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时代有个史官太“大逆不道”,竟将历代史学家全部“拉黑”
治学应该有质疑的态度,也应该有批评的精神,质疑与批评是推动学术不断接近真理的两架引擎。但在武则天时代,有一个史学家非常犀利和尖刻,在他的眼里,包括孔子、司马迁在内的历代历史学家都是不称职或违背职业道德的,都被他拉入了“黑名单”。
这样的史官,是“大逆不道”、狂悖不羁还是求真务实、科学严谨?
刘知几,字子玄,唐代徐州彭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人。刘知几生于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卒于唐玄宗开元九年(公元721年),他一生最主要的活动时间是在武则天统治的时代。
刘知几曾经在自述中评价自己:“自小观书,喜谈名理,其所悟者皆得之襟腑,非由染习。故始在总角,读班、谢两汉,便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当时闻者共责,以为‘童子何知,而敢轻议前哲?’于是郝然自失,无辞以对。其后见张衡、范晔集,果以二史为非。其有暗合古人者,盖不可胜纪。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凡有异同,蓄诸方寸。及年过而立,言悟日多。”
自幼就善于读书,更善于思考和质疑,这是刘知几最大的特点。20岁的时候,刘知几中了进士,被任命为获嘉(今天的河南省获嘉县)主簿。他才华过人,但官运不佳,从20岁直到39岁,刘知几在这个“正科级”岗位上19年时间没有升迁。这19年时间,他投入了全部精力钻研历史学。但刘知几绝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蠹,而是相当地关切时局和政治。
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政圣元年(公元695年),刘知几先后两次上书武则天,提出了四条政治改革的建议:裁撤冗滥官员;刺史应该久任,非三年以上不可调换;不要轻易颁布赦令;不要对官员滥授阶勋。
刘知几的这四条建议可以说都切中了要害。武则天因为取得政权以及取得政权的方式缺乏合法性和舆论支持,所以就采用恩威并用的手段广泛笼络各级官吏和百姓的心,大量使用官吏、滥用大赦天下的诏令、滥用嘉奖和爵位、荣誉等。
“弊政之最,莫过养官”,臃肿庞大的官僚体系,即会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和腐败,也会大幅度增加财政负担;刺史“三年以上不可调换”的建议,也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官员任期思想的萌芽,官吏稳定有利于政令的稳定;滥用大赦天下的诏令,必然会让一些人心存侥幸,扰乱国家的法制;荣誉和爵位也是国家重器和公权,滥用的结果就是“恩极而寡义”,让下面的官员和百姓贪婪无度、索求无限。据《新唐书》记载,武则天看到刘知几的建议后,“嘉其直”而“不能用”。
武则天圣历二年(公元699年),39岁的刘知几调任长安,担任定王府仓曹;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刘知几被任命为著作佐郎、兼修国史,随后不久又升为左史,撰起居注,正式走上了史官的岗位。景龙二年(公元708年),被任命为专掌修史之事,升任秘书少监。但不久之后,由于不满朝廷权臣对历史编修的干涉,刘知几愤然辞职,打算回家著书立说。
但刘知几的一生几乎就是为史学研究而生的,尽管命运多次发生波动,但始终绕不开历史研究的“梗”。例如,长安四年(公元704年),他曾改任凤阁舍人,暂停了史官的职务,但他却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了家史的著述。景龙年间辞职后不久,又被朝廷征用,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紧跟着又被任命为修文馆学士,还是史官。史官这个职务,伴随了他的一生。
刘知几一生几乎所有的史学思想和研究成果,都集中在《史通》这部著作里。《史通》分为内、外篇两部分,内篇39篇,外篇13篇,总计52篇。这部历史学巨著里,刘知几系统叙述了唐代以前的历史书的著作情况和渊源、体例,对各个历史著作都做了系统而全面的评价。
特别是对历代历史学家的评价方面,刘知几旗帜鲜明,言辞犀利乃至尖刻。刘知几特别憎恶那些任意歪曲事实、颠倒是非的史官,说他们“舞词弄札,饰非文过”,或“高自标举”、“曲加排抑”,或“曲笔阿时”、“谀言媚主”,他愤怒地痛斥这些史官为:“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
孔子在封建社会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学术地位的,孔子的著作从来就是金科玉律,从来没有人怀疑,更不敢有人加以批评,但刘知几对于孔子这样的“圣人”也是毫不留情的。在《史通》一书里,刘知几对《尚书》、《论语》的批评有10条,对《春秋》的批评有12条。他甚至非常尖锐地说:“夫子之修《春秋》,皆遵彼乖僻,习其讹谬,凡所编次,不加刊改”,“遂使真伪莫分,是非相乱”。直言孔子这样的圣贤治学不严谨、学术成果不负责任,在当时的时代,几乎就是“非圣无法,大逆不道”。
