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糟糠之妻不下堂”,意思是说,不能抛弃曾经共患难的妻子。有网友以此为据,觉得现在的人不如古人做的好,古人就很少离婚。其实古人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离婚少另有缘由,当时离婚会受到社会严格的舆论约束,一般不敢离婚。不像现在,离婚太自由了,只要夫妻有一个人不愿意继续下去,随时可以离婚。
古人真的比现在对婚姻更忠贞吗?能做到“糟糠之妻不下堂”的都是哪些人呢?
01“富易妻”
先来看看这句话的历史背景。
《后汉书·宋弘传》:“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原话的出处有一句“富易妻,人情乎!”,就是说,人在发财以后,就容易更换妻子,这不是人之常情吗?看来古人也不过如此。
“糟糠之妻不下堂”这句话的典故也很有意思,说的是汉光帝刘秀当初逃亡时,手下有个大将叫宋弘受伤不能行走,就在当地一家老百姓家养伤,这家人有个女儿,就负责照顾宋弘,端茶倒水,煎汤熬药,伺候的很周到,日久生情,于是就结为夫妻,随后跟随刘秀打天下。
后来刘秀当了皇帝,他有个姐姐早年丧夫,看上了宋弘,于是就找刘秀帮忙,刘秀也答应了,就和宋弘提了这事,并劝他说:“俗话说有地位了,就会换朋友,有钱了就会换妻子,这都是人之常情啊。”刘秀也不地道啊,为了自己姐姐,居然劝小弟换妻子。好在宋弘挡住了诱惑和上位者的压力,拒绝了,于是“糟糠之妻不下堂”便流传开来。
02“相濡以沫”
从以上典故可知,原来离婚是人之常情,自古有之。现在的离婚率高也就好理解了,源于人性的解放,结婚自由,离婚也自由,全凭自愿。所以说,很多网友都误解了,以为古人对婚姻比现在忠贞,其实不然,古人是想离婚而不得,勉强维持。
自古以来,能做到“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并不多,大多是因为真爱,夫妻相濡以沫,一起经历过诸多磨难,所以能做到生而相依,死后相随。当然还有一部分是有特殊原因,不方便更换妻子,如父母压力、孩子的成长、钱财分配等等,勉强维持名存实亡的婚姻。
03“糟糠之妻”已不多见
实际上,现在“糟糠之妻”已经很少了,什么是“糟糠之妻”呢?就是夫妻可以一起吃酒糟和米糠等比较差的食物,喻为可以一起共患难的夫妻。
再看看现在的婚姻状况,大多都是晚婚,而且是要有一定经济条件才能结婚,天价的彩礼比比皆是,根本没有共同经历一些磨难,算不上“糟糠之妻”。所以也就不会珍惜彼此,遇到挫折“各自飞”,若是看上更好的异性,也会蠢蠢欲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