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经过战争洗礼建立起的政权,山河破碎,面目疮痍,民生凋敝,饿殍遍野,政府税源枯竭,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由于早年亲眼目睹了元朝社会的黑暗,朱元璋深知官吏“多不恤民,往往
历朝历代,对于贪官污吏,老百姓都是深恶痛绝的。但是不管是什么时候,贪官污吏又是无法消灭的。只要存在官僚,就会有贪官。而治贪惩贪无论古今都会采取一些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若论
许多年来,明代皇帝朱元璋严惩贪官污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他做得尽管有些矫枉过正,但的确收到了明显成效,起到了整肃的效果。不但如此,就连宣扬廉洁方面,他亦有出色的表现,人们把他称为反贪楷模,正是人民心声的真实体现! 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就下令设专人每天五更时在樵楼上吹起号角,并高唱:“为君难,为臣又难,难也难;创业难,守成更难,难也难;保家难,保身又难,难也难!”为了防止功臣们居功自傲,朱元璋特令工部制造了一种申诫公侯铁榜,对他们可能发生的各种不法行为逐项规定了处罚标准。洪武18年前后,朱元璋将自己编写的四本诰书印发给各位官员,让他们认真学习,引以为戒。洪武25年,他又亲自编写了《醒贪简要录》,亲自在奉天门向百官宣读,并颁布中外。每次诛杀贪污受贿的案犯时,朱元璋都要下令刑部将其罪行印发至各级衙门,广为张贴,还下令官员都要到刑场观斩,以受教育。 他还经常表扬并越级提拔清正廉洁的官员,以树典型。陶后仲在福建任按察使时,惩治贪官数十人,尽除宿弊,抚恤军民。朱元璋下令对其大力表彰。某官员曾向河南按察司佥事王平行贿,王平反而将其抓起来送审。朱元璋得知后,嘉奖了他,并提拔他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对于能善始善终的循吏清官,朱元璋不仅给予重赏,还为他们修建府第;清官寿终时,朱元璋还亲自为其撰写祭文,以彰其德;他还命人将清官廉吏的事迹列入《彰善榜》、《圣政记》中,让其千古流芳…… 正因为朱元璋下狠心反腐
明初,许多官员蹈袭元朝之弊,擅权枉法,贪赃受贿,蠹政 害民。这使出身贫贱的朱元璋联想起元末吏治腐败激起民变的教 训,深为警惕和忧虑。洪武二年,朱元璋告戒群臣:“不禁贪暴 ,则民无以遂其生。”“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为 了反腐惩贪,朱元璋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展开了长期的激烈斗 争。 一、立重典,动酷刑,对贪官污吏进行严厉打击 朱元璋除了建立严密的官吏考核和监督制度外,特别重视利 用重典打击贪官污吏。明初,朱元璋出于休养生息的需要,颁行 了量刑较轻的洪武七年律。不久,朝廷内的政治、经济斗争日趋 激化,相继发生“空印案”、“胡党案”和“郭桓案”;农民的 反抗斗争也不时发生。朱元璋认为这是乱世重现,便决定实行重 典政策。他下令对“奸顽刁诈、贪赃之徒”实行法外加刑。并亲 自汇集一批法外加刑的案例,加上一些峻令和自己的训话,陆续 编成并颁发《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 臣》。它是《大明律》的补充,也是“法外之法”。洪武二十年 ,朱元璋又下令修订《大明律》,加重了对谋反,强盗、官吏犯 赃等直接危害皇朝行为的惩处力度。洪武二十六年,蓝玉党案结 束后,朱元璋感到自己的统治比较稳固,逐步减轻刑罚。二十九 年,他接受皇太孙朱允汶的建议,修改“畸重者七十三条”。他 对皇太孙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 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惩处十分严厉。《
