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很多人说,如果吴三桂没有投降,清军未必能打进山海关。清王朝也就不一定能够建立,中国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且不说这种推论是否正确,单说吴三桂投降的原因,几百年来众说纷纭,其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吴梅村的两句诗:“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这普普通通两句诗,愣是把吴三桂投降的原因,归结为红颜祸水陈圆圆身上,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当年,李自成杀到北京,吴三桂的父亲和陈圆圆等家属,都在北京城里。而接到崇祯率军勤王命令的吴三桂,也开始启程进京。当他赶到北京时,北京已经被李自成攻破,崇祯上吊自杀,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和陈圆圆,也双双做了李自成的俘虏。
此时,鉴于部队战线过于狭长,吴三桂马上命令部队收缩集中,退入山海关防守。李自成这边也没有急于攻打山海关,因为他觉得吴三桂这样有勇有谋的人,不收服了为己所用,实在是可惜。于是,李自成在吴三桂的家人身上打起了主意。
吴襄被李自成打得皮开肉绽,熬不住就投降了。李自成命令吴襄给吴三桂写信,劝说吴三桂投降。而吴三桂此时已经打听到,李自成进入北京以后,许多明朝官员下场极惨,况且自己的父亲就是一个活生生被严刑拷打的例子,吴三桂仿佛看到了自己投降后的悲惨下场,于是振臂一挥,拒绝了李自成的招降。
有人说,这个时候,吴三桂完全可以和李自成友好协商。即可以保住自己的实力,又可以保全家人的性命。但是,身为乱世枭雄的吴三桂却另有一番打算,那就是联清抗李,促使清军与李自成互相残杀,而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他的具体方案是这样的,先是以明朝臣子的身份向清军求援,请兵目的是剿灭乱党。在消灭农民起义军后,作为对大清出兵的酬谢,将贡献“子女玉帛”和部分土地。而且,在清军进关路线问题上,吴三桂也是动足了脑筋,他要求清兵“直入中协、西协”,而他本人却“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
这就是说,只允许清兵从喜峰口、龙井关、墙子岭和密云这些地方进入关内,而这些地方,恰恰是李自成大军驻扎之地。这样一来,既能防止清军乘机入主中原,又能使自己在清军和李自成的鹬蚌相争中渔翁得利,吴三桂的算盘打得真是响亮极了。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吴三桂低估了李自成的实力。李自成的攻势实在太猛,即使有清军帮忙,也难以改变吴三桂即将覆亡的命运。被逼无奈之下吴三桂只好改变初衷,要求多尔衮率领清兵从山海关进兵,与来势汹汹的李自成作正面的交锋。
要知道长期以来,山海关一直是清军入关作战的主要屏障。这个时候吴三桂此举,无疑正中多尔衮下怀。1644年农历四月,清军到达山海关附近,不过清军没有急着加入到进攻李自成的队伍里来,而是慢悠悠的玩起了坐山观虎斗。不得不说,多尔衮太会把握机会了,现在的吴三桂已经是困兽犹斗,没有自己的帮助,覆灭只是时间问题,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来逼迫吴三桂投降呢?
事实上,吴三桂确实已经山穷水尽无路可走,,无奈之下,只得多次派人请求多尔衮出兵,但是多尔衮就是不肯答应。最后走投无路的吴三桂表示,愿意剃发归顺,但是也提出“勿伤百姓,勿犯陵寝,访东宫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的条件,由此可见,吴三桂即使归顺了清朝,心里也还是有大明的。
以后的结果,大家都很熟悉,小编就不再赘述。
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过程,我们不难从中发现,吴三桂并不是冲冠一怒,如果真的是那样,直接在山海关把清军引进来就是了,何必再跟多尔衮讨价还价?正是因为和多尔衮协商未果,再加上战斗形式的逼迫,吴三桂蔡万不得已选择了迎清兵入关。
而陈圆圆,只能算是这段故事里的一个小插曲,作为军阀的吴三桂,他的真正目的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可惜吴梅村一介穷酸,抓住陈圆圆这一点,对吴三桂大家讽刺,岂不知,在明眼人的心里,这样做,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