了柳州的环境面貌,“柳民既皆悦喜”。

他还亲自在柳江边上栽种柳树,大力推行“柳州植柳”。又在柳州城西北角荒地上种植两百株柑树,为此他作《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明确自己种植柑树是和屈原一样,喜爱柑树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而不是像李衡那样是为后人留产业,博一己私利。

政事上的成功,柳州遂有大治。

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曰:“兹土虽远京师,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我则非人。”于是老少相教语,莫背侯令。凡有所为,于其乡间,及于其家,皆日:“吾侯闻之,得无不可于意否?”莫不付度而后从事。凡令之期,民勤趋之,无有后先,必以其时。于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惰,猪牛鸭鸡,肥大蕃息;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

今天,我们读《柳州罗池庙碑》这段文字,内心畅快;估计韩愈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心情也是舒畅的;柳州大治,人民安居乐业,拥戴柳侯,柳宗元内心必然也能颇感安慰,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宦情羁思。“生泽为民”,民必感之,“弃于时”,而享祀千年,“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却在柳州业绩卓著,为后人永世悼念。

柳宗元在柳州影响之大,以至于颇是影响到了后来的一批批文人,他们心生敬意,以十分崇敬的心情和态度仰望着这位前辈,内心不免会泛起波澜。那些仕途失意谪贬南荒的文官,南下途中,心情都比较郁闷,然而一想到柳宗元,心里多多少少会得到一些安慰,自古文人相轻,然而斯时斯地,相同的遭遇立刻形成了一种感情共鸣,让脆弱的内心瞬间变得坚强一些。即便是那些本地的官员,也因为柳宗元,开始重新思考着为政的意义,

夫文章政事,不判两途。侯固以文章而能政事者,而又以游观为为政之具,俾乱虑滞志,无所容入,然后理达而事成,故其惠化至今。

清光绪十八年,柳州府事蒋兆奎在一篇写柳宗元的碑文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说他从柳宗元身上看到了学识文章、自然游观和政事的统一。

写文章与从政本来不是两件完全没有关联的事情。柳侯能写一手好文章,又有从政的能力,这样能够把游览观光当作从政之外的一种修养,使各种各样的思虑不至于扰乱内心,这样内心的思想世界就能够永远保持一种通达的境界,于是所做的政事就能成功,恩泽一直流布到今天。

柳宗元已经成了一个独特的形象,他的存在促使着不少文人和官员开始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

今天,柳宗元已经成为柳州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柳学作为柳州地域文化的代表,早已渗入这个城市的文化血液,成为柳州城市文明的人文符号,它的兴起、发展与传扬,让柳宗元从来没有走远,紧紧地与柳州融合在一起。

寻访柳宗元

有德于民民祀之,无私济世世兴矣。

不得不说,这副对联做得实在是很有水平,恰如其分地道明了柳宗元对柳州作出的贡献,又十分自然地表达了柳州人民对柳宗元的心理感情。

如果稍微作一下盘点,几乎可以发现,在贬官文化盛行的中国政治长河中,总是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贬官与穷乡僻壤一结合,往往很能结合出一段政治佳话来。那些从朝廷中枢中贬谪来的文官,他们以一种放下的心态将仕途上的失意放在一边,怀着济世之心,走进里闾,与百姓们站一起,深入地头,修水利,重农桑,开荒建设,硬是在未经开化的穷山恶水中作出了一番实实在在的业绩,从而为后人永世称道。

今天我们缅怀那些被贬谪的伟大人物,韩愈、刘禹锡、苏东坡、范仲淹等一批高大的形象便会很自然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当然,也包括柳宗元。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