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41年宋襄公召集的会盟不太成功,但是他并不气馁,而是在两年后召集包括齐国和楚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在鹿上会盟。 齐孝公是宋襄公亲自带兵护送到齐国即位的,宋襄公不负齐桓公之
宋襄公是真仁还是假义? 叶超英 公元前639年,宋、楚两军对峙于泓水两岸。宋军早在岸边严阵以待,楚军欲渡河而击。楚军渡河一半时,宋国大臣子鱼认为这是歼敌的良机,可以乘虚而入。然
01 战国末年,齐楚燕韩赵魏秦并称七雄,纷纷兼并其他小国扩大领土,无数诸侯国被吞并。 处在夹缝中生存的小国纷纷寻求大国庇护以自保,宋国也不能例外。 宋国处在列国交战的中原地带,
宋襄公子兹甫是宋国的第二十任国君,宋桓公次子,父亲病重期间,他恳请父亲把国君之位让给庶兄子鱼(公子目夷),因而获得了“让国”的美名,此后他四处沽名钓誉,仿佛他是天底下最
有一天,苏代去宋国经过魏国时,魏国逮捕了苏代。 齐王就派人对魏王说:“齐国要把宋国的土地给泾阳君。但秦国不一定接受,因为秦王不相信齐王和苏代。如果齐魏两国产生了严重矛盾,
肖姓是一个源于中国的姓,中国大陆简化字出现后,很多人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于是不少“萧”姓者为书写简便,把“萧”写作“肖”。而也有观
#每天学点《古文观止》#第十三篇第一节 今天咱们这篇文章《子鱼论战》,您可以当个笑话来听,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呢?宋襄公。 关于春秋五霸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是这几
《曹刿论战》与《子鱼论战》都是《左传》中的名篇,曹刿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他最著名军事理论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子鱼则是当时宋国的司马,他虽然有满脑子的军事思想,可惜君主却不听他的。 同样面对强大的敌人,曹刿和国君鲁庄公与齐国对阵时,鲁庄公说,打吧。曹刿说,不行。鲁庄公听他的,没打。等齐国三通鼓后,高涨的士气泄了,曹刿看准时机,说,可以打了。 结果,齐国没防着,一败涂地。 再来看子鱼论战,当时的情况是,郑国与楚国勾结,威胁到了宋国,宋国为了削弱楚国,出兵去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来救郑国,于是宋国与楚国在泓水边发生的战争。当时的形势对宋国十分有利,楚国士兵要渡过泓水才能攻击宋国,子鱼见了,对宋襄公说,打吧。宋襄公却说,不行,敌军还没摆好阵势,君子是不能打没摆好阵列的敌人的。结果等楚军摆好阵势后,宋军再去攻打时,自己败得一塌糊涂。 宋襄公的论调十分的可笑,“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意思就是:“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他在战场上大讲仁慈之道,居然还诤诤有词。 曹刿论战最后能战胜敌人是必然的,因为他跟对了主人,主人能够判断出他建议的对错,并加以实施。 子鱼论战失败也是必然的,因为他跟错了主子,他的主
春秋时期的事情总是这么神奇,古人那个好面子的时代,有时候往往会因为一碗汤而让事情变得神奇起来。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因为一碗汤,导致了另一方的惨败,这场战争就是春秋时期郑国和宋国的战争,战争以宋国主帅华元被郑哥俘虏而导致宋国大败。-一方成语
【成语】:鞭长莫及【解释】:原意是说,马鞭子虽然长,但是不能打马肚子,即便有力量,也不能用在不应该用的地方。后来比喻虽然愿意去做,但是力量达不到。【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成语典故】:楚子伐宋。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扬魂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