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李商隐的诗歌。小编也不说闲话了,下面咱就直接来看看这首诗吧。《龙池》这是一首咏史诗,所讽喻的内容就是唐玄宗将原为其子寿王瑁之妃的杨玉环占为己有的事情。诗歌题为“龙池”,是因为全诗主要以龙池所在的兴庆宫的宴饮为描写叙述的核心,再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饮酒寻欢的场景。作者通过豪奢的宴会场景,侧面表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纵情享乐的情景,同时运用对比,描写酒后不同人不同的心理反应,尖锐地揭露了唐玄宗的秽行。全诗讽而不露,蕴藉委婉,但又含不尽嘲弄于言外。
这首诗在原有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想象,抓住宴会中的细节,再现历史上宫廷生活的片段,描写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借此含蓄揭露唐玄宗不合人伦的秽行。
前两句“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以描写龙池宴饮为主要内容,烘托宴会的豪奢。龙池在兴庆宫内。龙池赐酒,敞开分隔内外的云母屏风,表明这是玄宗在宫中摆设的不分内外的家宴,参加者除玄宗、诸王外,自然也包括宫中新宠杨贵妃在内。一个“敞”字,说明唐玄宗与杨贵妃两人的关系已经十分明朗,不再像以前那样躲躲藏藏。这里的“云屏”不仅仅是一个装饰品,也有隐喻的作用。次句显然是以描写宴会的规格为重点。作者没有去写摆设用具之奢侈,而是另找到一个侧面——乐器,十分巧妙地表现了唐玄宗这次宴会的级别。奏乐助兴的乐器不是一般的丝竹管弦,而是唐玄宗最爱的羯鼓,状如漆桶,用两杖敲击,声音激昂高亢,穿透力强。既然音乐规格如此之高,那就可想而知宴会各种用品的奢华程度了,从侧面活画出玄宗春风得意、无所忌惮的无耻之状,为后两句做好了铺垫。
三、四句“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写宴罢归寝,通过薛王、寿王一醉一醒的迥然情形,反映不同人物不同的心理。薛王与杨贵妃事并无牵连,席上自当开怀畅饮,故宴归后沉醉酣睡。寿王则不同,杨贵妃事自然给他造成心灵的隐痛,却又不得不忍受,将一切苦水装在心中,当他在宴会上目睹王府旧欢已成宫中新宠,更不免受到强烈刺激,滴酒难以下咽,因此宴罢归来,自然是伴随着悠长的宫漏彻夜无眠了。这一个“醒”字用得绝妙,将寿王思念、痛苦、愤恨、羞辱之情包蕴其中,更加上一个“醉”字作对比,正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那种滋味又岂是一言半辞所能写尽,故诗中的一个“永”字写出了寿王悲戚难眠、无人可与诉说的心灵痛苦。
总结:作者对唐玄宗强夺儿子寿王宠爱一事并没有一丝半毫的正面描写,几乎全是通过侧面描写来隐晦传达,包括玄宗这个正面人物也没有一笔涉及,这正是本诗的高妙之处。
作者借助一件摆设、一件乐器、两个人物,巧妙烘托出正面人物和主要事件,完全可以让人猜测到宴会上玄宗的龙颜大悦,贵妃的凤态欢喜,这实际上在暗里又构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批判力度进一步加深。另外还有一组对比,那就是宴会上的热闹喧嚣与宴会之后寿王的孤寂戚悲的对比,突出了人物的心灵痛苦。所以,李商隐很擅长从细节处入手,窥一斑而见全貌。
全诗对场面的描写不是漫笔铺陈,而是抓住典型性较强的细节小处入手,大处着眼。对寿王的心理矛盾也没有大肆铺写,因为这毕竟不是小说,必须一字传神。这些,都是诗歌里常常采用的白描手法。借助一个场景、一个生活细节、一个典型性的神态动作,都可以起到包蕴众象、以点带面的作用。通篇没有一处正面揭露玄宗的乱伦之行,没有一句直接谴责的话,不过是借助细节描写,却收到了比正面描写更直接更强烈的艺术效果。全诗讽而不露,含蓄深沉,构思巧妙。好了,这首诗歌欣赏到这就结束了。小编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不知道大家欣赏完这首诗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见解。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