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易代修史”的文化传统。 清末帝溥仪宣读了退位诏书后不久,北洋政府便拨款大修清史。 担任清史馆馆长的是晚清督抚赵尔巽,此人祖籍在奉天铁岭,为汉军正蓝旗人,于同治年间举
《清史稿》是清朝覆亡后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支持编纂的清史,因最后未经审订即匆忙刊行,故名为“稿”。其编纂历时14年,前后数百人参与,全数合计800多万字。 民国三年(1914)春,北洋政府
文/格瓦拉同志 《清史稿》者,系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记载满清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由曾任湖广、四川、东三省总督的前清重臣赵尔巽担任清史馆总裁,大学者柯劭忞任总纂,合力
文/格瓦拉同志 《清史稿》系清史的未定稿,由曾任湖广、四川、东三省总督的前清重臣赵尔巽担任清史馆总裁,大学者柯劭忞任总纂,合力完成。全书共五百三十六卷,分本纪二十五卷、志一
文/格瓦拉同志 《清史稿》系清史的未定稿,由曾任湖广、四川、东三省总督的前清重臣赵尔巽担任清史馆总裁,大学者柯劭忞任总纂,合力完成。全书共五百三十六卷,分本纪二十五卷、志一
《清史稿》是清朝覆亡后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支持编纂的清史,因最后未经审订即匆忙刊行,故名为“稿”。其编纂历时14年,前后数百人参与,全数合计800多万字。 民国三年(1914年)春,北洋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文 / 林小静 《清史稿》是由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馆编写的记述清代历史的未定稿,编撰《清史稿》的目的是“作为史稿披露”的“急就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