“圣人”孔子如此,被后世誉为“良史”的司马迁、班固、陈寿、范晔,以及其他很多著名的历史学家或者史官,都没有侥幸逃过刘知几的“毒舌”。他批评司马迁自乱体例,说他虽然创立了纪传体,但“区域既定而疆理不分”,“自我作故而名实无准”。他批评班固品评人物不当,说他“是非瞀乱,善恶纷拏”,又批评班固、陈寿、范晔、魏收四人“与夺乖宜,是非失中”。臧荣、刘向、葛洪、魏收、牛弘、李百药令狐德棻等几乎所有著述过史书或者研究过史学的名家,一一被刘知几“拉黑”了。
刘知几最为痛恨那些歪曲事实的作者,所以对这些人的批评最为尖锐。例如他曾批评《汉书》的作者班固收到了钱才肯给人写史,《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别人借给他米,他才给别人立传,等等。刘知几认为这样的史家“威福行乎笔端,斯乃作者之丑行,人伦所同疾也。……或假人之美借为私惠,或诬人之恶持报己仇……虽肆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
当然,刘知几对于前人的尖锐批评,虽然有的不见得得当和中肯,在措辞上也显得过于尖刻甚至歹毒,但这些批评主要表现在对史学研究的严格要求上,无情地揭露了历史著作和学术研究中的种种不良和丑恶,对于提高后世的史官品质、职业操守和学术水平,也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观点与视角原创作品,欢迎关注本自媒体号并参与讨论;文中插图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史书对武则天评价_武则天算不算历史人物
武则天时代有个史官太“大逆不道”,竟将历代史学家全部“拉黑” 治学应该有质疑的态度,也应该有批评的精神,质疑与批评是推动学术不断接近真理的两架引擎。但在武则天时代,有一个
-
史记中记载的五位刺客有谁_刺客列传记载了哪五位刺客
《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有五名刺客,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前四者皆取得成功,唯独刺秦的荆轲未得寸功反而后来者居上,名气冠绝天下。是什么造就了这一现象呢? 讲到这里
-
谋略经典书籍_最好看的谋略小说
第1部 《道德经》 老子 (中国·春秋 生卒年不详) 老子的谋略思想博大精深,他的《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著作,也是人类传统文化皇冠上的一颗明珠。《道德经》是一部真正的谋
-
世说新语简短的故事_古代人生世说新语
人与人的沟通交流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的运用,却是因人而异。会说话的人,能达到有理有据有节有趣,耐人寻味;不会说话的人,无章无法无序无趣,令人生厌。说话是否有智慧,这是关乎
-
文言文中什么叫兼词_文言文兼语句举例
(谢谢关注“语文英语教学”,驻足这里就能学习和进步!) 兼词,是古汉语语法现象中的的一种独特的词。何谓兼词?说穿了,就是一个音节(或称一个字)中包含着两个音节(或称作两个
-
声律启蒙是国学经典吗_国学声律启蒙内容
本刊 网络中心 序:4月15日刊出了上半部分,这次小编呕心沥血,总结整理第二部比较经典的文化常识与典故,奉献给大家,希望能给孩子美好的解释! 九 佳 1.古贤尝笃厚,时辈喜诙谐。 (自
-
诗书六艺中的六艺是什么_六艺之文指的是什么
先秦篇 一、散文 (一)历史散文 (1)《左传》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
世说新语成语故事与含义_世说新语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典故(2) 5、【拾人牙慧】 【含义】牙慧,原指言谈中所流露之智慧,后喻他人曾说之言论与见解。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他人一言半语为己用,或抄袭他人之言论。
-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物_司马迁史记故事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代王朝都有修史的传统。到清乾隆时,《明史》就定稿完成,于是就成了24史。这24史的第一部就是《史记》。其他23部断代史也大多是仿照《史记》的写法,
-
史记名言名句_史记十句格言
《史记》是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全书分共130篇,52万余字,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对后世史
-
史记故事成语大全_史记成语故事大全集365个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上方“岳麓书社”关注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