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人怨
[唐]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灞上秋居
[唐]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征人怨
[唐]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灞上秋居
[唐]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征人怨 [唐]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
【邓石如篆书集字】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竹枝词 其七 唐 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瞿塘:瞿塘峡。 嘈嘈:这里形容水声。 等闲:平常,比如等闲之辈,若等闲。 这里是 随随便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子夜歌》本是古代的民歌,有《子夜歌》《大子夜歌》《子夜四时歇》数种,本诗仿《子夜四时歌》,但从每首四句扩大为六句,又在题中标出“吴”字,意在强调是吴地之歌。诗人长期在这一带漫游或寓居,对这一带的民情风俗和歌谣相当熟悉,所以才能写出如此逼肖的民歌体作品。《子夜四时歌》原辞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四首,李白此诗也是按照这样的体例,为了使读者窥见全豹,这里全部入选。 李白 子夜吴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子夜吴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李白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第一首是春歌,罗敷采桑。在唐代,经济中心逐渐从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江南一带养蚕和丝织业都相当发达,李白在《寄东鲁二稚子》描写说:“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二眠”,李肇《国史补》说越州(今浙江绍兴)的续纱很精妙,花样繁多;白居易的《缭绫篇》说:“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去年中使宣口救,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草色。”唐代各地向朝廷所贡的纺织品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独自坐在竹林幽深之处,边弹琴边高歌和唱。 没有人知道的竹林深处,只有明亮的月光在身旁映照。 王维在四十岁以后便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这首《竹里馆》即于当时所作。没有华丽的词藻,短短四句,看似自然平淡,却将幽林深处诗人独享的雅静惬意一表无余。 中国古时山水诗中,很多是借咏山水而抒怀,或愁肠,或忧思,或激荡,或感喟,而王维的作品则多描绘清幽恬静、闲淡脱俗的唯美自然,远离尘世喧嚣,人与自然交融。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诗人。唐玄宗时进士,后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乱被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亦官亦隐。王维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作品描绘山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评价)。王维是唐朝时期山水田园诗的著名代表。 古诗文赏析,纯属个人感悟,求指正,谢关注!
唐代: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译文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这么孤独。就像今天的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 中年以后,我就非常喜爱佛理,我晚年才安家在终南山边。高兴时,每每独自行走在山中,其中的快意,只有我自己知道。也曾走到山穷水尽之处,坐下来,凝望山中云雾迷茫,偶然还能碰到林中野老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忘了回家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王维隐居终南山的自然之趣,和田园宁静的生活。王维隐居在终南山,由于厌倦世俗,接下来讲述兴来独往,胜事自知的情形。“空”不是徒然的意思,而是禅宗哲学概念。在禅宗审美概念中人只有在没有杂念,寂静心态当中,也就是在“空”中才能洞察大自然的美和真谛中。如果遇到美景,就静静的欣赏吧! 这个登山者走着走着,走到了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尽山岭上云朵涌起,变成了云,又会有水,何必绝望呢?此诗,语言平白如画,自然随意之中又有难人寻味的哲理。
唐时,咏帖诗要写八句,才算符合规定。 而祖咏《终南山望余雪》只有四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据《唐诗纪事》记载,祖咏交卷时,考官问他为何还少四句? 祖咏答曰:“意尽。”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无《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 象是 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者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傭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