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雄浑的中秋诗词——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
子夜吴歌·春歌 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译文 秦地有位罗敷女,曾在绿水边采桑。 素手在青条上采来采去,在阳光下其红妆显
【四言诗】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盛行于春秋以前。它集中地保存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部集《诗经》之中。东汉以后,五七言诗兴起,
本文乃“盍雅唱说娱乐”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子夜吴歌四首(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
常识因其考查范围广、复习难度大、重点难以把握等特点,一直是行测高分的拦路虎。如何改变常识低分的情况?积累是基础,方法是关键!赶紧学习一下以下内容,为你的常识库“添砖加瓦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名句的诞生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1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2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
李煜( 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 被 王国维《人间词话》所 言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语句清丽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子夜歌》本是古代的民歌,有《子夜歌》《大子夜歌》《子夜四时歇》数种,本诗仿《子夜四时歌》,但从每首四句扩大为六句,又在题中标出“吴”字,意在强调是吴地之歌。诗人长期在这一带漫游或寓居,对这一带的民情风俗和歌谣相当熟悉,所以才能写出如此逼肖的民歌体作品。《子夜四时歌》原辞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四首,李白此诗也是按照这样的体例,为了使读者窥见全豹,这里全部入选。 李白 子夜吴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子夜吴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李白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第一首是春歌,罗敷采桑。在唐代,经济中心逐渐从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江南一带养蚕和丝织业都相当发达,李白在《寄东鲁二稚子》描写说:“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二眠”,李肇《国史补》说越州(今浙江绍兴)的续纱很精妙,花样繁多;白居易的《缭绫篇》说:“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去年中使宣口救,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草色。”唐代各地向朝廷所贡的纺织品
或言离别之愁思,或写相思之愁怨,或发思乡之愁苦,或抒亡国之愁闷,等等,大都感情真挚,动人心弦。对此,古代诗人词家深得个中三昧,同是写梦,不同诗人词家的技法各别,即便是采用同一技法,其具体表现也往往同中有异,各尽其妙。-形容夜晚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