朱允炆是太子朱标之子,朱标病逝后,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登基,成为明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朱允炆采取一系列的削藩措施,引起藩王们异常不满。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让人奇怪的是,朱棣起兵时只有800亲兵,朱允炆为什么最后会输掉战争?其实,与其说朱棣造反,不如说是朱棣拿回自己应得的皇位。 朱元璋时期,太子是朱标,朱标能力足够,同时也比朱元璋更加怀柔,同时又是大儿子,他是最适合当皇帝的,可是偏偏早逝,没当上皇帝。那么按理说,朱标死了,下一个太子应该在朱元璋的儿子当中选择。从能力、功劳上看,最合适的就是朱棣。结果,朱元璋偏偏把皇位传给了年少无知的朱允炆,这很不合理。从朱棣起兵前后看,朱棣是最适合当皇上的,永乐盛世就是最好的证明。与其说朱棣造反,不如说是夺回自己的皇位,该是你的,就是你的,造反成功,也就是必然了。 那朱允炆究竟为什么会败给朱棣呢?原因有许多,但最根本的错误是没理解朱元璋的布局。朱元璋在世时已经为他坐稳皇位做了足够多的工作,只要朱允炆规规矩矩,不要乱动,皇位自然会稳如泰山。但是朱允炆自作聪明,偏要把朱元璋布下的局面推翻。具体方面除了削藩之外,还抬高文臣地位,压制武将勋臣,导致许多地方武将都对这场战争保持观望态度。 再看朱允炆身边的大臣,齐泰、方孝儒、黄子澄,这些都是饱读之士,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人都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先来看看解缙是个什么人。 解缙非常有才华,洪武二十一年考中进士。朱元璋最初特别器重他,曾亲口对他说:“朕与你义如君臣,恩犹父子,你对我有什么谏言应当言无不尽才是啊!” (解缙剧照) 19岁的解缙还真信了朱元璋的话,回去认认真真写了一份万言书,在里面历数朱元璋的缺点和残暴,句句都切中要害,惹得朱元璋很生气,直接就革了他的职,断掉了他的政治生涯。 后来建文帝朱允汶继位后,又重新启用了他,但是并没有得到重用。 朱棣靖难成功后,急需要文官来替他打理国家,而不得朱允汶重用的解缙,立刻得到了朱棣的重用。 最早,解缙干的是编书的活。他干得很好,先后主持撰修过《列女传》《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其中《永乐大典》更是中国古典百科全书,堪称旷世之作。 学问这么高,朱棣当然要重用,于是提拔他为内阁首辅。 解缙一跃成为了大明王朝核心圈的人物。 朱棣不像朱元璋,对于解缙的直言劝谏,他还能虚心接受,因此君臣关系处得相当融洽,朱棣还曾对他感慨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此时的解缙颇为豪迈,总有些想替朱棣分担事务的雄心,可惜,解缙想多了。 (朱棣剧照) 永乐三年,朱棣准备立太子。按“有嫡立嫡”的明朝祖制,朱棣应该立嫡长子朱高炽。 但朱棣实在不喜欢朱高炽,他自认为自己英明神武,可朱高炽呢?高大肥胖,行动迟缓,还有脚疾,走路都得人扶着,更不要说骑射方面的本事了。 朱棣喜欢的是随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称帝后,为了大明江山永固,他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做了藩王,“太祖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朱元璋在世时,外地藩王谨言慎行,可随着朱允炆即位,藩王们逐渐尾大不掉,对皇位产生威胁。 长久以来,关于朱允炆丢了江山的原因,史学界逐渐有一个共识,就是朱允炆一上台就削藩。建文帝削藩是从最弱小的藩王开始的,这让最有实力的燕王闻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也给朱棣充足的准备时间。 继位第一年,被朱允炆废掉的范围有周王、代王、湘王、齐王、岷王。这五个藩王劣迹斑斑,可没有威胁到朝廷统治,比如远在云南的岷王,再比如造成湘王举家自焚,这就过分了。 问题来了,朱允炆一登基就削藩,正确吗?先来句总结,削藩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藩王手中拥有强兵,这对朝廷是极大地威胁。但是,朱允炆在削藩犯了两个致命错误,一是前面提到的削藩顺序问题,将朱棣放在最后;二是犯了草操之过急以及急躁轻敌的错误,认为藩王在皇权下压力下就会束手待毙。 从决定削藩那一刻起,朱允炆自我幻想,认为自己的皇叔们能心甘情愿地配合削藩。完全没有意识到,削藩完完全全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前期五名藩王的顺利被削,胜利来得如此突然,让朱允炆有些飘飘然了。 可朱棣绝不会坐以待毙,翻阅史书,我们发现一个令人唏嘘的现象。就是靖难之役已经开始了,朱允炆对如何处置朱棣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更令人不解的是,朱允炆竟然对前线将士
