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关于马的记载并不多,基本只记载了两匹,一匹是赤兔马,一匹是的卢马。赤兔马以速度快闻名,帮助吕布,关羽驰骋沙场,可谓是宝马配英雄。而的卢马则除了一次檀溪救主,更多的则是妨主。甚至一出场就自己的主人就被赵云击杀了。那么,为什么刘备选择了这匹马呢?
第一,刘备的经济条件有限。当时刘备依旧是客军从属的身份,所辖只有新野,收入不是很多。而千里马都非常名贵,不是一般诸侯可以买得起的。所以刘备遇见千里马自然也不会特别挑剔。
第二,刘备和这匹马有非常相似的境遇。一开始刘虞招募兵勇,刘备前去,后来刘虞身死。这是刘备的第一个主公,当然,刘虞的死和刘备没有任何关系。后来刘备去参加讨伐董卓的诸侯联盟,联盟不久解体。这也和刘备没什么关系。刘备又去投奔公孙瓒,公孙瓒最后易京自焚。刘备投奔陶谦,陶谦病死。刘备投奔吕布,吕布殒命。去面见天子,结果衣带诏事发,董承等人遭戮。转投袁绍,结果袁绍官渡兵败,不就身死。投奔刘表,刘表病死。后来拥立刘琦,结果刘琦病死。
可以说,刘备是非常克主公的了,虽然这些全部都是不幸的巧合。当刘备得知这匹的卢马妨主的时候,和所有人的态度都不一样,不但不避讳,还说了句“凡人死生有命,岂马所能妨哉。”这句话一方面是说马,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说自己呢。之前的刘备投靠的人,或是胸无大志,像公孙瓒,陶谦;或是刚愎自用,像袁绍,吕布;而且这些人都是和远超常人的曹操争天下,兵败也是正常。
所以,从命运的角度讲,刘备是命硬,注定是要成就一番事业的英雄,所以普通的主公镇不住他,所以被克。从实际的角度,是刘备最会判断风向,可以提前从细小处判断危险,从而逃离。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谁告诉刘备的卢妨主_刘备为什么将的卢马送给刘表
三国演义中,关于马的记载并不多,基本只记载了两匹,一匹是赤兔马,一匹是的卢马。赤兔马以速度快闻名,帮助吕布,关羽驰骋沙场,可谓是宝马配英雄。而的卢马则除了一次檀溪救主,
-
五虎上将的坐骑分别是什么_刘备的五虎上将是哪五虎
三国时期的刘备,既无天时,又无地利,最终保证他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原因就是他的手下有一大批精明能干的谋臣武将。得人心者得天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名誉天下的五虎上将:关
-
刘备的皇叔身份真假_历史上刘备真的是皇叔吗
“汉室宗亲”的身份给刘备带来了多少负担? 本文作者为沉默的黄昏,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萨沙讲史堂第三百二十九期】(历史系列第120讲) 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一直
-
三国武将排名前100名和他的坐骑_三国十大名马坐骑人
第十:灰影 张辽之马,大战逍遥津时,张辽骑得正是这匹马。张辽以八百步卒逆袭孙权,继而打破孙权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于逍遥津(合肥境内),从而化解了合肥之围的以少胜多著名战役,
-
刘备的称号是什么_称刘备为皇叔的时候是哪个皇帝
在我国,正史里并没有刘备与汉献帝认亲一事。小说《三国演义》二十二回有相应的记录。 小说写道:次日,献帝设朝,操表奏玄德军功,引玄德见帝。玄德具朝服拜于丹墀。帝宣上殿,问曰
-
庞统为什么要骑刘备的马_庞统为何投奔刘备
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官拜军师中郎将。才智与诸葛亮齐名,道号“凤雏”。在进围雒县时,统率众攻城,不幸被流矢击中去世,时年
-
三国卧龙凤雏得一而得天下的下一句是什么_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是谁说的
颍川水镜先生司马徽曾对刘备说了荆州名士卧龙,凤雏的才华,通过一句话,迅速的将自己的两位高徒推销出去了,即今天我们依旧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卧龙、凤雏,二者得其一,便可得天
-
诸葛亮六出祁山真的对吗_诸葛亮六出祁山攻打的是
刘备登基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也祭天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大家可看好了,国号是汉,而不是蜀汉。“蜀汉”是魏、吴对他的蔑称,之后魏国统一
-
从隆中对中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人_诸葛亮隐居隆中时称
刘备三顾茅庐才得以见到诸葛亮,刘备问诸葛亮如何才能“欲信大义于天下”,诸葛亮跟刘备谈了自己的想法,即著名的隆中对。《三国演义》中把诸葛亮描写成一个多智似妖无所不能的谋士
-
诸葛亮在隆中对的策略_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故事简介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这段话出自《隆中对》,说得是东汉末年,刘备曾多
-
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故事简介_诸葛亮在隆中对的策略
文 | 小刀 诸葛亮的《隆中对》想必家喻户晓,毕竟课本里有这一篇文言文,而鲁肃的《榻上策》估计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话不多说,本篇文章将从 创作背景、创作时间、战略目标 等等方面
-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什么意思_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建议刘备让曹操占
刘备三顾茅庐,求得诸葛亮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分析天下大势,向刘备提供了立国的策略,《隆中对》原文择录如下: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