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作者吴敬梓在第八回精心设置了这样的一个情节,当宁王叛乱被平定后,那些个伪官都一个个被杀的杀,逃的逃,而王惠也是趁乱得以逃走,然而,奇怪的是王惠逃跑的时候,并不曾收拾一些贵重物品,只取了一个枕箱,这个枕箱里只有几本残书和几两银子。
他的这一行为确实让人匪夷所思,之前王惠拼命的搜刮百姓,大肆敛财,而逃跑时却不见他收拾金银珠宝逃,只带一个枕箱就逃走了,这是为什么?其实这个枕箱是儒林外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道具,因为它,牵出了许多重要人物和案情。
王惠带走的这个枕箱里藏着什么秘密呢?关键是这个枕箱里有一本《高青邱集诗话》。这可不是一般的书,而是一本禁书。《高青邱集诗话》之所以为禁书,不是因为这本书本身有什么问题,也没有任何诽谤朝廷的地方,就是因为“太祖恶其为人”。说白了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讨厌这本书的作者高青邱,所以把他的作品都列为了禁书。
书中所提到的高青邱原型就是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高启,自号青邱子,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征召他做官,他没有去,而是隐居起来,以教书为业。
后来,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的宫殿遗址上重修了府衙,高启作了一篇文章,因为其中有“虎踞龙盘”四字,被认为是在歌颂张士诚,忤逆当今朝廷。在魏观以“意图谋反”的罪名处死后,高启也被腰斩而亡。
在明太祖朱元璋制造的高启案的基础上,作者吴敬梓巧妙的利用王惠逃跑时留下的枕箱和其中的《高青邱集诗话》,反映出了明初朱元璋制造的血雨腥风的文字狱,同时也影射了清朝更为残暴的文字狱。
综合原著内容来看,王惠逃跑时,带走的这个枕箱及其中的《高青邱集诗话》总共有以下三点作用。
一、影射清朝文字狱
作者吴敬梓生平所处的年代为清朝康雍乾之际,其著作《儒林外史》则成于乾隆年间。文字狱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发展,到乾隆年间已经到了顶峰。别说是私藏朝廷禁书,就是随随便便摘取只言片语,就足以要了一批人的性命。
据统计,清朝乾隆年间文字狱总共发生了130多件,超过清朝前几任皇帝的总和,按乾隆皇帝在位60年计算,平均不到半个月就要拿文字狱整一批人。而遭受了文字狱之人,绝大部分以自己处死,家人亲戚流放的悲惨结局收尾。
然而,作者正是生活在文字狱最昌盛的时期,生活中每隔一段时期就有一场文字狱发生。作为一名小说家,所著文字中必然多多少少会对这一空前惨烈的文字狱有所影射。
《儒林外史》本身就是以明朝的背景来折射清朝。为影射清朝的丧心病狂的文字狱,吴敬梓特意选取了朱元璋制造的一场文字狱—高启案。
作者所写的禁书《高青邱集诗话》正是以高启事件为原型所塑造的,为了不给自己带来灾祸,即使是明朝的文字狱,也将其分成若干段来分述,还特意不写文字狱的惨状,真可谓费尽了心思。
二、为全书重要线索
就整部小说而言,是靠着一个人物带出一个人物的方式而将全书连接起来的,并且在书中又有多条线索,将其中的多个人物串联起来。王惠逃跑时,拼死带出来的枕箱便是全书的重要线索之一。
王惠带着枕箱一路逃到浙江乌镇后,在一条船上偶然遇到了一个少年,此人便是前任南昌知府蘧祐之孙、蘧景玉之子蘧来旬。经过一番谈论,两人熟悉后,蘧来旬看他缺少盘缠,便将手里的两百两银子送与了王惠,王惠便将他唯一的枕箱送给了蘧来旬。
也正是王惠的这一次相遇和赠予,既引出了全书重要人物之一的蘧来旬,也将其与这个枕箱联系起来。为此,蘧来旬的命运因为这个枕箱也是一波三折。
借助枕箱里的《高青邱集诗话》,通过添加作者名字的方式,蘧来旬成了一个“少年名士”。通过枕箱之祸,马纯上的仗义疏财,将蘧来旬与马纯上两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经过此次的枕箱之祸,枕箱就此被销毁了,但是枕箱里的《高青邱集诗话》的故事依旧还在继续。
通过《高青邱集诗话》,又引出了卢信侯因为私藏这本禁书,被人告发之后,被官兵抓了,关进了监狱。经过庄绍光的四处找关系求人,才将卢信侯救了出来。
三、将人物命运推向高潮
通过王惠留下的这个枕箱,将蘧来旬和卢信侯两人的命运三次推向了高潮部分,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次是蘧来旬通过枕箱里的藏书《高青邱集诗话》,成为了“少年名士”。第八回写到:
蘧公孙听了,心里想道:“此书既是天下没有第二本,何不将他缮写成数套,添了我的名字,刊刻起来,做这一番大名?”主意已定,竟去刻了起来,把高季迪名字写在上面,下面写‘嘉兴蘧来旬先夫氏补辑。’刻毕,刷印了几百部,遍送亲戚朋友;人人见了,赏玩不忍释手。自此浙西各郡,都仰慕蘧太守公孙是个少年名士。
通过学术造假的形式,借助一部禁书,没有什么才学的蘧来旬成反而成了浙西各郡受人仰慕的“少年名士”。真是讽刺之极,作者不仅将蘧来旬讽刺一番,也借此将周围的人们都嘲笑讽刺一顿,从而将人物的命运推向了第一次高潮。
第二次是蘧来旬因为枕箱的缘故,差点惨遭横祸。第十三回写到:
宦成站在茶室门口望,听见这些话又学了一个乖。差人回来坐下,说道:“我昨晚听见你当家的说枕箱是那王大爷的。王大爷降了宁王,又逃走了,是个钦犯,这箱子便是个钦赃。他家里交结钦犯,藏着钦赃,若还首出来就是杀头充军的罪,他还敢怎样你?”宦成听了他这一席话,如梦方醒。
