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学研究发现,人一天会产生三万多个念头,这些念头中有百分之七十是无意义的,这些无意义的念头是我们各种烦劳产生的根源。针对于念头的产生,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说法,下面结合心理学和佛学两个角度浅谈念头的产生和消失。
第一个问题
大脑的念头从哪里来?
Meditation
一、意志力能否克制念头?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不可以,念头来自于潜意识,而潜意识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相反的,主观意识的抑制会赋予念头能量,使其增强。例如,你突然想起某个你不愿去想的人,你越是控制不想,那么想的强度会更大;上台你越是想控制住紧张,你就会更加的紧张。所以,意志力不会消除念头,反而会增加其强度。
二、念头为什么会产生?
从佛学角度说,念头的产生是一种果报,它是有前因的。念头的产生是因为你在你的阿赖耶识中种下了恶因,等到合适的时候,这个因就会在你脑海中产生念头,如果你不加控制,可能会进一步做出不可饶恕的错误。例如,你经常主动地接触毒品方面的负面消息,等到你真正接触它时,你可能会产生强烈尝试的念头。总之,念头的产生是因为你在阿赖耶识中种下了相应的种子。
禅冥想 • 关注内在 活在当下 • 微信:lumeng14
第二个问题
如何停止大脑的念头?
Meditation
在我们的心不能安静时,让我们的心安静,其结果是怎样的呢?我们更加不安静!在我们的心不能安静时企求我们的心安静,为心增加了另外的负担——另一份不安静的因素,这种“想法”对自己是不仁慈的。
当我的心不能安静时我不企求它安静,我顺应它,我只对它保持知道。当我的心念流动时,我允许它流动,它流动时我保持知道。我的心念往哪流,流动速度有多快,那不是我操心的事,我操心的事是我知道它的流动和变化。当我们的心念流动时,允许它流动,这就是“善护念”;当它流动时,允许它流动并知道它流动,这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
—— 摘自一念行者
我有一本书叫《楞严大义今释》,把很深奥的佛经,配合西方思想哲学科学的道理,翻成白话讲出来。书里讲到我们静坐的时候,心性杂乱,知觉与感觉去不掉,我有一首诗,用文学的境界来表达:
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秋风落叶乱为堆”,秋天到了,掉下来很多树叶。我们在乡下住久了,所以晓得落叶在秋天是扫不干净的,你刚清理好环境,一回头又是一堆落叶掉下来。我们的感觉知觉,烦恼思想,这些念头一起来,你要它静,是静不了的,“扫尽还来千百回”,这些树叶落下来,才刚一点一点扫干净,新的一批落叶又下来了,跟我们的思想情绪是一样的。“一笑罢休闲处坐”,算了,不扫了,两眼一闭、两腿一收、两手一放,静坐吧,不要去压制妄想,不要想个办法清理它,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这些情绪、烦恼、思想,你不理它,它就没有了,何必费功夫去忙着扫它呢?如果你做到这一步,差不多了。
正在这个时候,我在上面乱说,你也听见了,外面车子鸣笛也听见了,一切杂乱的声音都听见了,与你心中明白的心有没有妨碍?一点妨碍都没有。当然心里也在妄想,不过妄想也跑掉了,与你有没有妨碍?也没有妨碍。就是这样一坐,这一刹那间一弹指之间就了解了,此乃观世音观自在之方便法门也。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或是知道过去空、现在空、未来空,就觉得自己念头空了,已经悟道了——你真悟了吗?你怎么晓得悟了?这不是又有了吗?这一知又有个东西,又是一片落叶了,而且是很大的落叶啊!不要这样认为,不是这个道理。这里是举这首诗作为例子,说明思想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