朱高炽的特点: 胖、仁、孝 。虽然执政总共还不到一年,但历史对他却评价极高,可见朱高炽并非徒有虚名,我们翻开历史,看看真实的朱高炽。 明史这样评说: 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明仁宗在位一年,从用人到治国,善举多到数不过来。假如老天多给点时间,一定能让国家得到休养,万民感化,成就又一个盛世,真可以比肩汉文帝、汉景帝啊! 一个被父亲和兄弟嫌弃的胖子。 父亲明成祖朱棣,和爷爷朱元璋一样,都是马上皇帝。所以很自然,更偏爱勇武有力的二儿子朱高煦。而身为长子的朱高炽,从小就是个胖子,再加上脚有疾病,行动非常不便,总是要两个宦官搀扶着才能走。兄弟俩一对比,朱高炽的世子之位就岌岌可危。 朱棣甚至抚着老二朱高煦的背说过这样的话: 勉之,世子多疾 。加油啊老二,你哥喜欢生病。 但为什么最终没有改变皇太子呢,一是因为朱高炽儿时就深受爷爷朱元璋喜爱,必有过人之处,明成祖不敢轻易废弃;二是朱高炽没有犯过任何过错,完全找不到废掉的理由。 再加上竞争者二弟不断犯错,干坏事,明显已经做不了好皇帝了,朱棣再喜欢他,也不想让他把江山给霍霍掉。所以朱高炽才能在朱棣驾崩后,顺利即位。 孝而明:对皇位不贪婪,遇大事原则性极强。 二弟朱高煦在跟随父亲朱棣谋反时,军功很高,居功自傲,心想这个只知道读书的死胖子什么都没干,凭什么传位给他,就想把朱高炽搞下去。他和宦官黄俨
朱元璋,幼名重八,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入皇觉寺做过和尚,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68年,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登基后的朱元璋在全国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贪污”运动。朱元璋对付贪官,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方式,就一招:杀! 首先,颁布多部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最主要的有《大明律》《大诰》等,明确规定对贪污罪适用的“五刑”。在《大明律》中,规定犯有贪赃罪的官吏,一经查实,一律发配到北方荒漠之地充军;贪污获赃六十两以上的,处以枭首示众之刑。按照当时的购买力,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200元,六十两银子仅仅相当于现在12000元,就要杀头,可见朱元璋所下的决心。 “五刑”之内,还不过瘾,朱元璋还法外用刑,包括抽筋、挑膝盖、剁指、剁脚、剥皮等酷刑,“剥皮揎草”就是其中一种,把人皮完整剥下来,做成袋状,在里面填充稻草后悬挂示众。 其次,残酷法律付诸实践,并且一视同仁,皇亲国戚也不例外!欧阳伦是马皇后亲生女儿安庆公主的丈夫,一向为非作歹,强占土地、隐匿税赋,还插足商业,走私贩私,向陕西贩运私茶。家奴周保还强迫当地官吏,抽调公车为其运输私茶。朱元璋知道后,立即下令赐死欧阳伦,诛杀周保。 可以说,朱元璋惩贪是历史上最残酷的,但也是起到效果最好的。朱元璋在位期间,明朝河清海晏,百姓乐业。
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是明朝灭亡的主要负责人,他的祖先朱元璋辛辛苦苦恢复的汉家山河,又一次被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攻破,汉族劳动人民被北方的女真族屠杀,数以万计的牛羊被劫掠,繁华的城市变成残垣断壁,我们民族的灾难更加深重,这一切,万历皇帝难辞其咎。后代历史学家认为明亡于万历,是有根据的。 当皇帝之初,由于年龄幼小,朝政由他的老师张居正决断,张居正不用多说,是明朝第一有才能的宰相,实行一系列的改革,国家政治清明,干事有效率,财政收入增加,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边疆稳定。