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芈心的人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公元前206年,当时为沛公的刘邦率领义军攻入函谷关,进入关中地区。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入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并派人驻守函谷关,以防项羽进关。当时项羽刚刚于巨鹿之战取得胜利,并歼灭了秦军的主力,正向关中进攻。当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得知刘邦已经攻陷关中,一怒之下攻陷了关隘,并推进至戏水之西。刘邦当时与其军队同处霸上,暂未会见项羽。当时项羽的兵力大约是400,000 人,刘邦军队共约100,000 人。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张良向刘邦分析,不宜和项羽硬拼,刘邦只得退出咸阳,回师霸上,更知道自己军力不及于项羽四十万大军,刘邦更把在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动的送到项羽营中,更说愿让项羽称关中王。范增已觉出刘邦必成大器,便命项羽设下“鸿门夜宴”一心诛除刘邦,但此事为项伯知悉,项伯竟顾念和张良故人之情,向刘邦大军报讯,刘邦知道这鸿门宴是去不得的凶险之地,但张良却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条,赴会也许能有生机,刘邦无奈只得应约前往。鸿门宴当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定要把刘邦人头留下,谁知刘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项羽之怨恨,范增便再命“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一心要在席中把刘邦刺死,可是还是被项伯和樊哙给刘邦解了围,刘邦终于更借往如厕而逃遁而去。
【鸿门宴的部分原文】: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尊称仅次于父亲)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jué绝,古时佩带玉器,圆形有缺口)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出自《史记》卷7《项羽本纪》
【鸿门宴的赢家】
鸿门宴,则是项羽与怀王的最后博弈。此时的刘邦,既是怀王手中最后一张牌,也是怀王之约的关键人物,刘邦此时的选择对于楚军的局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是继续支持怀王以谋取关中王的地位,还是彻底放弃这一念想,投靠项羽以获得最大的好处?最终,刘邦选择了后者。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在鸿门宴一开始,当刘邦说出这句话时,对于项羽而言,鸿门宴已经结束了。因为他的目的已经达到,刘邦抛弃了怀王选择了自己,怀王彻底输了。
真正看不清的,反而是范增。对于项羽而言,此时的刘邦,不仅没必要杀,更不能杀。第一,从实力上,项羽的联军一共有四十万人,而刘邦一人便坐拥十万大军,即使能赢对项羽而言也必将是重大打击;第二,刘邦毕竟是灭秦的第二大功臣,若是项羽杀了刘邦,实际上是给予刚刚安定下来的诸侯一个极其不好的信号:刘邦都死了,我们又怎么会安全呢?第三,即使在鸿门宴上杀掉了刘邦也不意味着他的十万大军会凭空消失,恐怕到时候曹参会拥刘邦之后,立旗反楚,到时项羽刚刚获得的天下又将大乱。因而,项羽不杀刘邦,无疑才是真正正确的选择。
鸿门宴最大的赢家毫无疑问是项羽,他不费一兵一卒收取了关中,并且彻底击败了怀王,成为真正的天下共主,其次是刘邦,刘邦以退为进,保住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事后项羽加封的汉中,或许正是对刘邦关键时刻的抉择的奖赏。
【对项羽的评价】
于鸿门宴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却莫说纷纭,前人对此基本给予否定的态度,视之项羽不听臣言,狂妄无礼,优柔寡断,刚愎自用,眼光短浅,有勇无谋。其结论就是项羽头脑简单,骄傲自大,所以大意放走了敌手,酿成后患。
近年来出现不少学者通过研究当时背景,重新探讨这个问题,作出不同于传统的看法。比如(1)学者张志坤在其文《鸿门宴楚汉得失之我见》认为鸿门宴实际上是项羽兵不血刃,不废吹灰之力夺得关中,既降伏刘邦,又维护自己反秦盟主的地位;而刘邦忍辱负重,拿土地换来渡过暂时难关,仅此而已。(2) 学者蔡伟更是高度的评价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如果说刘备释刘璋为仁释、关羽释曹操为义释、孔明释孟获为智释,那么,项羽之释刘邦不但总其所有,更添一条——勇释。”前人对项羽鸿门宴上轻易放跑刘邦简单归于其头脑简单,不足论矣!好在现在大多学者开始从当时的背景重新来探讨,犹为可喜,但是翻案过甚,许多观点尚有待于商讨。
【自己的看法】
鸿门宴中项羽不听自己的谋士范增的意见,没有杀死刘邦,我认为项羽是有自己的看法的。首先,就算杀死了刘邦,刘邦的十万大军也不会凭空消失,恐怕到时候还有新的对手作为项羽的敌人,并且使刚获得的天下又大乱,这叫做得不偿失。其次,项羽获得当时的那种地位,也不是有勇无谋,他肯定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并不是后世所说的项羽,有勇无谋,优柔寡断,刚愎自用,目光短浅。所以说,项羽才是鸿门宴的最大赢家。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鸿门宴的最大历史赢家并不是刘邦而是项羽!这是为什么?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扶楚怀
-
中华民族之根,天下第一陵——黄帝陵
原创 西行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 号称“天下”,又称“华夏第一陵”,“中华第一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北桥山。 黄帝陵古称“桥
-
代表情谊的中国绳结: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图片 | 互动百科) 绳,索也。索下云:“绳也。艸有茎叶,可作绳索也。”绳结,是以绳为基本材料,将一段或多段绳,通过纵横穿插、打成结扣而成。 在文字出现以前,先人们用绳子缠绕
-
鸿门宴最被人忽略的一个细节,竟成为刘邦活命的关键
每一位熟悉中国历史的人应该都明白《史记》在文学和历史方面的重要性,这本司马迁耗费了毕生心血所编写成的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的传奇史书,是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文
-
鸿门宴真相复盘,项羽说:这彼可取而代之,可不是说说而已!
楚汉争霸时代,是一个波澜壮阔、至关重要的时代。它结束了“暴虐”而亡的短命的秦帝国,开启了“霸王道杂之”、生命力顽强的汉帝国。在这个时代,涌现出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
记载东汉历史的史书为什么叫《后汉书》而不叫《东汉书》?
中国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持续至今的文明,务实是主要原因之一。而务实的一大表现就是相比较某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中国人更加重视对真实历史的记载、大约从夏朝开始,中国就已经
-
洪承畴简介,洪承畴的故事
洪承畴(1593~1665)中国明末降清大臣。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崇祯七年(1634)洪承畴任兵部尚书,兼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等处军务,镇压农民起
-
项羽并非有勇无谋,鸿门宴上不杀刘邦,正是深谋远虑
两千年来, 项羽 鸿门宴上不杀 刘邦 ,都被当做他因此失去天下、最终国破身亡的最主要原因。多少后世英雄人杰,都将项羽当做鞭策自己的反面典型: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后汉书·诸帝本纪》评点一: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安帝
文/格瓦拉同志 本文为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后汉书》为刘宋史学家范晔所著,综合当时流传于世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后汉纪》所成,分十纪、八十列传,至北宋时
-
中国五座黄帝陵,哪里才是黄帝真正的葬身处?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可是中华大地竟有五座黄帝陵,究竟哪座是真,哪些只是衣冠冢? 陕西桥山黄帝陵: 依据是
-
写出史学巨著《后汉书》的大才子范晔,为何结局悲惨?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意思是一个人的文章和他的品行相辅相称,反过来,一个人的文章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行。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绝对。古往今来,有才无德的例子并不鲜见。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