因为这个枕箱是王惠之物,而王是朝廷通缉的钦犯,那这个枕箱就是赃物。既然赃物是蘧来旬所有,那他就是私藏钦赃、交结钦犯,这可是要杀头充军的大罪。所以,这个衙门里的差人想勾结宦成,借此好好敲诈一下蘧来旬。
幸运的是蘧来旬有一位仗义疏财的朋友马纯上,他好说歹说花费了92两白银,拿回了枕箱,这才使蘧来旬免遭大祸。
第三次是卢信侯因为私藏禁书,差点人头落地。第三十五回写到:便附耳低言道:“因卢信侯家藏《高青丘文集》,乃是禁书,被人告发。京里说这人有武勇,所以发兵来拿他。今日尾着他在大老爷这里,所以来要这个人,不要使他知觉走了。”
卢信侯私藏禁书被人告发,中山王府派了几百名士兵定要把卢信侯缉拿归案。好在他有庄绍光这位朋友,为了救出他,庄绍光打发人进京去遍托朝里大佬,总算是把他救了出来。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画家钱晔老师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雨之巷,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情节_儒林外史人物及其故事情节
儒林外史中,作者吴敬梓在第八回精心设置了这样的一个情节,当宁王叛乱被平定后,那些个伪官都一个个被杀的杀,逃的逃,而王惠也是趁乱得以逃走,然而,奇怪的是王惠逃跑的时候,并
-
关于吴敬梓的故事_吴敬梓性格特点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居到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有“秦淮寓
-
吴敬梓是哪一部名著的作者_清代著名小说家
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本为安徽全椒人。相传他出身名门望族,自幼饱读诗书,才思敏捷,擅于小说及诗词创作,故有“安徽第一大文豪”美誉。今人得知吴敬梓的简介,主要是从他的不朽
-
郑板桥是什么时候的人_郑板桥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 莫其康 郑板桥与吴敬梓是同时代人,一生历经清康、雍、乾三朝。郑板桥,兴化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十月二十五日(1693年11月22日),卒于乾隆三十年乙酉十二月十二日(1766年
-
吴敬梓故居_关于吴敬梓的资料
在我国的历史上,出现了众多的伟大人物,他们一方面用闪闪发光的精神照耀着我们,一方面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物质遗产,无论是所说所想还是曾经的生活居住地,都为大家带来了无限的价值
-
吴敬梓个人简介_吴敬梓的代表作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 吴敬梓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
-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寄托了自己对什么的追求_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篇怎样的小说
提起吴敬梓,我们都会想到另一个更加有名的人物,那就是范进,在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这一篇,因为对一些人性刻骨贴切的描写,以及对当时社会阴暗特征的辛辣讽刺,
-
吴敬梓的代表作是_吴敬梓有哪些代表作
吴敬梓(1701—1754年12月11日 [1] ),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
-
关于吴敬梓的故事_吴敬梓家族世系图
吴敬梓画像 吴敬梓出生在一个豪门望族,年轻时候,集富二代、官二代、文才出众、英俊倜傥和性情豪爽于一身。23岁考取秀才后,再不参加科举考试,也不谋官任职,长期写诗作文,相当于
-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_吴敬梓儒林外史是一部什么小说
《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 正如惺园退士所说,它摹绘世故人情,真如铸鼎象物,魃魅魍魉,毕现尺幅;而复以数贤人砥柱中流,振兴世教。 其写君子也,如
-
安徽最东边是哪个县_安徽南部有哪些城市
安徽最东部城市滁州,地域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境内北将军岭,海拔399.2米,为滁州境内最高峰。滁州历史悠久,与江苏南京近在咫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滁州就是吴楚相争之地,先后归
-
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作家_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小说家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最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之一,作者吴敬梓(1701—1754)为全椒(今属安徽)人,字敏轩、文木,号粒民,晚号文林山人、秦淮寓客。说起创作该小说,吴敬梓与古都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