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帝国徭役过重,还有一点经常被后人批评,那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从事的巨大工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确从事了许多巨大工程。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有下列十大工程:
1、移植诸侯宫殿
二十六年,秦国每灭掉一个诸侯,都按照该国宫室的样子,在成阳北面的山坡上进行仿造,南边濒临渭水,从雍门往东直到泾、渭二水交汇处,殿屋之间有天桥和环形长廊互相连接。
关于这些官殿的使用问题,没有历史资料记载。但是秦始皇消灭六国之后,把六国的豪高都迁来成阳,这些人来到咸阳都住哪儿?这里是否包括六国王族?如果有,这是否是收拢人心的一个仁政?对此我不便安下结论,读者自己可以做出判断。
2、修极庙
二十七年,秦始皇去巡视陇西、北地,穿过鸡头山,路经回中。于是在渭水南面建造信官。不久,又把信官改名叫极庙,以象征处于天极的北极星。从极庙开通道路直达骊山又修建了甘泉前殿。修造两旁筑墙的甬道,从成阳一直连接到骊山。
3、修驰道
二十七年,开始大规模修建公路。连接诸侯六国公路,加以改扩建,建成以都城咸阳为中心的十条公路干线。
4、伐木
二十八年,派了三千服刑役的罪犯,把湘山上的树全部砍光,因为当地是红土,所以使山变成了赭红色。
5、攻打匈奴
三十二年,派将军蒙恬率兵三十万去攻打北方的胡人,夺取了黄河以南的土地。
6、收复广东、广西
三十三年,征发那些曾经逃亡的犯人,典押给富人做奴隶的人,以及不法商贩,组成军队去夺取陆梁地区,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把受贬谪的人派去防守。
7、修长城
西北驱逐匈奴后,从榆中沿黄河往东一直连接到阴山,划分成四十四个县。沿河修筑城墙,设置要塞。又派蒙恬渡过黄河去夺取高阙、阳山、北假一带地方,筑起堡垒以驱逐戎狄。
8、修高速公路
十五年,开始修筑高等级道路,经由九原一直修到云阳,劈山填谷,笔直贯通。
9、修阿房宫
在渭水南上林苑内修建朝官,先在阿房建前殿。
10、修骊山陵墓
征派宫中官员和军队、战俘共计七十万人,分别修建阿房官和骊山陵墓。从北山开采来山石,从蜀地、荆地运来木料。关中总共建造宫殿三百座,关外建四百座。于是在东海边的胸山上竖立大石,作为秦朝国境的东门。
有人做了一个统计,上述浩大的工程,必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此必将引出大规模的徭役。按当时2000万的人口来计算,保守估计,服福役的人数达200 万。据此得出结论:徭役太重,民不聊生。
我们姑且不去管《史记》中记载的数据是否被夸大,也不去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2000 万的人口是否准确,我们就按照这些数字来讨论问题。
百姓是愿意打仗,还是愿意打工?
按照上述统计的说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位11年间,共征发200 万人从事战争、建筑、屯垦成边。这其中有明确数字记载的150 万,合理想象100万,两者相加为250万。那么,这个人数会不会造成秦国的福役重于统一前的六国?
答案是:不会。
因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前,投入战争的人数更多!
(1)秦昭王8年间有500万人从军打仗
从秦国的历史上来看,仅秦昭王四十三年至五十一年的8年间,秦国与韩、赵、魏的战争,双方投入的军队按照《史记》的记载,至少在350 万以上。加上齐、楚、燕等国的常备军队,整个中国当有接近500万的人在服兵役。
秦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打韩国,拔九城,斩首5万。
四十四年,攻打韩国获得胜利。
四十五年,五大夫责攻打韩国,占领十座城池。
四十七年,长平之战,白起大破赵军于长平,斩首40余万。
四十八年王龅攻克赵国的皮牢城。司马梗占领太原。十月,五大夫陵攻打邯郸。
四十九年十月,将军张唐攻魏。
五十年,张唐攻郑,拔之。王龅攻邯郸,不拔。二月攻打韩赵魏联军,斩首六千,两万人溺水而死。
五十一年,将军缪攻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攻赵,取二十余县,首虏九万。秦使将军撂攻西周。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人口三万。秦王受献,归其君于周。
