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史记•仲尼弟子》中对他的记述只是寥寥的几行,但其中一句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早死”, 很是触目,令人心生戚戚。
颜回死时,年龄到底多大?
《孔子家语》记载颜回“年二十九而发尽白,三十一早死”。但《史记•列传第七•仲尼弟子》中记载颜回小孔子三十岁,照此推算,颜回死时应是41岁。
颜回死时三十一岁,从心理上更切合早死的说法,但《史记》有具体的年谱可考,可信度更高。况且,颜回早死的说法最早极有可能源于孔子。《史记》和《论语》都记有鲁哀公和孔子的一段对话。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孔子大颜回三十岁,而且他对颜回怀有及其深厚的情感,从他的角度来看,四十一岁就去世的颜回自然是早死了。那么《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言论中的绝大多数可以视为颜回在世时就已出现了。
不论怎样,颜回二十九岁时,已俨然是个白头“翁”,这是没有疑问的。早衰,早死,颜回的人生笼上的是一层悲戚的色彩。
和当时很多有梦青年一样,颜回走进了孔门,走进了一座大山。
他以信徒的虔诚膜拜着老师,如饥似渴地倾听老师的传授。老师的每一句话都那么意味深刻,每一句话都使他的人生变得那么醒豁。他完全忘却了自我,更是没有想到向老师援疑质理。
提倡举一反三的孔子因而产生了不满:“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论语•先进篇第十一》)他或许觉得这样的学生只能算是思想的容器,也许还有几分的谄媚。此时的孔子一定没有注意到颜回那朴质而热切的目光。
不过,善于察言观行的孔子很快就发现这个思想容器有着旺盛的消化动力和推陈出新的杰出才能。他欣喜而爽快地修正自己先前说法:“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篇第二》)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论语•泰伯篇第八》)
颜回就是这样的难得之人。
颜回的家庭相当穷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论语••雍也篇第六》)器具之简陋,饮食之粗劣,居住的陋巷也应是贫民区吧,这的确是许多人不能忍受的穷苦生活。
颜回想过要改变这样的生活吗?
孔子鄙弃这样的伪道者:“士志于道,而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篇第四》)
孔子曾慷慨陈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篇第七》)
孔子曾这样掷地有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老师的训诫和清高深深影响着颜回,既然把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那么必须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去实现,死而后已。因此,面对贫乏的物质生活,颜回“不改其乐”,因此孔子大加赞赏:“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篇第六》)
颜回穷并笃定地践行着老师的思想。
颜回的坚忍不拔也感动了孔子,孔子如此赞颜回:“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篇第六》)
颜回潜心于孔子学说,但思想博大精深的老师仍似是块巨大的磁石,使他身不由己。他曾这样感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篇第九》)
孔子被匡人误认为阳虎,在匡地被围困,颜渊最后逃出来。孔子说:“我认为你死了呢!”颜渊回答说:“老师还在,我那里敢去死呢!”
在颜回的心目中,老师是座巍然的高山,值得自己一生去敬仰和攀越。
面对仁厚执着的颜回,孔子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克己”,就是抑制自己,使自己的方方面面,里里外外,点点滴滴都完全符合“礼”的要求。这个标准太高了,近似苛刻,而颜回的回答是:“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这该付出多大的代价?