张居正死后,万历对张居正进行了清算,废除了张居正时代制定的各项卓有成效的制度,我认为这是他的第一个过失。 万历为什么要清算张居正,个人认为,年轻的皇帝原来名义上是皇帝,其实没有什么实权,张居正一死,万历急于立威,不管三七二十一,张居正老师也不行,我要处理你。张居正成了万历眼中钉肉中刺,可见万历心中那个恨,有你张居正的时候,我想干什么都不能干,喝个酒呀,打个牌呀还要被你骂,你死了看我的治国本事,并不比你差。这完全是小孩子的脾气,治理国家恰恰不能意气用事。由于张居正干事多,结局坏,后来的很多首辅都是一味迎合皇上,和稀泥,明哲保身,一有困难,辞职不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和张居正没法比,这是万历第二个过失。 年轻的万历在张居正死后,是想有所作为的,开始很勤政,折腾几年之后,是很累的,特别是大臣不是机器,不是你想干什么就怎么干
文/墨林散人(东北师范大学) 朱元璋“屌丝逆袭”后,想着自己的江山要万世万代都要发展下去,他还算是一个高产的皇帝(相比来说哈),生了26个儿子,考虑随着子孙繁衍,可能会名字重复,老爷子也算是费尽心机吧,于是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 按照什么方法呢?就按照咱们中国传统的五行来,“火、土、金、水、木”的顺序,五行有相生相克的道理,朱元璋长在农村,受农民的意识影响还很深,所以他这辈儿是三个字的名字,他儿子是两个字,就是农村人的排字办法。(根据商传先生《明太祖朱元璋》)大家细心就会发现,朱元璋儿子都是木字旁的,比如朱棣、朱标、朱橚(这字一搜就成了人家专利一样)、朱棡(同上)等。后来等他孙子,就是三个字的了,等孩子一出生,由宗人府依据世次顺序取两个字作为名字,前一个字就是朱元璋取的,后个字必须是一个以五行做偏旁的字。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然后又是木生火了,就按照这个顺序。 他26个儿子,除了太子朱标和二十六子朱楠很早挂了之外。在边防重镇和重要的大都市,数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老朱为了自己的家天下,分封了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后来你懂得。。。。)、周王朱橚、楚王朱桢、齐王朱榑、潭王朱梓、赵王朱杞、鲁王朱檀、蜀王朱椿、湘王朱柏、代王朱桂、肃王朱楧、辽王朱植、庆王朱[木旃](字都打不出来)、宁王朱权、岷王朱楩、谷王朱橞、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
明朝初年吏治腐败,贿赂风行,激起了百姓的强烈不满与反抗,仅洪武年间百姓不堪压迫,揭竿而起者就达一百八十余次。长此以往,朱元璋弓马锋镝中夺取的江山必将付诸东流。朱元璋忧心忡忡,下决心整顿吏治,惩贪劝廉。整顿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即使亲侄、女婿也不宽恕,这一举动获得了后人的好评。 网络配图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亲侄,跟着他鞍前马后,屡立战功,特别是鄱阳湖一战,为消灭朱元璋的劲敌陈友谅立下了汗马功劳,官至大都督,镇守江西,但他嫌功大赏小,心怀怨恨,生活腐化,不思亲民,任用刁蛮小吏为心腹,专抢民间有姿色女子淫乐,留宿数十日后,即投之于井,另抢新人。百姓碍着他是天子之侄,敢怒不敢言。朱文正又会以小恩小惠笼络人心,凡朱元璋差人到这里公干,他便送以金银,差人回朝后,无不称赞他治理地方有方,朱元璋也受了蒙蔽,屡屡下诏夸奖他。 后来,一个叫凌说的官员告发了朱文正,朱元璋将他召回朝中打算问罪,马皇后亲自为朱文正说情,朱元璋才没有杀他,但从此不受重用。朱文正对此不满,口出不逊之言,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又要惩治他,马皇后再次出面讲情,朱文正才免于一死,但被罢免一切官职,安置在老家凤阳守护先人坟墓。朱文正哪里吃得了这般苦,随即逃跑,途中被士兵捉住,朱元璋下令赐死。 驸马都尉欧阳伦是朱元璋与马皇后亲生女儿安庆公主的丈夫,在朝中无人敢与他抗衡。当时朝廷三番五次下令,不准官吏经商贩运。欧阳伦自恃是皇亲国戚,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