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题目,有的读者就立即想起了“乡音难改鬓毛衰”,是的,这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在其诗作
《回乡偶书》中的诗句,为了与喜欢我的读者一起快乐,我还是把整首诗誉录此处吧,“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望着家乡的一切,怎能不感慨万千呢,从出生那天起,是这片热土,让自己无拘无束地生活着,她不嫌弃她的任何一个子女,默默地用自己的奶汁养活着生活在这片热土的人。
贺知章的乡音是否已改?我不知道。
贺知章的心情我能理解,这首诗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之因在于它讲出了一个大实话,凡是离乡一段时间后,都会有这种感受的。
什么是乡音?
人一诞生,就有了两个记号:一个是父母;另一个是籍贯。第一个教你学说话是一定是父母,哪一个父母不喜欢自己的心头肉呢?出生地就是你的籍贯,现在若有人问:你是哪里人啊?比如若是我来回答,立即随应答:丰县人。
乡音的老师,是父母、是庄上人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喜欢逗孩子:“来,叫妈妈、叫爸爸”,反正在我的记忆里,父母一般不会有意地去讲“普通话”,因为那是等于戴了一个假面具,怎能都好孩子呢?戴着面具的父母是没有的。
这时,有的读者会问:不对吧,我们在社会中不是都有一个角色吗?在家里就是要扮演一个父母的角色!
我是极度不认同这个观点的,不管是在一个组织还是家庭,我们都要显露出自己的真性情,为何要去演呢?在家庭里,对孩子是严父这也没啥的,为何一定要戴上面孔去演一个“慈父”呢,我想这绝对是没有必要的。
所以说,乡音是原汁原味的,人一旦没有了乡音,那么你的乡愁在哪里呢。乡愁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回忆,是对人生真谛感悟的催化剂,是一贴治疗心疾的灵丹妙药。
我写了不少关于家乡的文章,对如刘邦、石老道、丁兰、王敬久、柳毅、张道陵、李卫、李蟠等丰县历史人物进行了刻画,虽然笔钝,但我个人写作的出发点是好的,不是这些人曾是当过官啥的,而是因为他们将丰县的乡音传遍了大江南北。
丰县话,有个特点,在外地工作生活后,一般人从我说的所谓“普通话”里还能听出我是哪里人,经常说:你是河南人、山东人,没有一个猜出是江苏人,这也难怪的,丰县本来就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与山东的金乡、单县,河南的永城,安徽的砀山等地接壤,经常来来往往,时间久了,也便口音交叉,江苏话声调很轻,而山东话声调比较重,属于四音,比如说:“江苏”,丰县话是JIANG SU 四音,有多重你就读多重,这就是发音,而苏南发音为二音或一音,这就是最大的区别,再加上北方人性格豪爽,不管啥事,好像不在乎,有点大大咧咧的,这是一种内在的气质,通过口音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点,细细品味是有些道理的。
丰县人划拳,是最有意思的。喝酒的时候,先客气几句,你看,你最远,今门你是客(KEI),咋着都得治两个,你不治两个,人家咋喝啊,等你真得喝了一个,就不是两个能完事的人,不信,你可到我的家乡去试试,说真的,若是我在丰县接待你,我也是这样的,会劝你喝几个,好像不喝几个,我心里不舒服,你说这是为啥呢,我曾深入地想过这个问题,初步答案是乡俗。通常家里来了客,菜也没啥好菜,炒个鸡蛋、拌个辣萝卜、调个凉藕或豆角,菜一上来,就喝起来了,有时,菜还没上来酒已每个人四两下去了,这或许就是家乡的味道,可能外地人对此不屑一顾,但事实上风俗是不需要认同的,不然哪里还有“入乡随俗”一说呢,你若坚持我不随俗,除非你只呆一天,你若能呆两天以上,你就撑不了啦,因为你不“合群”造成你很孤独,一开如,人家喊你一起玩,你不偎,还说风凉话,这在我家乡称这种行为为“不识趣”,不,这样有点太文雅了,应是“啥也不知道”,这是一种最恰当的评价,我们还是返回到刚才的话题:划拳。你一入群,或者称为上道,你首先要学会划拳,啥叫划拳呢,就是你伸出你的左手,我伸出右手,咱俩随便伸出手指头,若是加在一起是你叫出的数字,你就“赢”了,意思是你喝!是喝半个还是一个整的,就看酒司令定的规矩了,定规矩的人往往是先喝两大茶杯的,约半斤,大约有250克,定规矩的人,一般是德高望重的,不能是一个楞头青,因为谁听你的啊,也就是能压住案,遇到喝酒纠纷出现时,骂两句事情就平息了,大家还是继续喝,不会伤感情。
在划拳中,乡音绕梁,在乡音中,感情升华,在感情中,大家做出一件件事,虽普通但却现实,这大概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支撑点吧。
乡音,是一个符号,是宝贵财富,是人生阅历的载体,是连接家乡的桥梁,是家乡人接受你的基础。
你是不是曾听到过:“咦,这个熊孩子还没出去几天,就撇着喝了,怪能来”,这其实不是说你“能”,而是对你的高度不认同。
是啊,乡音没了,你是谁呢?
我的乡音,原汁原味,不信?呵呵。
我多么希望回家时,不会出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一幕啊。
201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