颜回一生就是这样的隐忍和克己。一次孔子和颜回及子路交流谈心,要求各人说说志向。颜回的回答是:“原无伐善,无施劳。”就是说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朴实内敛勤奋的颜回受到了孔门普遍的喜爱和尊敬。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孔子认可说:“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第五》)曾子也说过:“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曾子所说的“吾友”,后人公认为是颜回。(《论语•泰伯篇第八》)
学问和道德精进的颜回并没有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改善自己的生活,他依然穷困潦倒。孔子也颇为鸣不平:“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长期的艰苦生活和卓绝的修行,使颜回的健康大为受损,二十九岁而头发尽白便是最明显最直接的警报。孔子、颜回还有其他人注意到了吗?即使注意到了,又怎样呢?“朝闻道,夕死可矣。”对于追求生命终极价值的一个人或一群人来说,谁能停下呢,又有谁能阻止呢?四十一岁的颜渊终于倒下了,油尽灯灭。
司马牛生病,孔子曾去看望,并从窗户握着他的手说:“这样的人竟有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有这样的病!”《论语》中没有记录孔子曾去看望颜回,如果颜回像司马牛那样病了,孔子不去探望是不合情理的,哪怕颜回不在他的身边,他也应有相关的言论,可是没有,那么最大可能是过度劳累而心力憔悴的颜回是突然死掉的。
时年七十一岁的孔子悲痛欲绝,老年人为年轻人送丧的悲剧再度上演。前一年,他的独子孔鲤死了。此刻最得意的门生也先他而去,他只能对天大呼:“噫!天丧予!天丧予!”他哭得太伤心了,身边的人劝他:“您太伤心了。”他依然悲痛难抑;“我是真的太伤心了吗?我不为这样的人伤心,还为什么人伤心呢?”伤痛归伤痛,斯人已逝,他只能反复念叨颜回的好:“不迁怒,不贰过;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颜回死后,孔子和子贡曾有这样的对话。子曰:“莫我知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虽没有提到颜回,但孔子为何此时有这样的概叹,孔子视颜回为最知心的学生吗?
颜回一生克己,殚精竭虑,他希望自己能像老师一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然而天不假以时日!
如果说子路是勇者,子贡是智者,那么颜回是当之无愧的仁者。孔子说仁者长寿,然而颜回英年早陨。
贤哉,回也!
回也,贤哉!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贤哉回也下一句是什么_贤哉回也的意思翻译
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史记•仲尼弟子》中对他的记述只是寥寥的几行,但其中一句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早死”, 很是触目,令人心生戚戚。 颜回死
-
中国近现代著名作家_中国近代八大作家
季羡林: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_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翻译及赏析
相和歌辞·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
-
用一句古诗赞美老师_给老师的一首诗
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辛勤教育学子的老师们当然值得我们赞美,说到赞美老师的古诗词,其实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句,而且大部分诗词的本意都并不是赞美老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春蚕
-
领导者必读的3本书_关于领导力的经典书籍
前几年美国有一本名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的书十分畅销,其作者是美国的一名物理学教师。 而美国《领袖周刊》(Leaderweek)刊载了一篇《领袖必读的100名著》,其作者据说也是自
-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译文_孝经全文解释
《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所作。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全书共分18章。 孔子开学 读一读孝经的原文,我们才能明白古人所讲的孝道究竟是什么意思。 首先来看一
-
儒以孝为百行之本,佛以孝为至道之宗_孝经百度百科
去年小师兄读过钟茂森博士一本400多页的“大部头”——《孝经》研习报告,一直拖着没有写读书感悟。今天,小师兄就拿出来温习一下,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
-
2020年小学教材是什么版本_现在小学教材是什么版本的
近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透露可靠信息, 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全国统一编版教材! 下面小编就以变化最大的 语文 学科为例带大家看一看
-
论语孝悌篇翻译_孝悌为仁之本全文意思
【广至德原文】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室至而日见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
-
2019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培训_小学统编版语文教材电子版
快乐学拼音,轻松学语文。 这一届小学生真是非常优秀,不知道是不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就是一版非常优秀的教材。前不久有小学生给课文纠错,太阳烤干了地球上所有的河,后羿射日,又跨过
-
孝经是哪家的经典著作之一_关于孝道的古书
在《十三经》中,有一部经典的字数最少,内容最浅,古代的儿童识字以后便要读它。不过,对于这部文简义浅的经典,历代帝王和文人却推崇备至,多位高高在上的皇帝更先后亲自为它作注
-
百善以孝为先孝之根本_孝为百善之首
中华文化源于《易》,而成于孝,孝为德之本! 《孝经》在儒家经典中,是字数最少的一部。其经文部分,只有1778个字。然而早在汉代,《孝经》便已成为经学的入门参考读物。由于孝道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