上述八年间,秦国一共有白起、五大夫责、王龍、司马梗、五大夫陵、张唐、将军撂七位将军,各率军队,在不同的地方发动了17 次大的战役,在这些战役中,仅有记载的斩首人数,就达62万人。如果从白起坑杀赵国40万却仍攻不下邯郸来判断:
第一,白起能迫使赵国40万军队投降,其兵力当在40万以上;
第二,仍不能攻克邯郸,说明赵国仍有足以抗衡白起40 万军队的兵力。
最保守的估计,韩赵魏在这17次战役中,至少投入兵力120 万以上,秦国也应当有百万之众。同时,韩赵魏国在不临战的城市,至少也应该有100 万军队,分布在各个城池,处于战争状态,随时准备迎击来犯的秦军。
而此时,楚国、燕国、齐国等不直接参战的国家,至少也应该有100万军队处于戒备状态。也就是说,八年间,中国至少有400万以上,接近500万的男丁在直接厮杀,或间接服兵役。
这是秦昭王时,我们再看秦始皇时代。
(2)秦始皇二十三年当有500万以上服兵役
秦始皇二十三年,王翦率60万秦军攻打楚国,其后至少应该还有60万人服徭役担任后勤保障,楚国也应该有相应的军队与之对抗,故双方投入兵力和劳工当有250万人。
与此同时,秦国在占领的韩、赵、魏,以及燕国的部分地区,当有重兵驻守,以防叛乱,在齐国附近应有重兵防守,以防齐国偷袭。同时,燕、齐也会动员所有男丁,防止秦军来犯,这样算来,整个国家也应该有500万人以上的人或服兵役,或服徭役。
如果我们用500万的战争数字与秦始皇250万建筑徭役相比较,无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兵役、福役是大大减轻了,伤亡更是大大减少。即使是数字相同,人们也毫无疑问地宁愿去打工,不会愿意去打仗。
秦帝国的徭役是发工钱的
根据《睡虎地秦墓竹简》的记载,秦帝国的福役政策,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黑暗无道。老百姓服徭役并不是当牛做马,挨打受骂。
(1)服徭役是有工钱的,有的徭役朝廷管饭
《秦律.司空》规定:有罪被判处罚款的人,或欠官府债务无力偿还的,以徭役抵债的,每劳动一天折八钱。需要由官府提供食物的,每劳动一天抵六钱。在官府服徭役依律由官府提供饭食的,男子每天三分之一斗,女子每天四分之一斗。
福役的工钱也可以折合成粮食。
“男人和女人为官府服福役,男人每月发粮食二石,女人每月发粮食一石半。如果从事劳动终止则停发。身高不足六尺五的男人,每月发粮食一石半;因伤病等原因暂时不能劳动,粮食破至一石。
(2)服徭役期间官府可以配发衣服
《秦律·司空)规定:"凡参加城旦春劳动的,按城旦春标准给予衣食。隶臣有妻妾且为自由人的,应自备衣服。奴隶被拘从事城旦春劳作的,由官府借予衣食。劳作时日未满而死,注销其衣食不必偿还。
《秦律.金布律》对发放衣服的主管部门做出了规定:“在成阳服徭役的,凭券向大内领取衣服。在其他县服徭役的,凭券向所在县领取衣服。县和大内按照所属机构发放的票券,依律发放衣服。
(3)每户不允许同时征调两人服役
《秦律.成律》规定,一家不能同时征调两人服徭役。主管此事的县啬夫、县尉以及士吏,如果不按照律法规定同时征调两人服福役,罚款二甲。
(4)冬季工作量减免三分之一
《秦律.工人程》规定,隶臣、下吏、参与城旦的人和制造器具的工匠,冬季减轻工作量,三天只需完成夏天日的工作量。
(5)即使是犯罪以徭役抵债的,农忙也有40天假
《秦律.司空)规定,犯罪被判罚款而以徭役偿还的,在播种和管理禾苗的时节,需各放假20 天回家务农。
(6)随母亲在官府做杂役的婴幼儿,发口粮
《秦律》规定,没有母亲的婴幼儿,每月发粮食半石。虽然有母亲,但母亲在官府从事零散的杂役,婴幼儿无人照料而跟随母亲的,每月发粮食半石。
(7)女人做擅长的工作,和男人同酬
《秦律·工人程》规定,服福役时,男子的工钱高于女人25%,但是女人在做针织等女人专长的工作时,每工作一天和男人工钱一样。
上述文字是《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关百姓服徭役的记载,虽然不全面,但是能够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无论是服福役的百姓,还是以徭役抵债的欠债人或罪犯,至少法律规定,官府必须保证他们的温饱。如果是一个月两石粮食的工钱,应该说在那个物质既乏的时代,是相当丰厚了。在农闲时节承担部分福役,既可以省下家里的粮食,又能有所收益,至少不是下地狱。
基于上述资料的证据,再对比战争时期的徭役数量,说秦帝国徭役过重因此造成百姓反抗直至秦帝国崩溃,难以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